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新政實行“三把火”還沒燒完就被澆滅一半!

6月4日是“5·31新政”出臺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哀鴻遍野、股價暴跌,其中通威股份(600438)、隆基股份(601012)、陽光電源(300274)、林洋能源(601222)、中環股份(002129)5家公司股票跌停;協鑫集成(002506)跌1.97%,特變電工(600089)跌4.91%。

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除5月31日前併網的電站,今年內不再新增有補貼的普通光伏電站指標,有補貼的分佈式光伏指標從過去的沒有限制,此次收緊為全年僅有10GW指標。

這一政策加速了光伏行業的補貼退坡,光伏企業靠補貼過活的日子將一去不返。不少光伏企業打算裁員、減產,而行業專家認為,“政府補貼減少不見得是壞事,沒有哪個行業靠補貼強大。

新政實行“三把火”還沒燒完就被澆滅一半!

棄光現象嚴重

上述“5·31新政”被稱為“史上最嚴厲光伏政策”,對光伏行業來說,新政不啻為一針直達病灶的“退燒針”,讓一直過於依賴政府補貼的光伏企業露出真面目。

近年來,過度依賴政府補貼成為光伏行業的通病。根據我國《可再生能源法》,國家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國家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通過制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目標和採取相應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太陽能利用系統。

在此背景下,從2006年後,大量的民營企業進入光伏發電領域。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過去的補貼力度很大,最初光伏的度電成本在四五塊錢,而在市場上採購一度電成本不過是幾毛錢,可以說,政府為了鼓勵新能源發展,下了很大力氣。十多年過去了,現在光伏度電成本已經下降了十倍,到了四五毛錢。光伏電價取消政府補貼對行業影響大,很多企業會因此減產、破產,但取消補貼對行業發展是有利的。”

新政實行“三把火”還沒燒完就被澆滅一半!

光伏行業靠補貼獲得利潤在行業內已是公開秘密。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及累計裝機容量快速增長,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從2010年的0.86GW增長到2016年的77.42GW,2016年新增裝機容量34.54GW,累計裝機和年度新增裝機均居全球首位,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受上網電價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2017年光伏發電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新增裝機容量53.06GW,累計裝機容量130.25GW。2018年1-4月,已實現新增裝機規模8.75GW。

“地方政府希望獲得GDP,企業希望獲得光伏發電補貼,因此很多新能源項目匆忙上馬,形成了‘大幹快上搞光伏’的情況。”一家光伏企業高管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有的企業為了多獲得補貼、減少成本投入,就採取了採購成本低的多晶硅片,這樣實際上也就形成了落後產能。

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西部光照充足地區“棄風棄光”非常嚴重。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區的棄光問題嚴峻,棄光電量達到32.8億千瓦時,棄光率19.7%。其中,新疆、甘肅光伏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分別為32.4%和32.1%。2016年一季度,新疆棄光率甚至一度達到52%。整個2016年,西部地區平均棄光率達到20%。2017年,內蒙古地區棄風棄光電量共100億千瓦時左右,蒙西地區棄風電量71億千瓦時,棄風率17%,棄光4億千瓦時,棄光率11%。

新政實行“三把火”還沒燒完就被澆滅一半!

近年來,“光伏項目片區政府補貼”案件非常之多,針對農村的光伏扶貧項目尤其成為重災區。2018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佈了光伏扶貧項目核查通知,《通知》對國家光伏扶貧項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通報,特別是虛報冒領、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和“重建輕管”、忽視建設質量等問題,《通知》重點提及。

行業洗牌在即

雖然能源主管部門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曾釋放過“將嚴控光伏發展規模”的信號,業內對此有心理預期,但是新政出臺後,光伏行業“一夜入冬”。

此次新政的重點是,暫不安排今年普通光伏電站指標、分佈式光伏指標為10GW(1GW=1000MW)、發文之日起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杆電價和分佈式度電補貼均下調5分錢。

新政規定,新投運的、採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2元(含稅)。

“我國的光伏產業補貼依靠政府,但是政府財政也存在巨大缺口,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到1000億元。因此,光伏發電市場監管政策迎來重大改變,靠補貼的路子行不通了,必須要靠技術革命來完成行業轉型。”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教授稱,短期看,光伏行業的利潤會受影響,一些企業會虧損、倒閉,行業會進行兼併,但是長遠來看取消補貼有利於整個光伏行業發展。

新政實行“三把火”還沒燒完就被澆滅一半!

