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這座戰爭紀念碑的故事,要從一千五百年前的“六鎮大起義”講起。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每一個朝代的末年,大概都是這樣一幅相似的圖景:政治腐化,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天下大亂。曾經不可一世的北魏,到了公元六世紀初年,也終於走到了這一步,而讓它滅亡的導火索,正是聲勢浩大的“六鎮大起義”。

“六鎮”是北魏前期為了防禦北方侵擾、拱衛首都平城,而在邊境線上由西至東設置的六個軍鎮: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北魏明帝時期,原本出自拓跋部貴族和漢族豪強的六鎮鎮民日益不滿於地位的邊緣化,終於在正光四年(523年),他們拿起武器,宣佈起義。

起義首先從懷荒鎮開始,不久後沃野鎮加入響應,改元真王。與此同時,柔玄鎮兵杜洛周、懷朔鎮兵鮮于修禮也先後起兵,後來鮮于修禮的部將葛榮接過其領導權,建國號齊,改元廣安,並一度將控制區擴展到河北七州,義軍人數高達百萬。然而僅僅五年之後,也就是武泰元年(528年),起義軍領袖杜洛周、葛榮先後死於起義軍內部爭鬥,原效勞於他們的高歡、段榮、尉景等懷朔豪強也先後叛變,令代表北魏政權的契胡酋長爾朱榮趁機做大。次年,葛榮餘部韓樓被殺,標誌著六鎮起義的最終失敗。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多說一句,這次起義的最大贏家其實是先後投身杜洛周、葛榮、爾朱榮麾下的高歡,他在積聚了足夠的軍事才能和政治資本後建立了東魏政權,與宇文泰所建立的西魏分庭抗禮,併為其子孫最終易幟北齊打下堅實的基礎。

杜洛周、葛榮起義失敗後,以王興國為首的七位當地鄉民收集定州地區無主的義軍屍骨,在范陽縣(今保定市定興縣)城西沙丘寺聚攏埋葬,他們還提供“義食”接濟流民。北齊天保十年(559年),獨孤使君將此事上奏朝廷,於是在大寧二年(562年)年,朝廷在此地立木柱作為標誌。五年之後,也就是北齊天統三年(567年),幽州刺史斛律羨下令將木柱改為石柱,並在柱身刻《標義鄉義慈惠石柱頌》,記錄下起義、葬骨和立柱的全過程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其後的千餘年間,義慈惠石柱所在的保定地區多次成為南北政權的膠著前線,戰亂不斷,民多流徙,導致這座紀念碑的來龍去脈為附近居民所遺忘,最終湮沒於歷史,而它的再次浮出水面,已經是清朝末年的事了。民國年間,建築史學者劉敦楨、梁思成專程對石柱進行測量,從而令它的獨特價值為天下所知。1961年,義慈惠石柱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如今的義慈惠石柱,位於保定市定興縣西北二十公里處石柱村一處突起的土丘之上,通高6.65米,由基石、蓮座、柱身、蓋板、石屋、屋頂共計六節累疊而成。柱前現存兩通石碑,分別為明天順三年(1459年)《重修沙丘禪寺山門記》和清順治九年(1652年)《創建金剛殿記》。1990年,石柱大修,2011年,石柱加蓋保護亭,同時在亭前開闢廣場,營造景觀。不過,對於保護亭的爭議自建成至今從未平息,很多人認為它外觀醜陋,尺度逼仄,它結束了石柱的風吹雨淋,卻毀掉了石柱的大氣壯美,代價不可謂不高昂。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義慈惠石柱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它以精美的雕刻、奇特的造型和長達三千字的頌文記錄下那個亂世時代的一個片段,也在無意中讓我們得以一瞥北朝建築的形態構造。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中國古代木構建築保存不易,屹立超千年者寥寥可數,唐代以前木構建築更是無任何實物流傳,只能依靠文獻、石刻、壁畫等側面例證進行推測復原。義慈惠石柱就是這樣一處難得的石刻遺存,其柱頂之上的北齊石屋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結構基本完整,是研究北齊建築風格特點和構件形制的重要文物。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這是一座舉世無雙的戰爭紀念碑,這裡保存著北魏末年的保定記憶

無論作為紀念碑、藝術品還是建築史例證,義慈惠石柱都無愧於“第一批國保”的偉大標籤。它是保定歷史的千年記憶,也是中國歷史的永恆標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