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只有事物,沒有親密,中國式婚姻的常見病

文|野子

雅雲請我喝下午茶,期間接了個電話——

“喂?嗯我在和野子喝茶,沒看微信。好的,我知道了。”

掛了電話,雅雲苦笑:“才六秒鐘。”

“什麼六秒鐘?”我不明就裡。

“我老公打來電話告訴我晚上不回來吃飯了,讓我去幼兒園接孩子,他給我微信留言我沒看見,他才打來電話,否則連這六秒鐘也省了。”雅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嘆口氣,眼睛裡噙了淚光。

雅雲和老公是大學同學,當時在校園裡是人人羨慕的郎才女貌,沒想到當初如膠似漆的戀人才結婚4年,也陷入到“無話婚姻”的境況中。

中國婚姻家庭諮詢服務研究中心在前來諮詢的問題婚姻中得出一項數據:中國婚姻家庭中“無話婚姻”竟佔到了78%的比例。

據《中國青年報》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即回到家中沉默不語。近1/4的夫婦每天交談時間不足10分鐘,即使每天見面,夫妻之間的交流也如雅雲和她老公的狀態類似,僅僅限於“事務性”溝通,而沒有任何情感上的鏈接。

只有事物,沒有親密,中國式婚姻的常見病

有多少夫妻每天的談話內容只是停留在這些層面:“我要出差幾天”、“家裡電費該交了”、“下週家庭聚會,記得給媽媽選禮物”、“學校讓買教輔材料,你下班路過書店記得幫孩子買”……

表面風平浪靜,一切OK,但夫妻生活變成例行任務,彼此的交流也僅僅侷限於生活必需、孩子、工作等事務性層面,夫妻彼此間在心靈層面沒有任何交流,親密感漸漸淡薄,婚姻似乎只是倆個人合夥開公司。

當彼此不能感受到對方的支持和關心,感情存款就會不斷消耗,長此以往,如果雙方都不去正視、也不尋求解決方法,那這種婚姻模式,就像童話《三隻小豬》裡那個草房子,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讓矛盾升級蔓延,其中長期壓抑的一方會把積累多日的怨氣發洩出來,這對親密關係是非常致命的破壞。

我曾接過一個問題婚姻的個案,小晴和天成是一見鍾情結婚的,可5年過去,倆人竟鬧到要離婚的地步。

曾經那麼相愛的一對璧人,從煲電話粥煲到手機發燙還捨不得放下,是如何變成如今“話不投機半句多”的狀態的呢?

小晴鐵了心要離婚的原因是:“他越來越不關心我和孩子了,每天回到家不是躺在沙發上刷手機,就是坐在電腦前打遊戲。”

而天成一臉委屈:“你要讓我做什麼事,從來都不好好說話,過後又滿腹牢騷。我回到家說什麼做什麼在你眼裡都是錯的,我乾脆不說不做了,還能清淨點。”

小晴情緒激動起來,她說:“有次孩子生病了,我打電話給他,按理說你不應該立刻請假回來,跟我一起送孩子去醫院嗎?可是他說工作忙,沒有回來。你說我能不生氣嗎?”

天誠則辯解說:“我工作的確非常忙,小孩生病身為父親我不應該放在第二位,讓母親單獨帶孩子去醫院看病。但是我那天的確有個報表要整理完,領導開會彙報要用,我作為公司的員工,不可能隨時都可以請假,不管當天有什麼重要的工作,你明白嗎?而且就算我能請假,然後要從公司開一個小時的車回家,然後再開車把你們送醫院,再回公司再加班,這你通通不考慮,再說孩子生病有時不過就是感冒而已,但你只要求我一個電話就得召之即來,做不到你就罵我半天,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小晴說:“孩子病了我能不著急嗎?你除了說你忙回不來之外,連孩子的情況都不問一下,這難道不是不負責任嗎?如果你有盡到責任,我還有機會罵你嗎?”

