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理財市場大變天,理財需知!

3月29日,最新的《資產管理辦法》出臺了。雖然離正式實施可能還有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兩年各家金融機構為了適應政策都會進行提前調整,而部分機構也有可能會突擊處理手上的存量資源。不僅如此,近期理財市場也是大新聞、大事件不斷,P2P備案大限只有兩個月就要到來,中國銀保監會明確了互聯網金融的營業範圍,目前除電商平臺與傳統金融平臺外,沒有牌照的都屬於非法經營。

可以說2018年是中國理財市場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份,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投資者做到心中有數,並提前準備了!

下面我以新的《資管管理辦法》為主線,結合目前各個理財市場的新聞和艾財愛家的實際案例為大家進行解讀,幫助大家梳理思路與認識。

銀行:無保本產品,禁止與私募基金合作

理財市場大變天,理財需知!

1.無保本產品的影響:過去很多人的認識是銀行理財產品是安全保本的。但是是從我的角度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極為不透明,且大多屬於資金池業務。因為除了三方託管和資管方以外,根本就不知道底層資產的具體情況。但正是基於此原因,銀行既然不解釋清楚,那麼就是銀行以信用作為擔保。新規實施後,大家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就需要像買信託一樣分析其底層資產的安全性,風險措施是否得當,抵押是否足額等問題。可以預見的是新規執行後,銀行理財的門檻會增高,接受度會降低。從這個角度上講大爺大媽們以後做理財就更難了!

2.為什麼全面禁止與私募合作:近幾年私募行業快速發展,但是問題卻相當嚴重。以昨天我與一位客戶溝通的內容為例,他透露其在吳中某四大國有銀行的推薦下購買九鼎的私募基金總計500萬。但是該計劃經過五年期的運營後,所投資的五家公司全部嚴重虧損,並且都在打官司的過程中,可謂損失慘重。目前私募機構中接連出現中商招科、九鼎等過去王牌私募的大危機,讓投資者損失慘重。所謂的無股權而不富讓人看起來更多的是一種套路用詞而已。因此作為共和國長子的銀行系統在信譽上也受到了較大牽連,這是不能忍受的。為了避免銀行信用危機與部分銀行管理者的道德風險,直接全面關停與私募的合作,個人認為是非常可取的。畢竟從實際情況來看,相信銀行理財經理的話,去購買各種股權產品的投資者,本身就對銀行的工作性質、人員業務方向認識不清。銀行工作人員從事的都是模式化工作,理財經理也只是單純的賣產品,本身對於理財,尤其是股權投資更是知之甚少。

3.通道業務被禁:在這次新規之前,銀行與證券、銀行與信託等金融機構之間的通道業務就已經被禁止,所以這次新規並沒有明確的說明。過去幾年的混業經營讓銀行體系承擔了大量風險,因而“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政冶任務,降低金融系統核心銀行業的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打破一切剛兌,資金池!

理財市場大變天,理財需知!

打破剛性兌付的內容及要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不得承諾任何形式的剛性兌付。

我們可以看到《新規》明確了必須打破所有的剛性兌付。正趕巧的是中江信託旗下的一起信託違約案例,其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剛性兌付。因為這個時候誰也不敢頂風作案,銀監會已經明確說明必須要打破剛兌,現在正是要拿典型的時候。看來中江信託這個案子的投資者想要順利拿回本金難度不小。過往信託違約,信託公司大多會在確認短期無法追討回本金時,先行墊付本金。這也就是信託行業的潛規則:剛性兌付。

至於資金池產品,就是先以公司名義將錢募集完成,然後再進行投放。之前推薦過給客戶購買的中融的併購資金池產品就是典型。資金池業務也就是金融機構以自身信用為擔保,先收錢後投資的形式。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保險裡面的萬能險也可以歸於此類之中。這類形式的風險就在於資金投向不可控,會集聚金融系統風險。安邦在短短几年時間就坐擁上萬億資產,就是靠這類產品進行買買買與利益輸送的。

保險理財:保險不理財,理財不保險

理財市場大變天,理財需知!

最近保險行業最大的新聞當然就是安邦前董事長吳小暉公開受審的案子。

我們先不談各種陰謀論調,通過這個案子的整個過程不難發現,資本的力量之大遠超過我們的想象。通過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安邦在短短几年內基本上僅靠一張牌照,就將資產與負債翻了幾百倍。投資者最關心的當然不是吳小暉的個人命運,從目前來看10年有期徒刑是跑不了啦!非法集資的上限就是10年,652億肯定是突破上限600回以上了。

當然,大家最關心的是如果購買了安邦保險,會有什麼後果。

1.壽險無需擔心。保險公司是可以破產的,但是保單並不會。因為壽險類的保險會上交一部分保險保證金,這是行業通例。而且保險公司破產,想要繼承這個牌照的機構也必須執行原保單。另外從壽險角度來講,保險公司是穩賺不賠的。

2.理財類保險。其實安邦在資本市場上興風作浪的頂峰就是參與到了寶萬之爭。這臺資本大戲註定要記入中國資本發展的歷史之上的。通過部分理財客戶給我看的保單內容,安邦萬能險的理財承諾收益可以達到6.5%。這就比較高了。從目前來看安邦並沒有資不抵債,公司正常運營。所以說投資者還是有可能能足額拿到相關收益。當然大家也需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安邦吳小暉佔股98%,其罪名是非法集資652億。也就是說652億中能追回的部分將會回補給投資者,差額就要投資者自己承擔了。

通過新規和安邦案,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知道保險公司的投資理財實際是受很多限制的,自身能夠拿到的收益有限。公司本身還要盈利,支付成本,所以正常情況下,保險理財的收益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的。

同時,也勸大家一句話:“保險不理財,理財不保險!”

