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高考前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該如何解決?

旺旺12608




疲憊感

這種感覺應該每個考生都會感受到,在高考的強壓下,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受到了非一般的折磨,這是因為每天不斷的重複著一件事情,那就是高考複習,還有因為高考帶來的緊張感,總是繃著一根弦,也就好比長跑一樣,越是跑到後期越難以堅持下來,衝刺的力氣一點也沒有了,對於這種情況,家長應該給考生嚐到一點甜頭,而不是一味的去壓迫和緊逼,適當的帶著孩子做一些放鬆性運動,比如說慢跑,比如說看場勵志的電影,也給考生增加點能量,打點雞血。



緊張不起來

相比於第一種情況,緊張不起來的學生屬於過度放鬆狀態,看著別人在為高考衝刺,自己卻沒有動力投入到每天的複習當中,因而會導致複習效率下降,讓老師看起來也態度不端正,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針對這種情況,不緊張的話是好事,但我希望不緊張是因為源自內心的那份自信,而不是對著高考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也不是抱著破罐破摔的態度去應付家長和老師,那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這就需要與考生做好心理溝通,幫考生梳理好高考的複習情況,真正的去認識高考。

不自信

不知道經歷過高考的人有沒有這種感受,往往第一次模擬會比其他幾次模擬得分高。會有種自己越複習越差的錯覺,也有種所謂的"高原反應"的感覺,也就是說到了複習的瓶頸期,再怎麼複習都沒法提高分數了,從而造成了考生的心理不自信,甚至說懷疑自己。

其實對於這種情況考生大可不必擔心,第一次高考模擬的難度往往最接近高考,第二次模擬的難度就會大大提高,其實這也是讓考生適應不同的難度,找到高考的感覺。考生還應該把每次考試作為查漏補缺的機會,還是應當以基礎為準,必考題多鞏固一下,提高題適可而止,從而建立起做題的自信,在高考的時候發不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另外,好多考生也會有焦慮感,擔心自己考不上,萬一復讀了怎麼辦,我覺得這些心理都應該視為常態,而不要覺得自己不正常,黑馬往往是那個什麼都不想,而一直奔跑的人。


愛學自習室


考出好成績的方法無非是:實力X發揮。

複習了這麼久,實力基本上已經是個定數,最後關頭抱佛腳雖然有用,但不會有太大幫助,因此把注意力放在發揮兩字上面,才是高考前的重點。



高考前的心理問題因人而異,因事不同。有人整天焦慮擔心自己考砸;有人精神倦怠,最後衝刺發不了力;有人強迫自己反覆做題,生怕漏了什麼考點;還有人甚至出現了癔症,考前身體出了問題。。。所有這些都在我的同學朋友身上發生過。

根本原因是精神壓力過大導致出現行為異常。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減輕壓力放鬆心情,把注意力放在備考的實質內容而非結果上,將發揮做到最好。



我中學裡一直在校田徑隊訓練,教練是個風趣幽默但不失睿智的老師。他曾告訴我們減輕比賽前壓力的方法,秘訣就是專注於平時的訓練動作,仔細回想基本要領,體會動作的完成度,在腦海中反覆回放完美的動作過程,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而不是緊張對手,成績和其它亂七八糟的東西。

我把同樣的方法用在備考階段,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平時重點是專注於提高實力,拾遺補缺。到了考前一個月左右就開始整理各門的基本知識,著重知識的掌握和舉一反三,放棄難題怪題。

平時做題注意節奏,每類題目都給自己一定的速度要求,考前複習就是強化這種節奏,以此建立自信。

平時按時作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最後一個月放鬆心情,聽聽音樂看看電影,把心情調整到正常水平,給自己的心理暗示是相信自身實力,正常發揮即可。

高考三天,我頭天晚上看足球賽,次日晚上看電影,最後成績超一本分數線四五十分,順利考上理想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