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俄羅斯的軍用高端芯片都是進口的嗎,如果歐美國家禁售芯片,俄羅斯的軍事會不會癱瘓?

一德格天1


俄羅斯大部分芯片都依賴進口,如果歐美禁售,俄羅斯軍事也不會癱瘓,主要是有中國這個堅強後盾。這點從我國進口蘇-35戰機這件事就能看出來。俄羅斯向中國出口蘇-35的軍事貿易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作為中國人,雖然心裡明白J-20才是未來的空中主要戰鬥力。但是我們空軍需求的缺口還是太大。即便在沈飛弄出來了J-16,這個號稱跟F-15E差不多的機型以後,還是無法滿足空軍的胃口。繼續進口蘇-35勢在必行,而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首批24架蘇-35戰鬥機,單價為八千多萬美元,合同總金額20億美元。表面上花了不少錢,但是,我們轉手就拿東西換回來了,這還得從當年蘇聯點錯科技樹的事情說起。

(目前還得進口蘇系戰鬥機維持戰鬥力增長)

俄羅斯電子技術的發展和機械技術很不協調。因為在蘇聯時期就發展電子技術問題上。蘇聯軍方認為集成電路在核戰條件下的可靠性不行。所以蘇聯這種滿腦子打核戰的傢伙,走了電子管小型化的歪路,可是電子管再小能小到哪去呀。也有說法是,蘇聯的學閥問題很嚴重,做電子管的老專家猛烈攻擊研發晶體管的年輕科學家。最後的結果就是冷戰軍備競賽失敗,蘇聯也解體了。可以說蘇聯的武器系統幾乎都因為電子零件問題而受到限制。

(這玩意就是場效應管,拆開你的電動自行車控制器,裡面就有它,也叫單極型晶體管

不要以為蘇聯沒有晶體管。蘇聯其實晶體管在當年還是不錯的,至少比當時全面落後的我們還是強很多的。蘇聯的晶體管收音機出口歐洲各國,在英國都經常能看得到,而且當年還賣的挺好。蘇聯的晶體管,主要問題是高性能的做不出來,而且散熱和體積上跟電子管比沒太大優勢。既然晶體管的科技樹點不亮,那電子管能湊合用就先用吧。還有,在60年代的時候,剛好是電子管到晶體管之間的轉折點。沒記錯的話場效應管要到60年才發明,而到實用化可能得再晚一點。那麼沒有場效應管之前晶體管是很難把功率做大的。而蘇聯又特別喜歡追求大功率的雷達系統。在沒有堪用的晶體管之前,用電子管也是很自然的選擇。結果用著用著,積重難返,就一條路走到黑了。

(蘇聯人的長處是整合,能把一堆性能平平的零件攢出一個挺猛的東西來,比如T-55坦克,但是大規模集成電路就沒辦法了)

也許有人說,既然蘇聯也有不錯的晶體管,為什麼不好好發展。根本原因就是錢的問題。因為技術的發展是未知的,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沒錢去大規模的試錯,就只能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學。因為一旦選擇錯誤就會耽誤發展。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我們國家提倡科技創新的原因。就算是沒搞錯方向,蘇聯在晶體管集成電路也做不到西方的水平,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情。蘇聯的國力本來就不如美國,建國時的電子技術就比西方國家差一截,二戰又受到了重大破壞,能發展到這個地步,其實已經非常優秀了。可惜數字化一定是建立在晶體管集成電路上的。比如用電子管和晶體管都能做雷達,甚至電子管的還能做更大功率,但是波形控制信號處理才是關鍵,蘇聯恰恰在這方面被美國超越了。在模擬時代蘇聯還能看見美國的後背,數字化時代就被徹底甩開了。

(其實美國宙斯盾的PESA雷達也是用電子管,晶體管電路很難做大功率微波)

而中國,雖然一開始基礎薄弱,但是奮起直追。尤其是改革開放後,我們一邊利用自己的基礎,一邊吸收西方先進的技術,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超越了俄羅斯的水平。如今的俄羅斯在電子產品領域嚴重依賴進口外國元件,其中就包括我們中國的元件。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從烏克蘭危機後就制裁俄羅斯,這樣俄羅斯很難從西方獲得先進的電子元件,中國就成為了主要供應商。根據俄羅斯導彈航天企業及軍工綜合體的統計,從2015年起,俄羅斯每年從中國購買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電子元件產品,主要都是非常高檔的航天級電子產品,這相當於俄羅斯每年對外出口武器總額的十分之一。買蘇-35的那筆軍火貿易,我們都不用付錢,算一下出口的電子元件,俄羅斯還得找錢給中國。請支持毅品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歐美國家已經在禁售芯片了,這是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的主要內容,但是俄羅斯軍事沒有癱瘓。

