02.28 春节来,春天到,咬一口暖融融的新春!

中国地大物博,因为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不同省份甚至各省内不同的城市都有不一样的过年习俗。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爆出某些地方传统乃至守旧的民俗,抛开这些糟粕文化,其实,中国人过年十分庄重和精彩。

春节来,春天到,咬一口暖融融的新春!

春节快乐

南京岁末大寒结束,就到了迎春打春的季节。《金陵岁时记》载:

“谚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击细腰鼓以逐疫。’吾乡立春前后,有击腰鼓、小扬锣沿门唱里谣者,背负印文一纸,颁自阴阳学。俗云:‘南乡冯家边人惯说吉利话’即此。”

春节来,春天到,咬一口暖融融的新春!

“打春牛”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一生仕途失意,屡遭贬谪,最远至岭南。有一年,东坡生病,用春盘盛了一些黄芪粥啜食,以此抚慰愁肠,愉悦味蕾:“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荐春盘”始于汉代。东汉崔寔《四民月令》里提到“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将生菜用盘子装起来,谓之春盘,唐朝诗人杜甫在漂泊异乡时,仍然不忘以生菜的鲜嫩唤醒他的味觉和知觉:“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春节来,春天到,咬一口暖融融的新春!

咬春要吃春卷

过了新年,却仍然只是旧历年的尾巴,过了春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春。多少年来中国的民俗一直是这样,只有春节到,大家对年才算“过”得心安理得。

新春的饮食有很多讲究。北方人有“咬春”的习俗,其实说穿了,“咬春”就是吃春饼,又叫吃薄饼。据美食家唐鲁孙先生描述,在旧时的北平,年轻媳妇们忙了一个正月,一进二月门,二月初二,娘家人就该接姑奶奶回娘家享享福了。接姑奶奶的第一顿饭便是吃薄饼,名为咬春。吃了春饼,咬了春,就不怕婆婆说闲话了。

春节来,春天到,咬一口暖融融的新春!

春饼

过年喝春酒,酒过三巡,春饼就跟着上来了。北方人吃春饼讲究到蒸锅铺子亲自去烙饼,烙出的饼分八合、十六合两种。烙的时候,在饼的中间涂抹一些小磨香油,既方便撒开,也能够提味。吃春饼的花费可大可小,丰俭由人,摊个鸡蛋,配上甜面酱和大葱,坐在桌边握饼大嚼也是一种趣味。

烙春饼最好用平底的铁锅,传热慢,散热也慢。锅面抹一层薄薄的油,待锅烧热,油香扑鼻,将稀稠相宜的面糊,用手抓一团放进热锅,依次加入盐和油。由外向 里以手推动面糊,面皮外侧向内卷起,轻轻一揭,烙饼看上去形似荷叶,令人的 嘴巴蠢蠢欲动。

春节来,春天到,咬一口暖融融的新春!

卷春饼

用来卷饼的菜花样繁多,但是都以切成丝为佳,哪怕是炒鸡蛋,也要把鸡蛋摊成片之后再切条切丝。北平人卷薄饼最常用的是“合菜”,把肉丝、木耳、豆干、粉丝、韭黄放在一起炒,五颜六色搭配起来,既中看,又中吃。

春节来,春天到,咬一口暖融融的新春!

吃春饼

咬春不仅可以咬烙饼,还有一种特殊的食物——萝卜——可以吃。萝卜味道略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的胡同里,一大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吆喝:“萝卜赛梨——”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这种萝卜名为“心里美”,经过了一冬的储存,哪怕便宜得糠了心的,也得咬一咬,一个“咬”字,是动作,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图个喜庆。


春节来,春天到,咬一口暖融融的新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