天成露出一個苦笑的表情,然後低頭陷入到沉默中。

只有事物,沒有親密,中國式婚姻的常見病

一方覺得自己有充足抱怨的理由,另一方覺得自己沒有被理解,於是就慢慢的變成了不回應、不溝通,彼此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這是婚姻中真實存在的無奈。一方越不回應,另一方就越抱怨,從而導致對方態度越來越抗拒,陷入到無效溝通的惡性循環。

我問小晴:“如果你自己帶小孩兒去看醫生,可能有什麼困難嗎?”

小晴說:“很多呀!小孩生病,我已經很緊張了。還要打出租車,又沒有安全座椅。在醫院要掛號、拿藥、檢查,有很多事情我一個人可能搞不定。”

我又問天成:“小晴對於自己帶小孩去看醫生有的這些擔憂,她和你討論過嗎?”

天成說:“她從來沒有這樣說過,如果她這樣說我就能多一些理解了,可是她跟我說話時從來都是指責、抱怨,甚至謾罵,你說她那種情緒跟我說話,我也忍不住會火大呀!”

小晴和天成的情況,簡直就是大多“無語婚姻”的樣板。

如果小晴能夠好好溝通表達,直接說出需要丈夫的支持,而不是總是指責和抱怨,那麼天成更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關係,多半能夠有所轉圜。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並不容易做到,因為由於社會文化從小就不鼓勵我們表達個人的需要,直接說出自己的需要的確是很難的事。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用抱怨來表達需求,用批評來表達關心,引起別人反感了,還會追加一句:“說你還不是為你好!”這樣的溝通的結果是無效的,只會令對方更沉默。

一方唸叨,一方充耳不聞,那不是溝通,那是嘮叨與抱怨。不愉快帶來的焦慮不安、揣測懷疑,只會彼此傷害、加劇婚姻的解體。

尼采曾說:“結婚前先問自己,即使老了也能和他溝通嗎?婚姻生活裡除了溝通,其他都是一時的事。”

社會學家指出:婚姻的第一殺手不是出軌、家庭矛盾,也不是彼此的三觀,而是婚後發現沒有共同語言。生活中的困擾,絕大多數都繞不開“溝通”兩個字。

婚姻陷入困境,需要你拿出點勇氣和策略,掌握下面的溝通的技巧,有可能會婚姻雨過天晴。

只有事物,沒有親密,中國式婚姻的常見病

01

尋找平衡,有事好商量

例如,丈夫想讓你陪他參加一個晚宴,而你要給明天出國的閨蜜送行,時間出現衝突時,可以對丈夫說:“我知道這個宴會對你很重要,但今天是美玲離開前的最後一天,我們有很多話要說,我不想錯過今天晚上,很抱歉不能陪你去參加宴會。”如果對方表現出生氣,你可以說:“你不高興,我能理解,但我認為這對我很重要,我需要這樣做。”不含敵意地堅持,往往能夠既達成自己的心願,又讓對方生不起氣來。

02

改變態度,變抱怨為鼓勵

如果丈夫出差在外好幾天都不給你打個電話,你在微信上問一句他半天才回一句,你是不是會感到非常不安和生氣?更多人的反應模式是:對方越不回應,就越著急,給不停追問、質疑、抱怨。

我有個朋友莉娜就是這樣,後來她聽取了我的建議,有一次丈夫出差,她一反常態沒主動發過一條信息,只在她在朋友圈曬她享受下午茶和讀書的圖片,過了4天后莉娜的老公破天荒打電話,問莉娜在哪?孩子還好嗎?莉娜沒有像以前一樣,一接電話就先指責老公好幾天都不聯繫她,而是告訴他多麼高興聽到他的聲音。結果丈夫接下來,反倒兩天打一個電話,下一次出差也5天打了3個電話。

03

不爭輸贏,彼此冷靜下來後再溝通

夫妻間的爭吵,很多時候都不是大是大非問題,無非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一旦爭論起來,雙方都想說服對方,但往往說得越多,雙方就越對立,針尖對麥芒,語言的攻擊性越來越強,“話趕話”很容易口不擇言,說出一些原非本意的傷人之語。這時應該立刻覺察,氛圍不對,說再多都是無效溝通。明智的做法是及時止住,對對方說:“現在我們情緒都很激動,今天先不說了,我們都冷靜一下,明天晚飯時再溝通可以嗎?”