俄羅斯在電子技術方面確實存在弱點,但這並不等於沒有電子工業,實際只是水平差一點。俄羅斯的電子工業只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比西方慢了半拍,不表示他的技術水平很低,相反,在很多方面都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技術整合能力。

俄羅斯之所以要進口西方的芯片,不是說自己生產不了,而是在成本等方面的原因,現代芯片的類型相當多,任何國家都沒有能力完全建立自己的電子芯片工業體系,不光俄羅斯的許多東西都需要進口,其它國家也一樣。

俄羅斯進口的主要為基礎級別芯片,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進口,俄羅斯只進口一些各類芯片後,要再通過自己的加工,去製造電子系統,許多國家都這樣。基礎性級別的芯片應用領域很多,不是說想禁運就可以全部禁運,俄羅斯自己也會建立一定的儲備,也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可以替代相當部分,而且也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比如中國,中國每年可都將俄羅斯出口大量的芯片,實際上俄羅斯這幾年也在自行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這根本不足以限制俄羅斯。

實際上西方封鎖根本不足以成為影響俄羅斯軍事構成影響,即便西方進行了封鎖對俄羅斯來說,不足以讓他造成他的軍事工業水平停頓,也就是增加一點成本,浪費一點時間的問題,否則俄羅斯就不足以稱為大國。


麥田軍事觀察


俄羅斯軍用芯片主要從中國和歐洲進口

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的半導體工業還是不錯的,舉國體制的投入下使得其芯片水平並沒有被西方甩下太多。

但隨著蘇聯的解體,半導體工業被多個加盟國瓜分,俄羅斯無論在技術上和製造上都無法形成系統的產業鏈。加之俄羅斯經濟江河日下,莫斯科當局無力再支持對芯片行業的高密集資金投入了。

近些年來,俄羅斯在芯片方面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在克里米亞衝突發生之前,俄羅斯尚且能夠大規模從西方進口芯片。

像空軍的蘇-35戰機,格洛納斯衛星定位系統都是大量用的西方芯片。其中格洛納斯定系統的電子元器件75%-80%都是依賴西方國家技術。(俄軍最先進的第四代戰鬥機蘇-35就大量使用歐美電子元器件)

但隨著克里米亞事件的爆發,歐美切斷了俄羅斯的芯片供應,遭到斷糧的俄羅斯轉而向中國求購軍用芯片。

俄羅斯官方媒體引述俄羅斯宇航局消息來源的話說:俄羅斯宇航局目前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合作,中方下屬的研究所已向俄羅斯方面部分電子產品樣品,以便替代因制裁而面臨斷貨的歐美芯片。

如今的俄羅斯在半導體工業上已是十分落後,其軍用電子產品離開了西方,基本上就剩一堆鐵疙瘩了。要是在沒有中國的援助,那俄軍的武器只能是一堆落後的廢銅爛鐵。


千佛山車神


【關注迷彩先生】美歐發達國家一直在禁售核心技術,從未停止也從未減弱,這不也好好地沒癱瘓嗎?真以為俄羅斯“傻大黑粗”?俄羅斯科技水平好著呢~

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在軍工武器的研發方面一直都有著傲人的成就,雖然在電子技術方面和西方在內的大國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也絕不是它在這領域內的命脈拿捏在別人手中的境況。否則,面對歐美國家的制裁,肯定撐不了多長時間。怎麼俄羅斯到現在軍工還是發展的那麼好?難不成這些歐美國家不會專挑俄羅斯的短板來採取制裁措施?

實際上,俄羅斯的電子工業歷來都比西方國家發展的慢,國內也沒有影響力很大的電子技術公司,但是它在這方面的水平並不是有多差。而是出於本身的技術要求和經濟成本的考慮,進口芯片才成了首選。何況,俄羅斯進口的芯片級別並不高,大部分是基礎型的,有些還會進一步加工改造,才會用於軍用設備。

退一萬步講,軍用芯片注重穩定性和可靠性,對其他方面的要求並不高。所以俄羅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滿足自己的生產需求。再加上,這種軍用芯片不只是美國有,還有好多國家都能生產。如果俄羅斯真的需要大量進口,那麼在利益的驅使下即便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同樣會有人會出口給俄羅斯。這又不是什麼獨有的軍工技術,沒必要為了制裁俄羅斯而禁售基礎芯片,因為這對它影響並不大,根本動搖不了俄羅斯的軍事地位。

