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我國整體的戒菸指導與服務,依然走在歧路上

據《2015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吸菸人數比2010年增長了1500萬,已達3.16億。說明了我國菸草流行還仍然處在增長的勢頭,究其原因,與整體的戒菸疏導、以及戒菸服務效果不佳,有直接的關係。

因為自2008年起,應衛生部要求,我國就有31個省市建立了戒菸門診,目的是實施戒菸干預,以及對戒菸者進行戒菸治療和服務。單就北京地區就設置了七十多家戒菸門診。顯然戒菸門診的存在,並沒有起到幫助戒菸者成功戒菸,以及抑制菸草流行的作用。原因何在?

在普遍知道吸菸有害健康這個事實面前,與其說是推廣、宣傳力度不夠,不如說是戒菸門診缺乏行之有效的戒菸手段。從《2007年版中國臨床戒菸指南》、以及《2015年版中國臨床戒菸指南》中可以看到,作為我國戒菸服務唯一的指導大綱,始終是把藥物戒菸以及意志力戒菸,視為是戒菸的核心方法和手段,並極力地加以推廣和應用,其理論依據,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尼古丁依賴、成癮理論。

我國整體的戒菸指導與服務,依然走在歧路上

然而尼古丁依賴、成癮理論並非是真理性的結論。尼古丁依賴、成癮理論,是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組創建的。這一理論是基於“一戒菸就痛苦,一吸菸痛苦就立即消失”這個現象。依據這個現象,提前預設了“軀體中的某種菸草成份一旦缺失,就一定會出現痛苦”這一結論。然後再圍繞這一結論,展開有關的生化實驗等研究和論證,提出了多巴胺、獎賞迴路等概念和原理,最終得出了:尼古丁具有刺激快感的作用。如果缺失的話,就會引發難受和痛苦,併產生依賴這樣一個理論。

不難看出,尼古丁依賴、成癮理論的預設結論,完全忽視了有眾多的非吸菸者,特別是那些長期處於惡劣二手菸環境下的非吸菸者,並不會因為遠離、以及沒有吸食到二手菸而不快樂、難受和痛苦這一事實。可見尼古丁依賴、成癮理論,它的預設結論是片面的,並非反映出了事實的全部,充其量只是對一個現象的詮釋而已。而如果一個理論的預設結論不準確,那麼再精細的研究也不會得出真理性的結果。

我國整體的戒菸指導與服務,依然走在歧路上

顯然“一戒菸就痛苦,一吸菸痛苦就立即消失”這個現象,不僅左右了尼古丁依賴理論,同時也影響到了戒菸者。因為大多數的戒菸者,始終把戒菸後的痛苦,歸因是煙毒缺失的結果,從而將戒菸的視線導向了菸草本身。因此認識和理解戒菸後痛苦的真相?便是一個及其關鍵的問題。總不能像地心說一樣,因為太陽東昇西落,就認為太陽是圍繞地球轉吧。

這裡有兩個現象和一個共識:

1)、任何事物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內心感受、以及情緒情感反應。但是這些感受和反應,絕不是事物本身作用的結果。

2)、成癮行為、或者成癮物並不是成癮者所專有。

3)、我們人類不是行屍走肉,意識決定行動是普遍遵循的原則。由這一原則可知,所有的戒除成癮行為的背後,必然如影隨形地伴隨著相應的心理活動。即戒除成癮這個行為,事實上是同時做了停止成癮行為,和對應的心理活動兩件事情。(以上三點的具體分析及說明,請參閱: )

我國整體的戒菸指導與服務,依然走在歧路上

只要再把上述三點綜合到一起考慮,便不難發現:停止吸菸及煙毒的缺失,並不是戒菸後出現難受痛苦的根源,而是看不見的心理活動,才是戒菸後難受和痛苦的出處及始作俑者。即吸菸成癮的機制是隱藏在戒菸的心理活動當中,與煙毒或者尼古丁缺失無關。尼古丁依賴、成癮就是個本末倒置的錯誤結論,而以一個錯誤理論來指導戒菸服務,其結果不言而喻。並且對戒菸者來講,“一戒菸就痛苦,一吸菸痛苦就立即消失”現象,就如同戒菸路上的殺手,一次次將其扼殺在戒菸的路上,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