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皇帝命功臣殺掉兒子後見他,卻又責怪他殘忍,功臣怒罵皇帝后自殺

在古代中國,開國功臣與皇帝之間如何相處,一直是道千古難題。如果有幸遇到像漢光武帝、宋太祖這樣的仁厚之君,功臣們大可以交出兵權,便可以安享榮華富貴、頤養天年。如果不幸遇到像漢高帝、明太祖這樣的殘暴主公,就算你夾著尾巴做人,也終究躲不過臨頭一刀。如果碰上這樣的主公,那真是倒了八輩子黴。

朱元璋雖然是貧民出身,號稱得國最正,按說此君最應該自信,最不應該屠戮功臣,可此君偏偏是一位對功臣最殘忍、絕情的主兒。建國伊始,朱元璋便開始對功臣動刀子,功臣們除非死得早、死的及時,鮮有能活到自然死的。

皇帝命功臣殺掉兒子後見他,卻又責怪他殘忍,功臣怒罵皇帝后自殺

朱元璋誅戮功臣,手段非常殘忍

朱元璋對功臣的屠戮,從來不限於功臣本身,往往連對方的家屬、親朋都一例對待,直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才能遂其心願。被朱元璋屠殺的功臣極多,其中名將、穎國公傅友德的遭遇可謂典型。

傅友德雖然投靠朱元璋的時間比較晚,但在建國前有破陳友諒、滅張士誠、北伐中原的大功勞。建國後,傅友德又有平定晉、陝、甘、川、雲、貴等省之功,所以很受朱元璋器重。傅友德因戰功進拜太子太師,封潁川侯,後進封穎國公,達人臣爵位之極。

皇帝命功臣殺掉兒子後見他,卻又責怪他殘忍,功臣怒罵皇帝后自殺

傅友德屢建殊功,依舊沒躲過厄運

然而“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巔峰過後必然是低谷,凡事皆是如此。正當傅友德功成名就之時,針對他的“定點清除”計劃也在慢慢的展開,而傅友德之所以被朱元璋盯上,一是因為他與晉王朱濟熺的翁婿關係,二是因為他與大將藍玉的親密關係。

朱濟熺是朱元璋的孫子,貴為九大攘夷藩王之一,負責鎮守山西,手中掌握著數萬精騎重兵,而傅友德本人因常在山西前線佈置防務的原因,由此遭到朱元璋的猜忌。此時,太子朱標已死、皇孫朱允炆幼弱,朱元璋很擔心自己一旦晏駕,親王便會聯合大將謀反,而手握重兵的晉王朱濟熺和傅友德,便是重點防範者。

皇帝命功臣殺掉兒子後見他,卻又責怪他殘忍,功臣怒罵皇帝后自殺

藍玉被殺後,傅友德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不久大將、涼國公藍玉因悖逆被殺,受其牽連的功臣很多,傅友德因為跟藍玉走得近,自然便成為被猜忌的對象。定遠侯王弼跟傅友德交好,某日聊天時曾憂心忡忡地跟他講:“皇上年事已高,可能不久便會剷除我們,這可怎麼辦才好?”傅友德沒有回答,只是不斷地嘆氣。王弼、傅友德的這段對話被密探得知,轉而告知朱元璋,後者以為他們有所密謀,頓時大起殺心。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召集文武大臣赴宴,席間突然想起傅友德的兒子傅讓某日執勤時曾犯過錯,便公開責備傅友德管教不力,命他把兩個兒子都領過來謝罪。傅友德惶恐離席,剛走到宮門外,便接到衛士傳來的口諭,要求傅友德把倆兒子殺死,然後帶著他們的首級入宮。傅友德悲憤異常,但迫於皇帝的淫威,還是照辦不誤。

皇帝命功臣殺掉兒子後見他,卻又責怪他殘忍,功臣怒罵皇帝后自殺

朱元璋無端指責傅友德,並逼其殺子

藍玉誅,友德以功多內懼,定遠侯王弼謂友德:“上春秋高,行且旦夕盡我輩,奈何?”太祖聞之,會冬宴,從者徹饌,徹且不盡一蔬。太祖責友德不敬,且曰:“召二子來!”友德出,衛士有傳太祖語曰:“攜其首至。”見明人張岱所著《石匱書》。

然而等到傅友德提著倆兒子的首級向朱元璋謝罪時,後者卻變了一副臉孔,大義凜然地指責傅友德,說他怎麼可以這樣殘忍,連親兒子都敢殺,簡直是禽獸不如。傅友德明白皇帝擺明是想逼死自己,索性橫下一條心,從袖口抽出匕首,然後指著朱元璋的鼻子怒罵:“你這個無道昏君,不就是想要我們父子都死掉嗎?好好好,我今天死給你看!”說完,傅友德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而死。

皇帝命功臣殺掉兒子後見他,卻又責怪他殘忍,功臣怒罵皇帝后自殺

傅友德自盡身亡,臨死前怒罵朱元璋

朱元璋本來沒有當場殺死傅友德的想法,他希望看到的,是傅友德跪地叩頭、哀嚎乞憐的場面,萬萬沒想到傅友德的反應竟會如此激烈。見了血的朱元璋青筋暴跳、狂怒不已,立刻下詔將傅家男女老少發配遼東、雲南。一代名將竟然被暴君當場逼死,家屬也被遠流邊疆,這樣的處境,真是令人萬分唏噓。開國帝王之殘忍無情者,莫甚於朱元璋!

頃之,友德提二子首以入,太祖驚曰:“何遽爾忍人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過欲吾父子頭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屬於遼東、雲南地,而王弼亦自盡。引文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