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男子賣四套房產種三七,引上市公司跟蹤關注

5年前,鄧德山賣掉昆明的四套房產,回到遂寧大英的老家種三七,他要把自己的科研論證付諸實踐。三七市場巨大,光種植環節的年產值就超過200億元,在鄧德山看來,四川作為三七的新產區,必將帶來產業變局。

男子卖四套房产种三七,引上市公司跟踪关注

鄧德山博士攻讀名貴中藥材,博士後又專攻三七,隨後在雲南知名藥企做藥材技術總監,多年過來,他一直在與三七打交道,並在三七種植上不斷有技術突破,他一直在想,離開雲南,三七是不是也能種植,他做了相應的科研論證。

2011年底的時候,鄧德山開始籌劃回鄉做自己的試驗了,他迫不及待地把昆明的4套房子全賣了,然後揣著200萬賣房子的錢回了大英縣蓬萊鎮七橋村的老家,租了2畝地開始了自己的三七種植試驗。直到現在,鄧德山依然覺得,早知道這麼艱難,他就不會搞這個項目了,他的兩百萬並沒有堅持多久就用完了,而第一年種的苗圃一棵都沒有存活,2畝試驗田裡直接播種的三七他每天經管,關注所有生長記錄和環境參數,最後艱難存活下來。

男子卖四套房产种三七,引上市公司跟踪关注

到2015年的時候,鄧德山在四川種植的三七技術逐漸成熟,2016年,很多獲悉這個項目的人開始投資與他一起種三七了,並從大英,逐漸擴展到了閬中、蓬溪、綿竹多地,總共10個種植基地,面積超過了500畝。

目前四川三七種植成本在2.5萬元每畝,產量在200公斤每畝,其成本比在雲南低很多,一是因為四川淺丘陵地帶的機械化作業更方便,二是土地成本會低很多,包括租賃價格和土地整理。

曾經做工程的陳銳,兩年前也加入了鄧德山的隊伍,跟著學習種三七。也有資本嗅到了這個項目,一家川內的藥材上市公司,2014年開始跟蹤關注,“一開始派技術員來看,後來是企業主管,再到企業老總來”,鄧德山說,這家企業越來越重視他的項目,正積極洽談規模化種植的合作。

男子卖四套房产种三七,引上市公司跟踪关注

當地政府主管部門也非常重視,都想把這個項目落地生根,做成規模。大英縣甚至已經做好了“三到五年規劃”,要把三七做成全縣支柱產業,10年內將大英建成中國西部“三七”產業基地。

國錦琳介紹,一旦四川這邊產業規模發展起來,必然會對雲南三七的產業佈局和市場行情帶來影響,但短期內這種影響還無法顯現出來,“也許三到五年,也許五到十年,四川的三七產業可能成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