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穿西裝說相聲第一人,“不給買西馬甭打算結婚”成天津話經典記憶

穿西裝說相聲第一人,“不給買西馬甭打算結婚”成天津話經典記憶

魏文亮 王佩元

在80年代到90年代,魏文亮和孟祥光表演的一系列新相聲,包括《要條件》《二重唱》《誰的耳音好》《愛情之歌》等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要條件》,被評為新相聲小段精品,“不給我買西馬,甭打算結婚”等臺詞,堪稱天津話的經典記憶。魏文亮傳統相聲功底深厚,但更強調創新,他還是第一個穿西裝說相聲的演員。魏文亮先生還有一點值得推崇,就是品行端正,正派規矩,堪稱德藝雙馨的典範。

魏文亮1940年生在天津東麗,父親魏雅山是弦師,母親魏墨香是老鴛鴦調藝人,姐姐魏文華從小說相聲,一家人闖關東流浪到錦州。7歲時,魏文亮第一次登臺,他的搭檔是他的第一位師父張文斌。魏文亮脖子細、腦袋大、留著一尺多長的小辮,站在板凳上,說的竟然是《報菜名》,觀眾一看就叫好,覺得這也太怪了,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小怪物”,這個名字很快傳遍錦州。

穿西裝說相聲第一人,“不給買西馬甭打算結婚”成天津話經典記憶

年輕時的魏文亮

後來魏文亮與比他大四歲的姐姐魏文華合作。50年代初,一家人回到天津,魏文亮拜武魁海為師,相聲八德之一週德山周蛤蟆曾給他捧哏,尹壽山也給他量過活。16歲時,魏文亮加入南開曲藝團,曾與張壽臣、馬三立、趙佩茹、侯寶林、高鳳山、李潤傑等大師同臺表演。那時候魏文亮表演過一段新相聲《美蔣勞軍記》,是侯寶林先生親自傳授的。

在南開曲藝團時,不管晚上演出幾點結束,管業務的組長都會召集大家不要走,開會談這一天的演出有哪些礙口的東西?有哪些不應該演的東西?誰有問題,就要做檢查。那時候大家把節目洗得乾乾淨淨,可以說一點兒瑕疵也沒有。休息時,魏文亮常去其他曲藝團聽相聲,去了之後先到後臺跟老先生聊聊,然後去前面坐下聽。如果被觀眾發現,觀眾會要求他票一段。

穿西裝說相聲第一人,“不給買西馬甭打算結婚”成天津話經典記憶

魏文亮 孟祥光

當時演員之間的藝術交流特別多,就連去澡堂子,洗完澡坐那也聊相聲,聊新活,大夥都給當參謀,沒準兒洗完澡一個新相聲就出來了。這種氛圍促成了天津相聲整體水平的提高。那時候年輕演員多,大家都敢於革新,基本上有三分之一傳統段子,三分之二新段子。

在南開曲藝團,魏文亮結識了相伴一生的愛人。河北省歌舞劇院的舞蹈演員劉婉華,應邀到南開曲藝團報幕,又隨曲藝團到外地演出。她長得非常漂亮,氣質也特別好,魏文亮為人熱誠、正直,做人規規矩矩,雖然個頭有些矮,但是濃眉大眼白白淨淨,人很精神,給劉婉華留下了很好印象,兩人感情升溫。

穿西裝說相聲第一人,“不給買西馬甭打算結婚”成天津話經典記憶

魏文亮與妻子

劉婉華的父親是一位實業家,雖然已經進入新社會,但劉家還是不太可能接受藝人家庭出身的魏文亮,甚至說要和女兒斷絕關係。劉婉華從家中偷走戶口本,與魏文亮辦了結婚證。劉婉華的父母也只能接受。結婚那天,相聲大師張壽臣親自為他們主持婚禮。此後,劉婉華與魏文亮相濡以沫,相伴至今。

魏文亮最經典的相聲就是《要條件》。其中“買嘛啦?買嘛啦?”“不給我買西馬,甭打算結婚”等臺詞,堪稱天津話的經典記憶。這段相聲,在1979年參加了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紀錄片《笑》的拍攝。出現在這部紀錄片中的演員,都是大腕,包括:侯寶林、郭全寶,馬三立、王鳳山,馬 季、唐傑忠,姜 昆、李文華,侯耀文、石富寬,常寶霆、白全福,常貴田、常寶華,趙振鐸、趙世忠,蘇文茂、馬志存,高英培、範振鈺,劉文亨、班德貴,郝愛民、趙炎,楊振華、金炳昶,陣容之強,空前絕後。

穿西裝說相聲第一人,“不給買西馬甭打算結婚”成天津話經典記憶

魏文亮 侯耀文

80年代,魏文亮到天津實驗曲藝雜技團工作,開始對相聲進行大膽的創新與改革。50年代魏文亮就是相聲演員中,第一個脫大褂穿制服登臺的,後來又率先穿西裝登臺。他是相聲演員中第一個演小品的。他和孟祥光兩人演了一場相聲晚會,以“摺子相聲”的形式,表演了王鳴錄創作的《生活中的女主角》。他與指揮家牛萬里合作、交響樂隊伴奏演出了相聲《賣布頭》。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些都是非常前衛的藝術探索。

魏文亮曾對筆者說過:“年輕時學藝,師父教育我不能吃別人剩下的饃,不管怎麼下功夫要走出自己的派別,闖出自己的路子,學老先生的東西,再演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我絕對不保守,我說撞了牆就找到經驗,不撞的話找不到經驗,但是基本功得紮實。”

穿西裝說相聲第一人,“不給買西馬甭打算結婚”成天津話經典記憶

魏文亮夫婦與馬三立

魏文亮的創新,不是閉門造車,憑空臆想,而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為了演好相聲《愛情之歌》,唱好裡面的歌曲,他去電影院看了幾十遍印度電影《流浪者》,他還常向於淑珍、關牧村等歌唱家學習唱歌。《要條件》公演不久,魏文亮接待了一對來訪的婆媳,本來婆媳關係不好,但聽了他的相聲後,兩人互相檢討,特地找到魏文亮道謝。這說明他的相聲貼近生活,真正觸動了生活最敏感的神經。

馬季曾評價魏文亮說:我還是業餘演員時就經常去天津聽他的相聲,他傳統底子厚,是相聲的正宗傳人,他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新”字,推陳出新的“新”。

晚年魏文亮整理表演了一批傳統節目,包括《武墜子》《鬧公堂》《反七口》《樹沒葉》《黃鶴樓》《汾河灣》《揭瓦》等。央視“曲苑雜壇”節目請他錄製了《鬧公堂》。這段相聲是當年小蘑菇常寶堃的拿手節目,因表演難度大,已經四十多年沒人演過了。錄像那天,常寶華、高英培、侯耀文、石富寬、王謙祥等名角,都專門來看魏文亮的表演。魏文亮將山東快書、河南墜子、京東大鼓以及拉洋片、賣藥糖的吆喝聲,連綴在這個段子中,顯示出了驚人的藝術表現力。(文:何玉新)

穿西裝說相聲第一人,“不給買西馬甭打算結婚”成天津話經典記憶

魏文亮 劉文亨 高英培與趙佩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