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战地记者这种“找死”的职业是何时出现的?

一日内八名战地记者殉难

2018年4月30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遭遇两起爆炸袭击,造成数十人伤亡。死者中,至少有8名记者。这一天也被称为令全球媒体最悲伤的一天。而在五月中旬以色列士兵射杀巴勒斯坦人的事件中,也有记者因此丧命。

在战火纷飞的杀戮场上,士兵奉命伤害着彼此,平民被无辜卷入只想逃离,有一群人却是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主动从安全之地冲入危险频发的第一线,为的只是把真实的战场展现给全世界的人们。他们就是战地记者。“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为此,他们甚至不惮于将生命葬送在看似于己无关的硝烟中。

根据国际新闻协会和保护记者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87年至2014年,有超过700名的战地记者在报道战争和武装冲突的过程中丧生。

第一位战地记者,也是第一个马拉松选手

自从人类出现国家和战争,公众对战况就有了解的渴求,因此参战各国都想方设法安排宣传和通告。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结束后,雅典士兵费力比迪斯徒步飞奔40多公里回到城中,对等候消息的民众喊出一声“我们胜利了”就累得倒地而死。这句话被视为最早的口头新闻,他本人也可称为一位古代的战地记者——同时就是一名参战者。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张贴在城市广场的《罗马公报》中,战争消息占了很重要位置。铜版印刷在欧洲普及后,16世纪欧洲各国开始出现近代意义的报纸,也逐渐出现了撰写战争消息的新闻人。

战地记者这种“找死”的职业是何时出现的?

(罗马公报)

近代战地记者先驱:美国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零星报道

一般认为,战地记者先驱大致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距今约200余年。《马萨诸塞侦探报》主编埃塞亚.托马斯目在1775年亲眼目睹了列克星敦战役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写下名篇《列克星敦的枪声》。英国《泰晤士报》主编亨利.罗宾逊则在1807年报道过拿破仑战争的一些消息。当然,对这两位主编来说,战地报道毕竟不是主业。所以他们也只是被称为“先驱者”。

在19世纪初,战场新闻报道主要还是军队自己组织人员完成的。会有一些新闻媒体的人跟随部队一起,进行更专业的报道。不过,这些报道的主要目的还是纯粹的“宣传”,比如向国内民众宣传我军的威武无敌,或者揭露敌军的残暴可笑。媒体和记者依然是军方宣传的协助者。

威廉.霍华德.拉塞尔:第一位“职业战地记者”

新闻史上,英国人威廉·霍华德·拉塞尔(1821-1907)被称为“第一位职业战地记者”,或者“第一个著名的战地记者”。新闻史学认为,他的出现,象征着专业记者的成熟。

战地记者这种“找死”的职业是何时出现的?

拉塞尔就职于《泰晤士报》。1848年,丹麦王国和位于今天德国北部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爆发战争,拉塞尔前往报道,并于1850年在战场负伤,所幸伤势不重。

1853年,沙皇俄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法国为了阻止沙俄势力过度扩张,出兵增援土耳其,战争扩大,几乎成为全欧洲列强的角力。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战况,《泰晤士报》在1854年派遣已经有过战地报道经验的拉塞尔前往。

在克里米亚战争的战场,拉塞尔最初的报道和其他记者一样,跟随军方宣传的指挥棒走。但很快,他开始写一些“出格”的报道,揭露战场上负面的信息。在他的报道中,告知了英军大批减员的困窘,描写了数百名英军骑兵遭到俄军火力扫射的血腥场面,更写出了战地医院的悲惨:死者被毫无遮掩地扔在那里,紧挨着活人躺着。缺少最普通的医疗设备,肮脏、落魄。大批伤员,没有得到丝毫的救治就死去了。

正是被拉塞尔的报道打动,贵族女子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组织了一支救护队前往克里米亚前线,救助伤病员,促进了现代护理制度的诞生。也正是由于拉塞尔的报道,英国民众掀起了政治运动,撤换不负责任的指挥官和政府首相,为部队提供更好装备和补给。最终,克里米亚战争以英、法击败俄国为告终,拉塞尔回国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人们说他“唤醒了英国人的良心,使他们同情英国部队所受的苦难,从而拯救了我们送往前线的那些部队的残余。”

此后,拉塞尔采访报道了50年代的英军镇压印度土兵起义和意大利独立战争,60年代的美国内战、普鲁士-丹麦战争、普奥战争,还有70年代的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起义等。他还因此被授予爵位。

战地记者这种“找死”的职业是何时出现的?

拉塞尔不但是世界上第一位以战地报道为主要事业的记者,他的事迹还确立了战地记者的基本准则。首先是要真实、客观地报道所见所闻,而非为了宣传歪曲事实。其次,应该带着批判性和建设性态度,以人道主义精神去审视一切。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风起云涌的战地记者群体

拉塞尔开创战地记者事业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各国战乱频繁,战地记者空前活跃。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有数百名各国记者与拉塞尔一起并肩战斗。马修.布雷迪及其摄影队拍下了数千张宝贵的照片,被誉为战地新闻摄影的宗师。查尔斯.科芬是唯一一位始终单枪匹马报道战争的“孤单奇侠”,他的笔名“卡尔顿”家喻户晓。此后的普奥战争、普法战争、苏丹战争、布尔战争、美西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更是为各国战地记者提供了活跃的舞台。

不少其他领域的名人,也曾拥有战地记者的身份。

比如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便在1895年21岁时作为《每日纪事报》的随军记者,前往西班牙镇压古巴起义的战场发稿。此后,他又报道了1897年的印度加尔各答反英起义。1899年,丘吉尔前往南非采访布尔战争,却遭布尔军俘虏,差点被枪毙,后来成功越狱逃回,并因此在国内名声大噪成为英雄。丘吉尔趁机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从政生涯,成为一代风云人物。

战地记者这种“找死”的职业是何时出现的?

(丘吉尔在南非被捕,最右侧为丘吉尔)

此外,俄罗斯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俄罗斯方面的战地记者。而美国作家海明威,最开始就是新闻记者,在一战中辞去记者职务去前线作战,此后则又重拾战地记者的身份,在希腊-土耳其战争(1919-1922年)、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二战爆发后,海明威作为记者随军行动,足迹遍布全球,也曾到达中国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他在1944年随同美军采访途中,曾因飞机失事受重伤,痊愈后依然继续坚持采访。

海明威的许多文学著作,都和他在战地记者生涯中积累的素材有关。

战地记者这种“找死”的职业是何时出现的?

(海明威在中国)

想想也知道,记者本身就自带能言善辩、见多识广乃至深入思考的加成,而战地记者必须出生入死地冒着炮火危险,意志力得到极大锻炼,他们目睹的也比一般坐办公室的小编强上百倍。那么从战地记者中涌现精英人物也就毫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