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病毒性心肌炎需要做什麼檢查?

何蘇葉沈惜凡


  病毒性心肌炎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屬於感染性心肌疾病,這種疾病的症狀並不明顯,因此想要了解這種疾病就必須通過相關的檢查項目。例如血常規檢查、血沉檢查、心肌酶譜檢查、心電圖檢查等。

  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白細胞可輕度增高,但左移不明顯,一部分病例血沉降率輕至中度增快。急性期或慢性心肌炎活動期可有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增高,部分患者血清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反映心肌壞死。血清心肌肌鈣蛋白或肌鈣蛋白增高(以定量測定為準)有較大價值。血漿肌紅蛋白,心肌肌凝蛋白輕鏈亦可增高。

  心電圖對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敏感性高,但特異性低,以心律失常尤其是期前收縮最為常見,一般在治療後1~2周內恢復正常,有時伴有束支傳導阻滯,多表明病變廣泛。有時可藉助X光檢查和超聲心動圖來進一步明確病情,有一部分心肌炎病人有不同程度心臟擴大,搏動減弱,其擴大程度與心肌損害程度一致,有時還可見心包積液(病毒性心肌心包炎),嚴重病例因左心功能不全有肺淤血或肺水腫徵象。

  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可考慮抗病毒治療。應該用些抗病毒藥物,補氣的中藥製劑黃芪精也可考慮使用,再用些能量合劑等也是不錯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據統計,多種病毒均有可能導致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生,最常見的是柯薩奇B組病毒、孤兒病毒等,病毒進入人體之後由於病毒自身的作用以及病毒介導的免疫反應造成心肌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損害。

病毒性心肌炎症狀可輕可重,輕者有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重者可能導致心願性猝死,多數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前驅症狀出現,比如發熱、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隨後出現胸痛、心悸等心臟症狀。

關於病毒性心肌炎所需要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心電圖:心電圖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的心電圖表現,少數患者會出現病理性Q波。

2.心臟超聲:可正常,也有可能出現左心室增大等異常表現。

3.核磁:核磁是診斷病毒性心肌炎比較重要的手段,增強掃描時可出現心悸片狀強化的典型改變。

4.血沉、C反應蛋白、心肌損傷標誌物也有助於疾病診斷。此外心肌活檢可用於病情急重、情況不明的患者,輕症患者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尚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案,現在主要以針對左心功能不全的支持治療為主,根據醫生的經驗及患者個體情況使用抗心律失常藥,出現心力衰竭時酌情給予利尿藥、血管擴張劑等藥物。此外,患者要保證足夠的休息,避免勞累,以免病情加重。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感謝您的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吳一波來回答您的問題。

簡單來說,病毒性心肌炎在臨床上需要做心電圖、血清學檢測、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雖然問怎麼檢查,但我想很多人都還不清楚病毒性心肌炎是什麼,盲目檢查除勞命傷財外,還會耽誤病情治療時間。所以,我們先來說一說什麼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屬於心肌炎眾多分類的一種,簡寫VMC,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性病變,它也是臨床上很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

我國首次爆發於雲南,以青壯年為主要的發病人群,而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率在逐漸提升。而隨著對病毒性心肌炎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它可發生在嬰幼兒到老年人的各個年齡段,但一般是4歲以下的嬰兒較多,而在性別上,我國多為男性高發。四季之中,一般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所以在夏季要尤其注意防治。

那麼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機理是什麼呢?

在病毒第一次感染時,會誘發機體的固有免疫反應,一般來說,很多人在這一階段就痊癒了,但是有的人免疫過強,病毒感染和炎症反應仍然存在,使得其發展到炎症性心肌病,成為自身免疫病。常見的病毒類型有腺病毒、細小病毒 B19、艾柯病毒等。感染病毒一般也是先由於細菌感染、過勞、營養不良、寒冷、分娩、輻射等使機體抗病毒能力減弱,而使心肌對病毒易感。

其實臨床上大多數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是沒有症狀的,或者說出現症狀但是非常的輕微,有些患者會出現非特異的心電圖異常。最常見早期症狀是呼吸系統和胃腸道的症狀,比如呼吸困難、胸痛、心律失常,多伴有發熱,如果有專業檢查,能看出的是伴有左心室正常或擴張及不穩定血流動力學的心力衰竭的急性進展。除此之外,有很少一部分人會病情症狀加重,出現暴發性的心肌損害。

說了這麼多,那麼在醫院要檢查什麼呢?

心電圖:常規心電圖是篩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也會用到動態心電圖,比起常規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的診出率更高;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關注,更多健康知識和您分享!


血清學檢測:主要包括心肌酶譜檢測、肌鈣蛋白I、C 反應蛋白、血沉、病毒血清學等,不過這種方法也存在侷限性,絕大多數人檢查時就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檢查時間,檢查結果出來一看,並沒有患上這種病,導致錯診;

超聲心動圖:是一項心肌炎診斷中極為重要的檢查,檢查結果可信度高。

現在,治療一般使用免疫抑制劑,對症下藥,畢竟前面也說過,病毒性心肌炎其實屬於自身免疫病,抑制機體免疫的發生,是一種能夠有效地治療手段。

雖然發病機理也可以說研究較為明朗了,但是病毒性心肌炎在臨床上診斷和治療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診療上面臨著誤診的風險,因為它的症狀和急性心肌梗塞有些相似,很容易被誤診,而且隨著病毒種類的增多和其變異程度的加大,極大的加大了治療的難度。

