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7張圖帶你遊覽大寨感知大寨精神,看看50年後的大寨是什麼樣子?


大寨位於山西省昔陽縣大寨鄉,地處太行山麓。1964年的一句“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使大寨成為自力更生進行農田基本建設的樣板,從而也讓大寨在中國聞名十幾年。50多年後的大寨是什麼樣子呢?

大寨的名稱是因為北宋時,宋軍在此駐兵抗擊遼兵,因此得名。全村共有160多戶人家510口人。全村共有700多畝地,但被山樑、溝壑分割成四千八百多塊,惡劣的地形俗稱“七溝八梁一面坡”。

大寨村座落在虎頭山下,層層土地在山坡上掛著,舊社會人們常常形容為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地無三畝平,年年災情多。所以解放前大寨有四多:討吃要飯的多、賣兒賣女的多、扛長工打短工的多、外出逃荒的多。

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場毀滅性的洪澇災害,山流、地衝、房倒、窯塌,群眾生活十分困難,十年心血付之東流。災後上級領導慰問大寨人,並送來了錢、糧、物資,大寨人沒有收下,給國家退回去了。

這一期間大寨人從山下擔土到山上,造起了汗澇保收的人工梯田,平均個勞動力搬運土石方作業量達1000多立方米,擔土80多萬擔;每人每年擔石頭880多擔,擔糞、擔莊稼十萬斤。

1964年號召“農業學大寨”後,吸引了1000餘萬人次慕名來大寨參觀、學習、旅遊。人們為了追尋大寨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時代精神和探訪大寨人在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共同富裕”的新風新貌,紛至沓來。

本圖集展示的就是如今大寨的精神風貌。大寨其實並不大,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花上半天工夫便可走遍全村;大寨人也不多,總共520多口人。但大寨人傳遞出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愛國家,愛集體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