一個大國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是難免的,但這些缺點永遠不會是致命的,始終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否則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無論歐美會不會禁售芯片,都不會影響俄羅斯穩固的軍事根基。


迷彩先生


俄羅斯自主研發貝加爾-T1

1.俄羅斯軍用高端芯片嚴重依賴進口。蘇聯生產芯片的水平並不比歐美差,甚至有超越的地方。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在葉利欽的治理下,陷入了經濟困難,大批專家被歐美國家挖走。人才流失,再加上資金投入不足,俄羅斯生產芯片的能力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軍用高端芯片方面,俄羅斯嚴重依賴進口。以‘格洛納斯-M’衛星為例,75%-80%的芯片來自於歐美;再例如,俄羅斯船廠對外國元件的依存度大約為70%。由此可見,俄羅斯在芯片方面對歐美依存度之大。

格洛納斯-M衛星75%-80%的芯片來自於歐美

2.歐美國家禁售芯片,俄羅斯軍事不會癱瘓。雖然俄羅斯軍用芯片嚴重依賴歐美國家,但是禁售也不會讓俄羅斯軍事癱瘓。原因有三:第一,克里米亞事件以後,美國對俄羅斯採取了嚴重的經濟制裁,但歐美各國卻僅僅是走形式,因為它們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芯片問題也同樣如此;第二,中國也向俄羅斯提供部分軍用芯片,俄羅斯宇航局已經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合作,中方下屬的一些研究所已向俄羅斯方面提供了幾十種電子零部件樣品;第三,俄羅斯開始走上了自主研發芯片的道路,已經具備生產部分芯片的能力!

772所研製的抗輻照芯片出口俄羅斯


美國觀察室


如果西方禁售高端芯片,我以為俄羅斯的軍事不會癱瘓。原因有以下兩點:

1.軍事方面對芯片性能的要求相對較低

有人曾今打過比方,現在一部蘋果手機的芯片運算能力可以將阿波羅登月實現幾十次。雖然這個說法有待商榷,但是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們現在的芯片運算能力是非常過剩的,軟件發揮不了硬件的全部能力是常態。

實際上,在軍事領域更重要的是芯片在極限環境下的“生存能力”,比如耐高低溫、耐高低壓等等,這與芯片計算能力無關。過得了這一關,基本上芯片只要不是太次,都夠用。

2.俄羅斯芯片的綜合性能並不差

前段時間看過中國工程院陳左寧院士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工程院去俄羅斯調研,發現俄羅斯在事關國家安全的領域,芯片基本全部自主可控。

他們在莫斯科郊外看見了一條90nm的芯片生產線,這個水平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相比那是四五代的代差,但他們依託很好的物理、數學基礎,可以把總體架構、建模、方法和算法做得很好,到最後整體性能照樣不低。

看出來了吧,其實芯片本身的性能是一方面,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它的性能又是一方面。俄羅斯在後面這一項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照樣可以滿足自身需要。這就是俄羅斯能對歐美強硬的底氣。


我也看天下


看到這樣的問題,魂舞大漠覺得正是對俄羅斯軍事能力的嚴重低估,俄羅斯是軍事大國,也是軍事強國,它繼承了前蘇聯比較全面的軍工基礎,也繼承了絕大部分高端武器和高科技技術,而前蘇聯在芯片走過的路,可以用現在的武器研製能力來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判,比如S-400防空導彈系統,誰能斷定這麼重要的利器,就使用了歐美的芯片呢?無論是打擊的精度,還是射程和速度,性能指標上完全不輸美國任何防空系統,甚至還要高一些,世上都是有公認的。本來就有不錯的基礎,加之俄羅斯繼承式創新發展,在芯片方面所拓展的技術,水平應當說並不算低。之所以誤解如此,主要原因還是出於對技術的盲然無知,不知蘇聯芯片發展史,只是出於對個別現象一知半解的觀察,就難免得出錯誤的結論。遠的不說說近的,2016年,一架老舊的俄羅斯蘇-24戰鬥機11次近距離飛越美軍“唐納德·庫克”號驅逐艦,使其強大無比的宙斯盾系統數次失靈,雷達屏幕一片雪花,你能說俄羅斯電子技術太差嗎?

