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沒有人能登頂那座山。

1950年,當人類還未踏足8000米山峰時,法國人就在道拉吉里腳下發出這樣的預言。十年後,除了一直未開放的希夏邦馬峰,道拉吉里是全球最後一座未被登頂的8000米山峰。

直至今日,人類一次次踏上道拉吉里之巔,卻從未自南壁登頂,那裡依然是多數人心中不可攀登的路線。

4月29日,意大利登山者Simone La Terra(曾攀登過5座8000米級別山峰)在道拉吉里峰3號營地附近被發現死亡。此次他因強風吹走帳篷而失蹤遇難,這是今年登山季第一起死亡事件。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道拉吉里峰,意為“白色山峰”,海拔8167米,因山勢險惡,又有“魔鬼峰”之稱。它是世界第七高峰,死亡率卻在14座8000米山峰中位列第四。

雪崩、冰裂縫、暴風雪和難度極高的冰岩混合路線,讓道拉吉里成為許多登山者心中最難到達的山峰之一。

在接近頂峰處有一段冰岩混合斜坡,是攀登中最艱難的路線之一。羅靜在2014年攀登道拉吉里時曾感慨:

這段路是衝頂最危險的路段,尤其沒有路繩的情況下,不能稍有懈怠。此刻想起老饒常說的“步步可死,步步求生”,體現在這兒最為合適。(信息來源:《2014年登頂“魔鬼峰”道拉吉里(8167米)紀實——用我的溫柔解除你的魔咒》刊於8264.com)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羅靜登頂道拉吉里峰。圖片來源:羅靜團隊

一場引人爭議的山難

羅靜想起的老饒,就是知名登山者饒劍峰。他也曾登頂道拉吉里,那次攀登中發生的山難讓國人的目光一時都聚焦在這座“魔鬼峰”。

2010年5月13日,正是人類首登道拉吉里峰50週年紀念日。天氣預報顯示當天適合衝頂,凌晨1:30楊春風就帶領隊伍從7350米的營地出發了。這是一次商業攀登:

  • 領隊為楊春風;
  • 攀登隊長為張偉;
  • 六名隊員分別是饒劍峰、趙亮、李斌、樓國龍、張梁、韓昕;
  • 每名隊員都配備一名夏爾巴登山協作。

下午12:30,全部隊員到達頂峰,合影留念後,於下午13:00開始下撤。這本是一次具有紀念意義的攀登,然而一連串的意外最終奪去了三名隊員的生命。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登山隊登頂道拉吉里。圖/張梁

第一次意外滑墜——登頂後,饒劍峰及其夏爾巴最先下撤。20多分鐘後,張偉帶領其他隊員離開頂峰。行至8100米時,走在最先的張偉突然滑墜。

緊急制動後,他才發現自己滑墜近200米,整隻胳膊近乎麻痺。驚魂甫定中,他和留守路繩的一名夏爾巴繼續下撤。

目睹滑墜的驚險一幕,後邊的隊友都緊張起來,為安全起見,大家開始結組,在楊春風的帶領下一點點下降。

三人相繼遇難——下撤兩小時後,風雪驟起,能見度下降。同時,全隊人體力不一,速度越來越慢。隊員李斌的體能消耗尤其嚴重,常常需要停下來休息。

行走在風雪中,隊員的體感溫度迅速下降,路繩也一直找不到,大隊不得不解開速度極慢的結組隊形,以小結組的方式繼續下撤。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衝頂時分,隊伍在雪地上行進。圖/張梁

下午18:30,隊伍下撤至7600米處,即將通過一段50米高的冰岩混合陡坡,李斌、樓國龍和一名夏爾巴協作結組走在隊伍最後。此時,李斌已經體力透支,無法再行:

你們走,不要再拖。(信息來源:《道拉吉里山難錄》刊於《戶外探險》)

昏昏沉沉中,樓國龍聽到了李斌最後的話。“魔鬼峰”真容乍顯,李斌被永遠留在原地,而另外兩名隊員也相繼不幸滑墜:

  • 隊員趙亮體能透支,失足滑墜摔下山崖,被夏爾巴看見,並判斷救援趙亮無望;
  • 其餘隊員體能也嚴重不足,意識在缺氧狀況下也不清醒;
  • 隊員韓昕,向下方摸索,失足滑墜下山崖。(信息來源:“楊春風高山探險公司”出具的《道拉吉里峰山難的最終登山報告》)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大本營。圖/張梁

登山人要做什麼夢——山難發生後,登山圈一時爭議四起。山友十一郎認為這是一次達不到基本標準的“商業登山”個案,不論是組織者還是客戶,都應從中吸取教訓:

登山的人,都有自己的夢。登山的噩夢,意味著死亡。當前這股在國內“登山客戶”中剛剛興起的“14座8000米”迷夢,是不是該醒醒了?(信息來源:《登山應該做個什麼夢?》刊於blog.sohu.com)

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楊春風和張偉總結了山難原因:

  • 商業操作上不成熟,組織管理不嚴密;
  • 對道拉吉里峰線路、天氣情況不熟悉和輕視;
  • 登頂的企圖心太重;
  • 沒有正確分析隊員的體力和心態。(信息來源:張偉《道拉吉里山難回憶錄》刊於法制晚報)

隊友的遇難深深觸動了張偉,之後每一次帶隊登山,他都要走在最後一個,或者和最弱的那一個在一起。楊春風則繼續追求著14座8000米的目標,直到2013年,他和饒劍峰在南迦帕爾巴特遭遇恐怖襲擊,不幸遇難。

雪山茫茫,生死皆在一瞬。

在EBC途中,Thokla Pass埡口矗立著幾十座石碑,用以紀念在喜馬拉雅遇難的登山者。紀念碑上,趙亮、韓昕、李斌這三位遇難者仍舊遙望著遠方,群山已在他們身後,那裡寫著:

因為熱愛生活,所以一切為了夢想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紀念三位遇難者的石碑。圖/張十月

沒有人知道,在喘著最後一口氣時,登山者是否觸摸到夢想的真實。逝者已矣,唯有道拉吉里依然巍峨潔白。

遙想人類與之第一次交鋒,它也是這樣沉默如謎。然而,山在這裡,攀登者的嚮往就不會停止。

沒有人能登頂那座山

1950年,法國人第一次來到道拉吉里腳下。那時還沒有人能登上8000米山峰,而他們正是為了創造歷史而來。

二戰後,為激勵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法國組織了這次出征。登山者們帶著200名搬運工一路跋涉,終於抵達東南嶺。然而,眼前的一切很快澆滅了他們的萬丈豪情。

山崖幾近垂直,找不到一條足以通行的路線。他們大失所望,僅僅到達海拔5200米處,就立即轉身離開。

一個月後,這支法國隊伍最終創造了歷史,成功登頂安納普爾納峰,人類第一次站在了8000米之上。而對於道拉吉里,隊伍中的Lionel Terray留下一句話:

沒有人能登頂那座山!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道拉吉里東南脊。圖片來源: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長達十年的嘗試——安納普爾納之後,14座8000米山峰相繼印上人類足跡。自法國人第一次嘗試後,登山者從未停止對道拉吉里的挑戰:

  • 1953年,蘇黎士阿爾卑斯俱樂部(AACZ)組隊再次對道拉吉里峰進行了攀登,但只到達海拔7600米處。
  • 1954年,阿根廷考察隊沿瑞士人的路線進行了攀登,並在7200米處用炸藥炸出了一塊平地用於建營。在到達7950米時,天氣忽然變差,他們只得遺憾下撤。
  • 1959年,奧地利登山隊首次嘗試在東北山脊進行攀登,一名隊員掉進冰縫遇難,他們最終到達7800米處。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道拉吉里峰上氣候多變。圖片來源: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經過十年嘗試,依然無人征服“魔鬼峰”。1960年4月,一支瑞士、奧地利、德國、美國組成的國際聯合登山隊決心打破法國人的預言。

這是8000米山峰的首次國際攀登,他們動用了一架飛機運送人員和物資,在各營地間往返。然而,5月5日飛機意外墜毀,雖然無人受傷,但探險隊的11名成員也因此被迫分成三組,孤立在不同的地方。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1960年,國際聯合登山隊使用飛機運送物資。圖片來源:summitpost.org

好在營地裡有充足的食物和水,隊員們繼續向頂峰前進。5月13日上午8點,身在高處的六名隊員開始衝頂。此時天氣近乎完美,風雪都沒了痕跡,經過4小時的無氧攀登,他們終於抵達峰頂。

當人類第一次站在道拉吉里之巔,Kurt Diemberger不禁感慨:

那裡有著無法言喻的美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決心登頂後,我們在山上和風雪搏鬥了整整一個月,一次次遭遇挫折,又一次次回來。現在,我們終於站在這裡——道拉吉里的頂峰上。(信息來源: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道拉吉里的首登,KurtDiemberger、Albin Schelbert、Ngawang Dorje和Nima Dorje站在頂峰。圖片來源:mountainsoftravelphotos.com

至今無人突破的南壁

漫長的首登終於實現,而登山者並未停下腳步:

  • 1978年5月10日,日本登山隊完成西南嶺的首次攀登;
  • 1978年10月19日,日本登山隊完成東南山脊的首次攀登;
  • 1984年10月23日,捷克斯洛伐克登山隊完成西面的首次攀登。

