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後高考”生活尤需有度 考生警惕“高考後綜合徵”

“後高考”生活尤需有度 考生警惕“高考後綜合徵”

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975萬,是近8年來人數最多的一年。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千禧寶寶”首次亮相高考舞臺,標誌著高考正式邁入“00後時代”。揮別辛苦卻單純的歲月,考生們大多表示希望能好好享受這個假期,有的早已準備好行囊即將去領略課本外的遠方;有的為自己安排了諸如健身、學車、運動等豐富而有益的“充電”;還有的想找份實習工作體驗生活或出國看看……對於“後高考”生活,00後考生們有著自己的主張。

對於寒窗苦讀的考生而言,從考場走出來的那一刻便有了戰士收刀入鞘的快感,高考結束意味著要和往日緊張而高強度的苦讀生涯說再見了。“後高考”生活沒有學習的壓力、父母的嘮叨、考試的煩擾,部分考生從緊張的備考階段過渡到無節制的玩樂之中。

適當放鬆肯定是必要的,這是人之常情。但無論如何,放鬆不等於放縱,在放鬆過後還得迴歸現實生活。高考結束了,奮鬥沒有結束。人生之路如此漫長,會面臨無數的大考,經歷高考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小片段,不凡之路還在後頭。高考結束只不過意味著人生進入新的階段,從此以後莘莘學子還要為象牙塔的學業而奮鬥,為家庭生計而奔波,為人生夢想而努力。考上大學不過是取得了繼續在校園裡提升自我的機會,並不意味著“船到碼頭車到站”。“後高考”生活,放下重壓,但不能興奮過度,尤需警惕“高考後綜合徵”。一方面,可以找一些興趣愛好放鬆身心;另一方面,要及早謀劃未來,用樂觀健康的心態迎接未來的生活。

在國外,“寬進嚴出”更有市場,拿到錄取通知僅僅是入門,怎麼適應大學生活並達到學校要求才是按時畢業的關鍵。在美國,所有四年制大學,學生能在6年內畢業的比例只有60%,私立大學的畢業比例只有32%。在德國,為保證畢業生的質量,各大學和專業都保持著一定的淘汰率,如亞琛工業大學的平均淘汰率近50%。有的學校和專業淘汰率高得令人難以想象。在中國,基於“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就業率愈發成為社會看重的指標,畢業率卻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正由於這個原因,剛從高考高壓下釋放出來的學生迷失了方向和動力。很多優秀的學生麻痺大意、貪圖享樂,辜負了在大學讀書的好時光。

高考很重要,但絕非唯一。雖然說高考可能改變很多人的命運,但能否考上大學並不能決定人生成敗。成為大學生固然可喜,但並不恆久,不值得驕傲,更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尤其是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大學決不意味著輕鬆愉快的生活,要想謀求成功的未來,千萬不該鬆懈,更不能放縱。每個人都需要認真謀劃、準確定位,加強學習、強化技能,提升競爭的“硬實力”。

大學不是終點站,而是人生新的起點。今日之中國,更加有力量,為每個青年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臺。如何才能快樂地工作生活且富有成效地度過一生?青年馬克思的回答是,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類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無論是誰,只要不失“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只要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而不是自甘墮落、故步自封,就不失青春底色,亦不難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考後心裡如何調整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薑桂蘭主任指出,“心理調適是高考過後考生和家長需要補上的重要一課,希望大家能積極面對預料之中或預料之外的高考結果。 ”“這時候,應該選擇理性面對。高考成績是自己文化水平、心理素質、臨場發揮等因素的綜合結果,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都要接受這一現實。其次可以主動和別人溝通,把自己負面的情緒表達出來,和父母、親朋好友溝通。適度的自我內心暴露正是宣洩負面情緒的好方法。”薑桂蘭說,還可以設法轉移注意力,通過運動、旅行、學習等充實自己的生活。作為家長,此時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能責備孩子,以免讓其壓力更大。同時,不宜過度追問或者安慰考生,這樣容易適得其反,讓考生加深“考試失利”的印象,家長適當的“忽視”,反而有利於考生走出抑鬱。如果長期抑鬱得不到調節,一定要去看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薑桂蘭認為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調整自己的狀態:

1、適當休息調整幾天,讓自己睡一個好覺。

2、平靜而又審視地對待自己的估分,因為高考已經成為過去式了,著眼於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3、制定一個短期的旅遊目標,趁著大好時光,行走在路上。

4、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制定一個暑期目標,深入培養某一愛好,比如學習吉他、街舞等,這些愛好將會讓你在大學裡倍受歡迎。

5、學會駕駛、游泳、做飯菜等一些必備的生存技能。

6、關心你的家人,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7、如果考分不理想,可以重新來過,儘早開始新一輪的複習計劃。勝利貴在堅持!

【小編提醒】考生們進入考場,家長們開始焦急萬分:

孩子發揮失常怎麼辦?

志願填報到底怎麼下手?

多條分數線應該看哪條?

……

家長的焦慮,大多來源於對於志願填報的不瞭解,本以為志願填報很簡單,卻發現什麼都不懂……這時,應該求助於專業人士。

婁雷老師多年來潛心研究志願填報,熟悉各行各業就業情況、全國各個院校專業信息、各省市往年錄取情況,協助考生做好生涯規劃,選擇相應分數最好的大學和專業,提高被心儀大學錄取的幾率,告別志願填報瞎蒙高分低就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