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前言:2017年是互聯網娛樂綜藝的內容井噴之年。傳統制作公司、王牌製作人的不斷入局,視頻平臺在綜藝內容方面的持續投入、商業變現渠道的不斷創新共同推動了網絡綜藝市場的發展。隨著資本的持續投入及內容創新意識的不斷加強,未來網絡綜藝的節目內容及播出時長將持續增加,使得視頻網站可以依靠多版本剪輯提升用戶付費熱情;此外,網絡綜藝的火熱將帶動如藝人經紀等娛樂衍生產業的發展。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國內綜藝產業整體呈現穩步發展態勢

國內綜藝整體市場規模在2017年 已達到 270 億元以上,預計 2018 年將超過 330 億元;在播放時長方面, 綜藝節目相對電影或電視劇正在持續增長。

在政策層面,近年來政府對 綜藝節目的內容題材的把控已經從“限制”轉向“引導”。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網絡綜藝進入大製作時代

如果說2016年是網絡綜藝的崛起之年的話,那麼2017年則是互聯網娛樂綜藝的內容井噴之年。

傳統制作公司、王牌製作人的不斷入局,視頻平臺在綜藝內容方面的持續投入、商業變現渠道的不斷創新共同推動了網絡綜藝市場的發展。

網絡綜藝的質變騰飛是國內綜藝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網絡綜藝爆發的背景梳理:從製播分離到視頻平臺的崛起

網絡綜藝的質變騰飛是國內綜藝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行業整體的觀測,我們認為重要的變革節點有三個: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誕生、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引領製播分離時代的到來以及互聯網視頻平臺的崛起。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視頻網站依靠互聯網巨頭的資源導流正在迅速發展

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在線視頻行業整體規模達到950億元,較2016年增長48.5%,2012年以來整體複合增長率接近60%;廣告收入達到460億元,同比增長42%;用戶付費收入達到236億元,同比增長95.6%。視頻網站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未來空間依舊廣闊。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國內網絡視頻用戶規模也在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12月,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5.79億,較去年底增加3437萬,佔網民總體的75.0%。手機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5.49億,較去年底增加4870萬,佔手機網民的72.9%。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目前國內視頻網站的運營發展已趨於成熟,相較美國的Netflix、YouTube等屬於獨立運營外,國內大型網絡視頻平臺均依託於大型互聯網集團,如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等依靠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獲得了資本支持及生態協同等多維度支持。

中國視頻網站的主要收入來自於平臺廣告和用戶付費兩方面

廣告收入方面,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視頻廣告收入達到460億元,同比增長42%,預計在2020年將有望達到1000億元。

隨著用戶付費能力的不斷提升以及視頻網站在用戶付費方面的不斷誘導,國內視頻網站的會員付費營收近年來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視頻網站用戶付費收入達到236億元,同比增長95.6%,預計2022年將突破千億元大關。

雖然廣告收入在未來仍將是視頻網站第一大收入來源,但是用戶付費收入佔比不斷提升,未來兩項收入佔比將有望趨同。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以愛奇藝和芒果TV為例,截至2017年底,愛奇藝付費用戶數已達到5080萬人,收入方面,2017年廣告收入達到81.6億元,同比增長44.4%;會員增值服務收入達到65.4億元,同比增長73.7%;芒果TV的會員數量從2015年的22.4萬人增長至2017年底的451.4萬人,2017年廣告收入達到13.3億元,同比增長62.2%,會員付費收入達到3.9億元,同比增長127.3%,內容投入達到10.1億元,佔營業成本比重超過40%。

可以看出視頻網站對內容的不斷投入能有效吸引廣告主和會員付費,形成內容引入到商業價值變現的良性循環。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國內網絡綜藝已經進入了成熟繁榮期

2017年全年共有159部網絡綜藝在互聯網平臺播放,同比增長43%;總投資規模也從2015年的10億元增長至4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7%,無論是投資規模還是內容開發量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資本的持續投入使得頭部網綜的招商規模較2016年平均增長近一倍,網絡綜藝也正式進入了高投入、高回報的階段。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與電視綜藝相比,網絡綜藝的包容性和創新性更強,更容易出現新的爆款作品。

收視率數據方面,2017年除了《嚮往的生活》和《中國式相親》作為新綜藝登陸收視率前十名外,其餘八名都是開播多年的系列綜藝,其中浙江衛視依靠《奔跑吧》、《中國新歌聲2》等四擋綜藝節目成為行業領頭羊。

而在網綜領域,2017年湧現了像《明日之子》、《中國有嘻哈》、《吐槽大會》等多部現象級綜藝作品,其中《明日之子》和《中國有嘻哈》作為新生綜藝進入年度娛樂綜藝播放量前十,成為了熱搜、流量雙高爆款網綜。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近年來網絡綜藝呈現三大發展特徵:全方位的資本投入和人才投入;網絡綜藝和衛視綜藝開始相互融合發展以及網絡綜藝的商業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網絡綜藝和衛視綜藝的互相影響初現端倪

衛視綜藝在近年來也不僅僅看重收視率,也非常重視旗下作品的網絡播放量,與視頻平臺的深化合作也是衛視重要的發展戰略。

目前第一梯隊衛視也在大力發展自有視頻平臺,通過自有平臺將自主生產的頭部綜藝作品進行互聯網流量變現。

衛視綜藝和網絡綜藝的相互結合在綜藝第一梯隊衛視已經顯現

省級衛視和視頻平臺在綜藝節目始終相輔相成。

雖然隨著資本和人才的進入,近年來網絡綜藝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在綜藝領域,省級衛視始終佔有重要的話語權。