所以,平時要多注意休息、注意衛生,不要經常性的做劇烈運動,先提高自身抵抗力,才是保證不被病毒感染的關鍵。

問題回答:山東大學藥學院 魏璧 審核:吳一波

吳一波


你好!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即為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薩奇B組病毒、孤兒(ECHO)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其中柯薩奇B組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因細菌、真菌引發的心肌炎較少見。心肌炎也可因藥物、放射、結締組織病引起,為非感染性心肌炎。


  • 檢查
  • 胸部X線檢查:可見心影增大,有心包積液時表現為“燒瓶心”。
    心電圖: 常見ST-T改變,包括ST段輕度移位、T波倒置或降低;可出現各種

    心律失常

    ,尤其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傳導阻滯多見。
    超聲心動圖:可正常,也可有左心室增大、室壁運動減低、左心室收縮功能減低、附壁血栓等表現。
    心臟磁共振:對心肌炎診斷有較大價值,但價格昂貴。
    心肌損傷標誌物檢查:可有心肌肌酸激酶(CK-MB)及肌鈣蛋白(T或I)增高。
    病毒血清學檢查:僅對病因有提示作用,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心內膜心肌活檢: 為有創檢查,本檢查主要用於病情危重、治療反應差、病因不明的患者。活檢還有助於判斷病情及預後。
    非特異性炎症指標檢測:C反應蛋白等非特異性炎症指標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


  • 症狀
  • 臨床上病毒性心肌炎大多以心律失常為首發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阿斯綜合徵。該病臨床表現取決於病變的廣泛程度與部位,輕者可完全沒有症狀,重者可出現心源性休克和猝死。多數患者常在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如發熱、全身痠痛或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後來可能會出現心悸、胸痛、胸悶甚至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 體徵
  • 以房性、室性期前收縮的心律失常最常見;聽診:聞及第三、四心音或奔馬律;心力衰竭
    患者可有肝大、頸靜脈怒張和雙下肢水腫等表現;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心源性休克體徵。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要想確診是否心肌炎,需要這些輔助檢查。

    1、心電圖:表現為多個導聯ST段下移或異常抬高或有異常Q波;T波低平或倒置,可出現各種傳導阻滯和心律失常。

    2、X線檢查:心影正常或增大,明顯增大者多伴有心包積液。嚴重者可見肺淤血或肺水腫徵象。

    3、超聲心動圖:病毒性心肌炎的超聲心動圖改變無特異性。心臟擴大、心室壁運動減弱取決於病毒累及心室損傷的程度和範圍。

    4、血液檢查:血液檢查約半數病例血沉增快。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動期,血清肌酸磷酸酶同工酶(CK-MB)和血清心肌肌鈣蛋白T、肌鈣蛋白I的檢測,對心肌損傷的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後者檢測時間窗較寬,其定量檢測有助於心肌損傷範圍和預後的判斷。病毒學檢查包括從咽拭子或糞便或心肌組織中分離出病毒,血清中檢測特異性抗病毒抗體滴定度升高。

    5、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銦單克隆抗肌球蛋白抗體心肌顯像,對心肌壞死檢測敏感性較高(100%),但特異性較差(58%)。

    6、磁共振心肌顯像:提示病變區域心肌對比增強,取此區域心肌活檢可見心肌組織存在活動性局灶心肌炎症,病灶多位於心室遊離壁。

    7、心內膜心肌活檢:示非特異性炎性浸潤,從活檢標本中用免疫熒光法可找到特異性抗原或在電鏡下發現病毒顆粒。


    急救醫生賈大成


    【2017-11-30 中華醫學科普回答】如題,引起兒童心肌炎常見的病毒有柯薩奇病毒(B組和A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傳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兒期柯薩奇病毒B組感染可導致群體流行,死亡率高。

    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取決於年齡與感染的急性或慢性過程,預後大多良好。大多數患兒有發熱、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驅症狀。心臟受累輕者可無症狀或有胸悶、胸痛、心悸、乏力,活動受限等症狀,少數重症可發生心力衰竭並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新生兒患病病情進展快,常見高熱、反應低下、呼吸困難、發紺,常有神經、肝臟和肺的併發症。 其體徵主要有:心臟有輕度擴大,伴心動過速,偶有心動過緩、心律不齊、心音低鈍及奔馬律。有心包炎者可聞及心包摩擦音。重症病例反覆心衰者,心臟明顯擴大,肺部出現溼囉音及肝、脾腫大,呼吸急促和紫紺,重症患者可突然發生心源性休克,脈搏細弱,血壓下降。

    一般來說,病毒性心肌炎的輔助檢查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X線檢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嚴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腫,少數可伴有心包積液。

    (2)心電圖:可見嚴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種期前收縮,室上性和室性心動過速,房顫和室顫,II度和III度房室傳導阻滯。心肌明顯受累時可見T波降低、ST段改變等。心電圖缺乏特異性,應動態觀察。

    (3)超聲心動圖:輕者無改變。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擴大,以左心室擴大為主,或有心包積液、胸腔積液、心力衰竭者心臟收縮功能減退。

    (4)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數增高,血沉增快,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肌鈣蛋白陽性。

    (5)病原學檢查:以咽拭子,糞便、尿液、血液、心包液進行病毒分離,或者在恢復期做血清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可有特異性病毒抗體明顯升高。


    中華醫學科普


    什麼叫心肌炎?它有什麼症狀呢?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vname": "01 \\u5317\\u4eac\\u5b89\\u8d1e\\u533b\\u9662 \\u5fc3\\u5916\\u79d1 \\u526f\\u4e3b\\u4efb\\u533b\\u5e08 \\u5218\\u5dcd \\u4ec0\\u4e48\\u53eb\\u5fc3\\u808c\\u708e \\u5b83\\u6709\\u4ec0\\u4e48\\u75c7\\u72b6\\u5462.mp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