溝通需要“對事不對人”,始終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靜才是有效溝通的第一要務,而不是一味發洩情緒。

當雙方都能冷靜地積極傾聽到對方,才有可能消除分歧,達成共識。所以如果在回應裡先反饋對方表達的內容,一般就不會起衝突了,比如“我聽到你說的是...”、“如果我將你最大的擔憂理解為...你看對嗎?”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消除對對方目的和意圖的誤解,也讓每一方都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心聲。

04

換種說法,把“我不……”換成“我想……”

如果以前你常說“我不喜歡每個週末都去你父母家。”那不妨換成這樣的說法:“週末我想要一點屬於我們倆的時間,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再如,丈夫經常晚上不回家吃飯,你總抱怨:“我不願你總出去應酬”可以換成“晚上我自己在家感到很孤獨,我想讓你陪我一起吃晚飯。”

只有事物,沒有親密,中國式婚姻的常見病

05

表達要求,直接具體,不要讓對方猜

很多人喜歡用抱怨表達需求,用指責表達關心,對對方提要求時往往不直接說,要拐彎抹角先一通抱怨,希望對方能從抱怨中聽出“弦外之音”,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夠好,產生愧疚,然後再做出補償。但是,這種彎彎繞,一般人是繞不過來的。兩個獨立的個體,在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感受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可能他覺得無關緊要的一件小事,沒有必要在意,而對你而言是天大的事,他竟然忽視了?如果用吵架的方式期望對方能明白你為什麼生氣,可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是最無效的溝通,還會破壞親密關係。

你想要對方做什麼,直接、明瞭地告訴他,不要抱怨說“你一點都不關心我!”或需求表達的模糊不清“你要每天愛我多一點”,而是說“晚上下班回來,為什麼不給我一個擁抱呢?我很想一回來就抱抱你。”

06

創造溫馨、輕鬆的環境氛圍,讓溝通更順暢

當對方心情愉快,正享受婚姻的愛撫時,更容易是個接受者,而不是個挑剔者。所以,聰明的女人都會有意選擇在溫馨的氛圍下進行溝通,比如在在整潔的環境裡,比在一個雜亂的環境裡溝通效果好;在臥室溝通要比在客廳溝通效果好。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學會剋制自己的語言,等到雙方都不過分疲倦或是沒有其他心事,並且有充分時間可以用來討論的時候溝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床頭吵床尾和”,就是因為掌握好了溝通的時機。

07

使用尊重的語氣和詞彙

在溝通策略中,最重要的是你的情緒,放鬆、冷靜、減少敵意,用尊重的語氣交流,這樣才能產生一個可以交談的環境,這是使親密關係靠得更近的最簡單的行動,用尊重的語氣表達需求時,更容易獲得對方的支持和滿足。

切忌命令式的表達需求,否則,對方會有被操縱的感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你”換成“我”做開頭講話,不要用“你必須……”“你一定要……”而換成“我希望你……”“我想讓你……”

08

及時表達感謝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介紹了表達感激的內容要包括這三個部分:

1.對方作了什麼事情使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心情怎麼樣。

表達感謝時,三者的前後次序並不重要。比如:“你今天下班買回來這麼多水果,我這星期就不用再去超市費心選購了,老公你辛苦了!我很開心你這麼顧家。”也許一開始對方會有點驚詫或不習慣你突然這麼“客氣”,但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願意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的。

野子,原名李榮,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督導師、沙盤遊戲寫作導師、舞動治療師、全國多家公益組織心理疏導志願者、歷任十餘年電臺心理夜話類節目主播。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玫瑰生涯.女性幸福人生全攻略》、詩集《地脈》、《靜美之季》等。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問題,請下載好心情APP,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醫生為您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