新政之後 諸多疑問漸次待解

這兩天的光伏圈充斥著憂心忡忡的氣氛。

就在過去3天裡,一些光伏行業人士萌生去意,一些光伏企業則開始考慮降價清空存貨或轉讓電站、路條,以獲得寶貴的現金流。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王斯成則在一份公開信中表示,《通知》的出臺,將2018年國內光伏市場規模壓制到25吉瓦,僅僅是2017年53吉瓦的47%……光伏製造業將會有56%的產能閒置,繼而會造成大量產品滯銷。

這其中,一些為趕今年“6·30”(即6月30日前併網電站仍執行2017年標杆電價的政策)而搶裝上馬的項目業主最為憂心。由於《通知》明確規定新投運項目下調標杆上網電價的時點是自發文之日起,很多人以為今年已無“6·30”,搶裝成為無用功。

不過,上證報記者昨天從從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獲悉,經協會向行業相關主管部門確認,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電站指標的項目,在今年6月30日前併網的,仍執行2017年標杆電價。

新政實行“三把火”還沒燒完就被澆滅一半!

“也就是說,普通地面光伏電站,仍執行‘6·30’政策。各企業可以聯繫各項目所在地電網公司核實,也可向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處反映情況。”協會有關人士說。

坊間另有傳聞稱國家電網公司已暫停墊付企業類分佈式光伏項目的補貼資金。對此,江蘇一光伏企業業主向記者展示的國網客服中心短信顯示:目前江蘇省公司未收到國網公司有關暫停墊付的通知,各單位仍按省公司原有規定做好所有分佈式光伏項目的併網服務工作。

此外,關於戶用光伏項目到底在不在今年10吉瓦分佈式光伏指標之列、分佈式0.32元的補貼是給下半年還是2019年、新政下領跑者計劃究竟如何推進等問題同樣懸而未決。

從事分佈式光伏多年的航禹能源總經理、全民光伏CEO劉楊認為,長痛不如短痛,相信後續隨著《關於完善光伏發電建設規模管理的意見》和《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的相繼出臺,一些疑問會漸次找到答案。

與此同時,另一些機構、投資者則開始尋求抄底,甚至打出“大量收購分佈式自發自用項目”,但條件是“有備案沒有建,或沒有備案6月之前能備案”。

瀾晶實業董事長劉文平也告知公司員工,下一步還會繼續加大對優質工商業自發自用項目的投資和收購,同時,加強供應鏈管理,嚴控成本,“目標是不要補貼”。

去能降本 平價大週期將來臨

所謂“不要補貼”意味著光伏項目所發電力不用補貼就可實現上網,其前提是光伏電價與火電相比具競爭力,也即通常所謂的“平價上網”。

“我們收購項目中有一些的確能做到不用補貼。”劉文平告訴上證報記者,過去半個月來,組件價格已悄悄降到2.3元/瓦以下,下半年還會繼續大降,目標是1.8元至1.9元/瓦。“未來,總成本下降20%至30%還是有希望的。在此基礎上,我們如果能適當減少跟業主的電費折扣率,同時我們犧牲一些收益率,基本上也就不需要政府補貼了。”

新政實行“三把火”還沒燒完就被澆滅一半!

而在劉楊看來,未來一定是分佈式和市場化交易的舞臺,平價上網會因此加速,本來預計要到2020年,目前看來2019年實現已是大概率事件。

SOLARZOOM新能源智庫研究員馬弋崴則認為,本輪週期出清後,光伏系統成本將達到3.5元/瓦左右的水平,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將降低至0.30元/度以下。全球光伏產業將出現一輪長度在15年以上的“全球平價上網大週期”。

在他看來,2020年後即將啟動的這輪光伏“平價上網大週期”,對於全球能源格局而言,將同時啟動以“風光儲”為核心的第三代能源對“煤油氣”為核心的第二代能源的替代。這個週期也是“第三代人類能源消費超級大週期”,長度在100年的級別上。

“我們認為,對中國光伏電站運營環節而言,本輪週期下行的終點大約在2019年下半年。屆時,隨著央企、國企運營商的出手,光伏電站將逐步恢復流動性。而對中國光伏設備景氣而言,終點大約在2021年以後。”據馬弋崴解釋,之所以中國光伏設備景氣見底的時間會晚很多,原因在於製造業還在大規模擴產。此外,就算平價上網到來,無補貼的市場化需求不會像補貼需求那麼有爆發力,德國市場就是最好的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