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為何古人把房事,稱之為“周公之禮”看完令人腦 洞大開

“周公之禮”指的是夫妻同房,是我國古代人民對於房事的一種委婉的說法。當然周公之禮是有周公制定的,最開始的時候周公之禮可不僅僅表示房事這一層意思的,只不過後來隨著社會發展,慢慢的“周公之禮”也就演變成了這一種意思。

為何古人把房事,稱之為“周公之禮”看完令人腦 洞大開

相傳西周初年,民風混亂,尤其是男女關係上,未婚男女隨便發生關係。為了整治民風,周公親自制定了“婚儀七禮”,所謂婚姻七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七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制度,為了能夠讓“士大夫”一級能夠明白這些禮儀制度,周公與他的妻子親自演示了前六個環節。

但是最後一個環節—敦倫,他的妻子卻不願意了,因為敦倫指的就是敦促天倫之和,夫妻雙方在新婚當日依禮行房事。後來周公看到了兩片葫蘆瓢重新合二為一,頓生靈感,用此作為教學工具,向士大夫講授男俯女仰和子孫多代的含義。後來葫蘆瓢就成為了很多地方結婚時候用的禮器。

為何古人把房事,稱之為“周公之禮”看完令人腦 洞大開

春秋時期禮樂崩壞,孔子為了重修禮樂,開始到處講授禮樂制度,在提到“婚儀七禮”的時候,他認為最後一項—敦倫已經過時了,不適合當時的環境了,於是就將這個刪除了,這也就有了後來的“六禮”。

雖然沒有了敦倫,但是民間代代相傳的葫蘆瓢卻被孔子記錄到典禮當中,雖然算不上正式的婚姻禮儀,但也足見民間對於葫蘆瓢這個禮器的認可。

在歷史的發展中,人們又對其他東西賦予了這方面的意思,比如夫妻在新婚當天共飲的酒杯被稱為“同心酒杯”;還有的地方用木勺子代替葫蘆瓢。直到現在,仍然還有很多的地方仍然遵守這個民俗,可見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婚姻和房事就非常重視,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夠多子多孫。

古人在房事這方面面子還是很薄的,但又非常重視這方面,所以“周公之禮”就成為了房事的代名詞。周公在制定禮儀制度的時候,最開始想的是整頓民風,完善國家管理制度,不過最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自己親自制定的這些禮儀卻能夠延續數千年,直到今天仍然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