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新生兒也可能需要輸血,你知道嗎?

新生兒也可能需要輸血,你知道嗎?

在北京世紀壇醫院的臨床輸血治療中,有一個特殊的科室,那就是新生兒科。新生兒與成人相比,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各器官系統尚未成熟,因此針對成人指定的臨床治療策略是不適合新生兒的。那麼新生兒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輸血呢?以及輸血與成人有什麼不同?輸血時因注意什麼?

首先咱們明確下新生兒的概念,什麼是新生兒呢?

醫學上將分娩到出生後28天的嬰兒,稱為新生兒。這28天的時間,稱為新生兒期。是嬰兒發育的第一個階段,也是特別重要的階段。

新生兒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輸血?

1、血容量不足:當急性失血量≥ 10% 總血容量,視失血速度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根據失去的主要成分和失血的速度給予輸注相應的成分血液或全血。

2、貧血性疾病:新生兒出生 24 小時內靜脈血 Hb< 130 g/L;慢性貧血患兒,Hb<80-100g/L 可予輸注濃縮紅細胞。

3、嬰兒肺部疾病:應維持 Hb ≥130 g/L,以確保氧容量,減輕阻滯缺氧;

4、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有大量左向右分流者,維持 Hb> 130 g/L,可增加肺血管阻力,使左向右分流及肺血流減少,也可促使開放的動脈導管關閉。

5、出現與貧血有關的症狀如氣急、呼吸困難、呼吸暫停、心動過速或過緩、進食困難或淡漠等。輸血後症狀減輕。

6、早產兒貧血。

新生兒也可能需要輸血,你知道嗎?

7、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數量減少和(或)功能障礙,以及一種或多重凝血引子缺乏所致的嚴重出血。血小板輸注指徵為:新生兒 PLT<50×10^9/L 伴出血徵象,或新生兒PLT< 30×10^9/L,不伴出血徵象。

8、免疫缺陷病,嚴重感染先天性低丙種球蛋白缺乏症的患兒,可予輸注人血丙種球蛋白(IVIG)以預防或控制感染。中性粒細胞缺乏伴嚴重新生兒感染,經抗生素治療 48 h 以上無效者,首選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無效時可考慮粒細胞輸注,目前認為兩者的長期安全性仍需評估。

9、低蛋白血癥:可首選人血白蛋白或血漿。

10、其他:如IVIG 治療川崎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

新生兒輸血與成人有什麼不同呢?輸血時應注意什麼?

1、新生兒心臟功能尚不健全,輸血不當或輸血速度過快容易發生循環超負荷,引起心功能衰竭。

2、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差,不能耐受低溫血,輸血時應以室溫血為宜。

3、新生兒由於腎臟排鉀和保鈉及維持酸鹼平衡功能差,輸入保存時間過久的庫存血容易出現高血鉀,低血鈣和酸中毒。

新生兒也可能需要輸血,你知道嗎?

4、新生兒的 HbF 含量高,紅細胞內的 2,3-DPG 含量低,紅細胞與氧的親和力大,Hb 需維持在相對較高水平才能滿足生理需要。

新生兒在臨床輸血治療中作為這一特殊的群體,在很多方面的確與成人有很多的不同之處,一旦發生貧血較之成人後果要嚴重,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輸血科 於文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