▲家底厚實。被世人奉為強大無比的宙斯盾系統,說癱瘓就癱瘓,不得不說,俄羅斯知道美國裝備的命門在哪。庫克艦的官兵回國後,不少人交了退役書,可見嚇得不輕。當今之世,能做到者,除了俄羅斯,絕沒有第二家。戲耍美國軍艦,今年蘇-35殺至敘利亞,更在雷達屏幕上將美軍最先進的,也是世上最先進的F-22,給逮個正著,歪嘴的和尚講,逮著了並不代表能打掉,是嗎?美國比不過俄羅斯導彈,可是世之公認的。在敘利亞,俄羅斯展開部署S-400,西方飛機就是不敢靠近它,這就是原因,不然,依美國的脾氣,有甚不敢的?防空導彈和蘇-35,就裝著大量芯片,能說人家不行嗎?所以做人要厚道,說話要有實事依據,憑誰問,俄羅斯離開了歐美的芯片,裝備就會陷入癱瘓了呢?實事是,癱瘓的正是美國。對俄羅斯的電子水平,美國也是承認的,其集成能力並不低,並且非常優秀和出色,其表現出的整合水平,連美國都望其項背。

▲軍用民用。不一樣,民用電腦奔4之時,而F-22所用不過486的水平,以皮實結實耐用為原則,不似現在的手機,體積精巧,動輒都是4核或5核,但經不得任何風吹草動。前蘇聯電子系統,在核暴面前都可以安然無恙,這點,美國到現在也沒有做到。蘇聯解體,大量軍工電子專家被西方重金挖走,原因正在於此。當年蘇-25叛逃,美日如獲至寶,打開以後才知道,上面密佈著電子管,正是靠著電子管的邪惡,所實現的能力,不是美國所可想像的,因自大為佩服,這簡直是逆天的整合能力,這種能力,美國學不了,只有天才一樣的電子專家才可做得到。所以軍用與民用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當現在芯片接替集成電路大行其道時,西方早就把微波電子管列入嚴格出口的範圍之列,從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再到芯片,沒有自家判斷,盲風跟風,就能永遠落於他人發展的後面。魂舞大漠所表達的意思,芯片沒有如人們所說得這樣神,軍民所用那是不一樣的,恰恰這點俄羅斯做得最好。

▲清風徐來。水波不驚,給人太久的印象傻大黑粗,然而自有道理,也有客觀原因。俄羅斯半導體之路,由於國力不濟,走了彎路,發展相當遲滯緩慢,需要重金投入,才能向前發展。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西方的政治宣傳,為了自家狂銷軍火,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行打壓、排擠之能事,往往把俄裝備貶損得一錢不值,要在裝備用在誰人手裡,其實經過無數較量,俄羅斯的電子雖不精密,但完全可以滿足使用。能耐用可靠才是裝備的王道,而西方裝備失之過於精細,也落下了脆弱不堪一擊的病根兒,其宙斯盾癱瘓的實事即為明證。武器的芯片使用條件是極其嚴苛的,這方面,恰恰是西方要向俄羅斯學習的地方。再說了,西方不亮東方亮,中俄交流日趨緊密,西方限制打壓,並不能在芯片方面對俄有多大影響。中國的芯片還是可以的,“神威太湖之光”所用芯片完全就是中國造,這也是歪嘴和尚唸錯了經的地方。


魂舞大漠


網上有傳言俄羅斯軍用高端芯片功能老舊落後,而且還嚴重依賴進口, 歐美國家禁售芯片必然導致俄羅斯軍事癱瘓之類的說法,不過呢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其實對於俄國電子技術差的傳言主要是來自於別連科駕駛MIG-25戰鬥機叛逃日本的一段軼事。 當年別連科駕駛MIG-25叛逃日本後,美國情報中心的專家立馬對Mig-25進行了全方位的拆解,發現其主要電子設備居然是由老式電子管為核心的。這件事很容易就形成俄國的電子設備技術差的一個形象,當然其實這是不準確的。

後來人們發現MIG-25戰鬥機利用電子管制造的航電具備無法被電子干擾的優異能力。 此外真空管不會燒燬可以有效的抵禦EMp攻擊所帶來的影響,因此這款Mig-25將是當時唯一能在核彈EMP輻射過後能在天上飛的飛機,米格25在開發之處就有可能考慮到這個問題了。

很多人都以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行的這麼多年軍事經濟上的封鎖已經讓俄羅斯科學的技術難有突破,事實上從蘇聯到現在俄羅斯都在電子管技術上保持著世界領先的位置,比如蘇聯時期的軍用電子管用在音響上效果絕對是一級棒的,老一輩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吧!

