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中國醫療投入全球117位,醫務人員取得了醫療質量61位的成績

近日,Lancet公佈了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在1990-2015年醫療質量的變遷情況和最新排行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根據25年來全球疾病負擔中,32種可防可治療的傳染病、呼吸道疾病、母嬰疾病、心臟病以及癌症等的死亡率建立了一種新型的評估工具——“醫療可及性和質量(HAQ)”指數,來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醫療質量進行了評估。醫療可及性和質量指數分值在0~100分。

報告稱,中國醫療事業發展蓬勃,醫療質量也不斷提升,25年間HAQ指數上升了24.7,是全球進步最大的5個國家之一,排名為61位。其餘四國為韓國、土耳其、秘魯和馬爾代夫。

根據世界銀行官網,中國醫療衛生支出佔中國GDP比重在2013年已達到5.6%,在187個排名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17位。不及美國的零頭,也不到歐洲大國的一半。

可以想象的到,中國在醫療服務那麼便宜的情況下,25年來醫療質量取得如此進步,不能不說這是全體醫務人員做出了巨大犧牲和奉獻的結果。

總體來看,25年間,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都有所改善,HAQ指數從1990年40.7上升到2015年的53.7,尤其是其中的167個國家和地區,但非洲和大洋洲一些國家依舊較為落後。

排名前20位的除澳大利亞和日本外,餘者均是西歐國家。

我國臺灣地區醫療質量也較為看好。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和文萊等國家在亞洲醫療質量改善進步最小。

此外,除了阿富汗、海地和也門之外,排名墊底的30個國家都位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而在所有的國家中,最糟糕的為中非共和國。

來源:GBD 2015 Healthcare Access and Quality Collaborators. Healthcare Access and Quality Index based on mortality from causes amenable to personal health care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5: a novel analysi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2017 May 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