首先,作為中國娛樂綜藝的發源地,各大省級衛視在內容創新方面,並不輸給獨立製作公司及視頻平臺。衛視綜藝始終是年輕製片人和新媒體人的“黃埔軍校”,始終充滿新鮮血液。

如果說體制外綜藝製作公司的創作焦點是聚焦於年輕人生活新潮流的話,衛視綜藝創作更趨向於返璞歸真或是平靜生活的探討。

2017年,衛視綜藝在慢綜藝、文化類綜藝節目中尋找節奏,同樣推出瞭如《演員的誕生》、《嚮往的生活》、《中餐廳》等一系列精品綜藝節目,而像文化類綜藝如《見字如面》、《朗讀者》等同樣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相比電視綜藝,網絡綜藝對頭部廣告主的曝光更強。

以《偶像練習生》為例,數據顯示,《偶像練習生》共計

5個品牌植入,農夫山泉獲得獨家冠名權,農夫山泉在節目中廣告植入類型達到23種,單位曝光市場達到49.44/分鐘,單位曝光頻次達到7.25/分鐘,各項指標均遠高於其他植入品牌。

相比電視綜藝中對單品牌的政策性曝光限制,網絡綜藝沒有限制且更加靈活,因此對於實力強勁的廣告主而言,主投某爆款網綜以獲得對其內容營銷的主控權,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客戶達到率,實現更好的營銷效果。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由於頭部廣告主在網絡綜藝的話語權,因此,網絡綜藝也針對頭部廣告主進行多角度內容營銷。

《明日之子》針對其冠名商王老吉,通過節目播出期間的線上LOGO露出、花式口播、創意片頭等植入創新方式,及線下場景、聯合營銷,在節目播出期間助力王老吉互聯網社交熱度不斷提升,使王老吉當季銷量增長21%;

《偶像練習生》、《熱血街舞團》、《創造101》除了電商導流之外,增加了嘉賓、選手定製節目硬廣,如愛奇藝在《熱血街舞團》內首創品牌創意廣告舞,通過舞者動作編排和後期特效處理,將贊助商植入其中,多渠道、多角度借勢明星影響力,利用粉絲擴大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網絡綜藝的未來趨勢:商業模式的全方位開發

養成類選秀綜藝的迴歸將帶動國內新興藝人經紀公司的發展;隨著網絡綜藝不斷加大投入,播放時長也隨之增長,如何將廣告主的需求和節目發展自然融合將是未來網絡綜藝編排的內容之重;視頻網站針對綜藝內容進行多版本剪輯將有望刺激用戶在網絡綜藝方面進行付費。

網絡綜藝正在帶動新一輪藝人經紀的繁榮。

TFBOYS、鹿晗、吳亦凡等流量明星的網絡影響力和商業價值近年來始終如日中天讓人們重新重視起互聯網造星的可行性,與此同時,網絡綜藝的內容爆發給了一大批新藝人成就自我的舞臺。

2017年以來,偶像選秀類網絡綜藝的全產業鏈開發已初現端倪。

2017年的《明日之子》和《中國有嘻哈》成為了現象級綜藝作品的同時,給了各大視頻平臺持續開發偶像選秀類網綜的動力,2018年上半年,《偶像練習生》(愛奇藝)、《創造101》(騰訊視頻)、《這!就是街舞》(優酷)、《熱血街舞團》(愛奇藝)的接連登場使得偶像養成系網綜基本瓜分了網綜流量的半壁江山。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2018年,《偶像練習生》的霸屏也將韓國“練習生”模式再次帶回娛樂行業的舞臺中央。

該節目從國內外87家經紀公司、練習生公司的1908位練習生中推薦選拔100位練習生,在四個月中進行封閉式訓練及錄製,最終由全民票選出優勝9人,組成男團NINEPERCENT正式出道。

該節目在打造新網綜偶像團體的同時,也解開了“韓流練習生”經紀公司的生存之道。

網絡綜藝:帶來內容產業新一輪騰飛

在網綜爆發的時代,韓流經紀公司的旗下團體捨棄了被成熟藝人所壟斷的衛視平臺,轉戰視頻平臺。

而目前網絡平臺偶像團體市場的變現潛力和供需缺口也給了國內韓流經紀公司發展空間。

相較於韓國練習生到出道3-10年的生活週期,國內的練習生由於選拔自專業院校或者是日韓受訓回國的練習生,因此有一定的音樂功底和舞臺表現力,因此能在短時間內培訓出道進行商業拓展;另外,“偶像練習生”相較為成熟藝人提供專業化經紀服務的准入門檻低,也成為了多方資本的泛娛樂佈局切入點。

互聯網平臺對練習生價值的認可也使得其願意和經紀廠牌合作。

品牌植入空間將更加多元化。隨著網絡綜藝內容的擴增及播放時長的增長,品牌廣告主的植入空間和植入方式也將更加多元化。在節目內容的編排製作方面,製作組會更加考慮如何將軟性廣告植入和節目內容的自然結合,根據空間的切換、內容的變化,不斷改變軟性廣告的植入方式,達到提升曝光度的需求。(中銀證券:劉昊涯)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