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兼CEO:中國經濟面臨三大風險 金穩委正大力招人

在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等高校以及領信評級公司主辦的“全球信用峰會:金融科技和信用風險”論壇上,JP.摩根中國區主席兼CEO李一表示,

中國目前面臨著基礎市場風險、改革風險以及新興型風險三大風險,其中部分領域的風險尤其值得關注,更為值得關注的是三大風險的疊加效應和交叉感染。

不過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已經對這種風險有了充分的認知,在這一大背景下提出三大攻堅戰,並且成立了金融穩定委員會,“能明顯感受到金穩委的工作強度,據我所知,金穩委正在大力招募人才,不僅在吸納國內金融機構的職業高層,同時也在招募不同領域不同機構的專家,甚至也在從國外引進人才。”

三大風險中,李一表示,第一個是基礎性風險,中國資本市場建立20多年,到目前從規模上來看已經十分龐大,全球第二大的股市、全球第三大債市,但是這只是數字上龐大,市場本身仍然存在很多基礎性問題,比如交易方式、產品的流程等。

更應關注的是第二個風險,也就是改革性風險,這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到今天逐步積累起來的。“中國市場的建立和發展走的是一條全世界都沒有走過的路子,不是按照大家熟悉的書本上的那套來的,這個過程中就產生了很多發展的問題,比如地方政府對GDP的追求與金融市場追求穩定的行為就是相違背的。”

具體而言,李一指出,改革性風險中有兩大風險尤其嚴重,一個是房地產的風險,另一個是高槓杆的風險。關於高槓杆風險可以分為顯性和隱性兩類,其中顯性的也就是通過基礎性金融工具帶來的債務,全國大概30萬億的規模,其中中央14萬億,地方16萬億,共計佔GDP30%左右。“但是很多人忽略了隱性風險,隱性槓桿的規模差不多是顯性的3倍,而且對於其中的資金流向等問題根本無法掌握。”

這種改革性的風險,李一表示,如果按照西方理論的標準,可能已經破產無數次了,但是在中國現有的管理體制下,還是有可能防範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強大的國家信用,“大不了最後還可以關停,國家可以用它強大的信用來緩釋,比如此前產生巨大的不良風險的時候,出現了四大AMC,用時間換取空間。很多這種方式是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但是中國可以。”

這一前提下,李一認為,不管是基礎性風險還是改革性風險,政府都還是有辦法處理和防範的,但是其成本是巨大的,包括對改革進程的影響等。

第三大風險是新興型的風險。李一表示,首先是諸多新的技術湧現,金融科技領域暗藏的風險;其次,金融行為出現了普遍的“跨”的現象,跨部門、跨行業、跨境,跨越了原來某個具體行政部門的監管範圍,這種複雜性帶來的風險;另外,新的交易方式和工具的產生,比如北上廣很多地區出現了很多資金,成立私募基金,金融衍生品、高頻交易等新生事物越來越頻繁,這一資金體量一點都不小,這個領域是現有的監管體制在認知上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最後,地域性的風險,部分國家加息、區域戰爭、金融限制等國際上的問題可能引發的風險。

“目前的情況,風險確實是巨大的,但是政府已經對此有了認知,加上集中辦大事的決心和能力,相信這些風險都是可以規避的。從經濟上、民族性上以及區域發展上來講,這個國家都還是有很大的彈性。”李一表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