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老子》的邏輯:天地之間,有神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的邏輯:天地之間,有神

這裡的“鬼”,很可能就是我們現在所普遍認知的“神靈”。然而在道的壓制之下,它也是沒有用武之地的,顯不了靈。

那我又為什麼說天地之間有神呢?老子曾經把天地比作一個大風爐,風爐是源源不斷地鼓風,天地則是源源不斷地造生萬物。那又是誰在背後鼓動風爐?又是誰在背後摧動萬物的產生?不見其形,不聞其聲,然而又時刻運轉不停的,就是“神”。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有神。它掌握著我們的一舉一動,行走坐臥言思感官。無論是醒著,還是睡著,它都時刻不停地運轉著,然而你又看不見、摸不著它。草木,有神;鳥獸,有神;天地,同樣有神。

《老子》的邏輯:天地之間,有神

神者,靈也;靈者,莫知其機也。老子說“神得一以靈”,擁有莫測之變化者,方為神;擁有靈動之生機者,方為神;擁有無限之可能者,方為神。

域中,那個最莫測、最靈動,無限廣大而又無處不在的,當屬道;唯得道者,方得其神靈。“鬼”是什麼?不過是竊道之名的偏末旁枝罷了,不得其正,難為根本。

神若歇,將恐止。故“死而不亡”者,方為壽。死去了形體,精神仍然能在人間運行不休的,這才是真正的長壽。老子、莊子、孔子這些人物,他們不正是做到了真正的長壽嗎?

風箱的運轉不停止,才會源源不斷的有風;天地的運行不停止,萬物才會生生不息。所以只要“穀神不死”,只要天地間的這個“神”還在,還能持續運轉,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萬物造生出來。

《老子》的邏輯:天地之間,有神

這個谷,是“虛懷若谷”的谷,是“曠兮其若谷”的谷,是“為天下谷”的谷。取意“山谷”,寓意“虛空”、“空間”。

這個神,是“神得一以靈”的神,是“精神”的神,寓意“那個在天地間獨立不改,運行不殆的東西”。

所以“穀神”二字,既包含了虛空,又包含了運行,由此,才能得以“無中生有”,源源不斷地造生出萬物。

比擬一下,也就是:“道衝”為谷,道的運行為神;“天地之間”為谷,天地的運行為神;風箱的空間為谷,風箱的運行為神。谷若不竭,神若不歇,就能源源不斷的造生萬物,如同“玄牝”,玄妙的生殖之門。

這個門,正是天地得以產生的根源。它不間斷地運行著,它的作用自始至終地存在著,無窮無盡,而永遠也不會衰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