在一次次嘗試中,道拉吉里南壁最引人注目。這面宛如金字塔的山壁被稱為“小艾格峰北壁”,雪崩、雷電、巖雪混合等諸多因素,讓多數人都稱其為不可攀登的路線。

直到今日,所有從南壁登頂的嘗試皆告失敗,而登山者還在一次次發起挑戰。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道拉吉里南壁攀登路線,至今無人沿南壁登頂。圖片來源:humar.com

登山皇帝的兩次失利——1977年,登山皇帝梅斯納爾第一次攀登道拉吉里,南壁就讓他心動不已:

從我第一眼看到南壁那時起,我就急不可待地想衝過去,找到路線,把隊伍帶上去。登頂不是最重要的。對任何一座8000米的山峰來講,登頂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新的嘗試。(信息來源:《道拉吉里峰的故事》梅斯納爾/著,劉希凡/譯)

面對登山者的熱情,南壁爽快地給出回應:

在1977年我同它廝守的那四個星期之中,它帶給我的就是暴力。(信息來源:《道拉吉里峰的故事》梅斯納爾/著,劉希凡/譯)

從山腳到山頂的3000米,一路崖石松動,險象橫生。霧氣能瞬間吞沒周遭的一切,而隨時爆發的雪崩更令人提心吊膽。壞天氣如影隨形,長達四周時間裡只有兩天可以攀登。

梅斯納爾一直不死心,直到一次近距離的雪崩幾乎將他埋葬,這位躍躍欲試的勇士才不得不放棄探險。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登山皇帝梅斯納爾。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1984年,他再次嘗試南壁路線,連日大雪又把他驅回山下。兩次失利後,他在1985年選擇從東北脊路線登頂,南壁攀登則化成了難以忘懷的記憶:

這是我參與過的最美麗和最具挑戰性的攀登之一,甚至可能是第一名。(信息來源:himalayanpeaks.wordpress.com)

震撼登山界的一次攀登——多年來,各國攀登者也和登山皇帝遭遇一致,南壁冷傲地拒絕了所有人的來訪,而Tomaz Humar是最接近成功的一位。

1999年10月25日,斯洛文尼亞登山者Tomaz Humar來到道拉吉里腳下。這次攀登對他來說,沒有多餘的選擇:要麼爬上山頂,要麼沿著更容易的線路走下來,否則他將永遠留在冰雪之中。

在此之前,有三名醫生拒絕加入支持團隊,在他們眼中,這次攀登無異於自殺,因為Tomaz Humar準備單人阿式攀登南壁。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Tomaz Humar在南壁攀登的路線。圖片來源:humar.com

他帶著約100斤的裝備出發了。攀登一開始就進展緩慢,冰雪不時掉下來,砸在他身上,他的背部和手臂都嚴重擦傷。第六天,他終於到達7200米,而巨大的山體告訴他——這裡已經無路可走。他只好向右移動了1000米,改為沿著東南脊向上。

第八天,他丟下帳篷等裝備,只帶著揹包上升到7800米。這裡距離頂峰不足400米,而他已經沒有水和食物,爐子也點不著。這一晚,他窩在睡袋裡,儘量放緩心跳,熬過了寒冷一夜。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Tomaz Humar在雪洞裡。圖片來源:humar.com

第二天一早,他丟下揹包,輕裝向山頂進發。此時,留在大本營的朋友通過電臺告訴他天氣惡化了。Tomaz Humar望向山頂,大風已起,他拿出兒子的照片,極度疲憊中,他彷彿聽到兒子在叫他回家。那一刻他意識到:

如果執意繼續下去,我會死的。(信息來源:《Climbing Lessons from the School of Tomaz Humar》刊於outsideonline.com)

Tomaz Humar雖然沒有登頂,但他歷時9天Solo到達8000米以上。這次攀登震撼了登山界。正如其傳記《No Impossible Ways》的書名一樣,他用行動證明著沒有不可能的路線——包括不可攀登的南壁。

讓登山皇帝屢屢受挫,有人曾預言它不可能被登頂

Tomaz Humar在攀登途中。圖片來源:humar.com

從“沒有人能登頂那座山”的預言,到南壁路線的一次次嘗試,細數人類在道拉吉里的足跡,恰是在屢敗屢戰中一次次粉碎不可能。

今年5月,79歲的西班牙登山者Carlos Soria(已登頂12座8000米山峰)再次挑戰道拉吉里,這是他十年裡的第九次嘗試。然而,他在衝頂時遭遇大風,只能選擇下撤。儘管挑戰再次落空,Carlos Soria依然樂觀,他寫道:

這是一座絕對精彩、美麗的山,很高興能多次造訪這裡。我從沒後悔過,總有一天我們會上去……(信息來源:instagram.com)

在道拉吉里,傳奇仍在書寫。

—END—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戶外探險outdoo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