民營資本退出保險、信託潮!

理財市場大變天,理財需知!

最近金融系整頓,出現了一大批民營金融航母或主動或被動退出金融行業的情況。這時陰謀論在業內就成為了談資!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其實無關民資與國資問題,從根本上來講,這一切都是金融“太來錢”的問題。

1.首先,華信、安邦首先都是違法在先!中國人很吃陰謀論這一套,這是因為公共事務存在太多的暗箱操作,公眾對於法律、組織存在著極大的不信任。從近期的幾件大事件中,很多人提出了國進民退,繳槍不殺的言論。我認為是有這個因素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華信與安邦確實存在很多違規與違法操作,吳小暉在法庭上那句我不知道犯法是可笑而無力的。這種事情很好理解,金融本身就是國家給一紙牌照,你就能賺錢的事。安邦保險不就一紙合同,在數年之間賣了幾千億的萬能險嗎?試問如果你是一個民營企業家,有多少定力能夠管得住自己賺取財富差價的衝動!

2.金融行業特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時更符合金融市場特性。過去我在國營金融機構工作多年,聽過兩句話。“合諧文化”“會做事的永遠都在做事,會做人的才會做官!”其實總的來說就是工作上要保持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第二點就是在體系的生存中需要遵循體系的基本遊戲規則。我國金融行業的競爭是有限範圍的競爭,金融機構需要執行國家意志。應該讓你賺的錢,你會賺到,如果別人敢去搶,自然會有政策去限制。這裡不得不說2018年的某寶感覺基本廢了!

打擊非法集資力度空前

理財市場大變天,理財需知!

兩會上,郭樹清、樓繼偉這兩位中國財經重量級人物分別對於投資理財發表了個人意見。總的來說一句話“收益超6%,保本,請報警!”這其實也是透出出中央要在2018年大大加強金融監管,以及打擊非法集資、金融傳銷、龐氏騙局的決心與力度。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與數字貨幣、金融傳銷、龐氏騙局、交易型騙局,P2P線上線下平臺等發展,各種各樣的變種金融騙局層出不窮,百億級的大案基本保持每月一起的頻率對於國家與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2018年整個金融行業的核心“強監管,去風險,打擊犯罪!”

P2P合規大限,一線平臺也不安全!

理財市場大變天,理財需知!

天津市已經明確了P2P備案大限之後未能進行備案的平臺禁止展開業務。也就是說在6月合規大限到來時,如果平臺不能順利備案就會被定義成非法經營,那就只能關門大吉!目前1700家P2P平臺中,完成備案的未超過三成,也就是說6月到來之後肯定有超半數的P2P平臺得關門。目前很多一線平臺也出現了突然之間取消風險準備金,投資綜合標忽然變成了很多的散標,壞帳率突然上升等等。可以說現在的P2P即使是一線平臺也並不安全,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而4月3日,互聯網金融調查小組明確說明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及其它金融業務都屬於特屬經營需要持有相關金融牌照才能展業,這對於很多互聯網金融銷售平臺來說是滅頂之災。其中當然也包括P2P平臺,在備案合規之後,一些通過車貸、房貸進行P2P中介信息服務的平臺馬上又要面臨新一輪資質生死局之中。

公募基金不得再發分級產品

公募基金不得再發售分級產品,這一點其實影響不大。眾所周知在2015年的牛市之中,分級基金功不可沒。槓桿牛市帶來的就是血雨腥風的跌停式熊市,所以分級基金在後來規定中基本被廢了武功。所以這次的規定也只是把坑挖好,把屍體給埋了而已!

私募門檻上升至500萬,為什麼?

理財市場大變天,理財需知!

近期新三板原本的巨頭,市值超過千億的九鼎投資在漫長停牌之後復牌,市值重挫過半,而且公司也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這與之前的新三板寵兒中科招商被棄如出一轍!這都是業內原本知名度很大的私募投資基金,但是這幾年的策馬狂奔造成的結果就是投資者損失慘重,公司資金漏洞巨大。

將投資門檻拉高到500萬,目的只有一個,將私募基金這種高風險的投資品種限定在一些”虧得起,懂分析“的人群裡。而不是這兩年一虧錢,就到銀行或相關部門門口拉橫幅!

2018,註定不平靜的一年!

十年一個輪迴,2008年金融危機暴發,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在這個十年裡,我國金融體系,實業經濟集聚了不小風險。前兩年工作主體是給政府與企業降槓桿,而2018年這個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工作重點就轉到了個人去槓桿,投資去剛兌,拉高個人投資門檻上了。這樣既可以降低金融行業風險,也可以緩解我國居民存款5年下降一半所積累的風險。2018年對於個人投資來說是有一定陣痛的,但是對於長期專業投資來說無疑是有很大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