此外蘇聯的電子技術有自己的特色,有些甚至可以說是獨闢蹊徑的,在1958年的時候蘇聯研製成功了Setun系列的三進制計算機,這就充分表明蘇聯的電子技術其實並不落後。目前俄羅斯軍用計算機主要的芯片來源於Elbrus電腦系統。這裡說一個關鍵詞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 Elbrus 芯片實際上也是精簡指令集芯片,並且在最早的產品上就利用了超標量設計。

就拿最新的2018版Elbrus處理器來說吧,它一秒鐘可以運算1萬億次,憑這一點就不亞於任何其他國家的高端處理器。——現在知道蘇聯有多大家底了吧。而且在軍工尤其是雷達、導彈等設備控制領域,很多時候並沒有使用 CPU,而是使用的DSP數字信號處理器),這種芯片是及其簡單的電路。但俄羅斯依舊有很強的生產和設計能力。

相信看完以上介紹大家都明白了吧, 如果不知道一個國家在某些方面的實力不可怕,但低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才最可怕。


利刃巨透社


芯片又不是現在才有,冷戰時期美蘇對抗的時候,蘇聯研製那麼多的武器裝備都要用到芯片,如果自己解決不了,豈不是早就癱瘓了,然而實際上並沒有。客觀地說,俄羅斯電子工業雖然整體上落後,至今也看不到俄羅斯有什麼像樣的電子類公司,但如果以此認為俄羅斯軍用電子落後就錯了。

軍品級芯片對於性能、工藝要求並不高,但對於穩定性、可靠性、抗電磁和複雜地磁環境干擾、抗衝擊、使用環境溫度等要求極高;而商業級芯片對於性能、工藝要求很高,對於其他方面要求不高。例如軍品級CPU的工作溫度範圍是-55℃~125℃,而商業級CPU的工作溫度範圍只有0℃~70℃。即使是半導體技術全球領先的美國,還有很多現役F-16C/D戰鬥機使用已經老掉牙的486或者奔騰芯片。

正因為軍品級芯片對性能要求不高,所以俄羅斯用比較低端的加工設備是能夠滿足軍品級芯片生產需要的。再說,軍用芯片又不像民用芯片那樣產量大,對價格也不敏感,所以俄羅斯軍用芯片並不受制於人。現在,俄羅斯的軍用芯片基本都是自己生產的,而且加工質量良好、可靠性很高,只有極少部分的不涉及軍事機密而且是通用的芯片才從國外進口。像俄羅斯的蘇-35、蘇-57戰鬥機,白楊M、亞爾斯陸基戰略導彈,布拉瓦潛射戰略導彈,亞森級、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等等都不會採用進口芯片。(S)


聯合防務


俄羅斯當然具備生產芯片的能力,但是就是水平次點而已。

作為世界上的軍工強國,俄羅斯幾乎能生產所有的軍事裝備,包括軍用芯片。但是受制於工業結構問題,自前蘇聯時代起,其電子工業水平就很差,是蘇/俄系軍事裝備領域最大的短板。

最典型的例子是蘇27上使用的N001型雷達。由於晶體管技術不過關,該雷達重量980公斤,而提前10年問世的F15上使用的APG63雷達總重200公斤左右,性能還超出不少。

俄羅斯目前芯片水平較西方國家落後20年左右,基本上沒有有競爭力的商業級芯片工業,這一點比中國還差。中國在中低端芯片工業方面尚有競爭力,但是在最高端的芯片領域還是基本為0,這一點在中興事件中完全暴露了出來。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俄羅斯的芯片工業基本沒有出路,但是這不代表俄羅斯的軍事工業會走向崩潰,因為,說起來大家可能不相信,軍事裝備上使用的芯片水平,不需要那麼頂級。

F22是機載計算機使用的是POWERPC603芯片,其運算速度約為10億次每秒---聽起來挺牛是吧,其實還不如現在你手裡的手機處理器運算速度快。但是這也不妨礙F22是世界上最強的戰鬥機。

軍用芯片不需要那麼高的運算速度、也不需要那麼苛刻的能耗指標、發熱指標、重量體積指標等,但是在可靠性、耐操性上遠遠超過商業芯片。整體來說,開發軍用芯片比研發頂級商業芯片要簡單的多。同理,雖然蘇聯/俄羅斯拿不出像波音747、空客330等這樣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客機,但是也不妨礙它能研製伊爾76、安124甚至安225這樣經典的大型運輸機。

而且,西方國家一直對俄羅斯禁售和制裁,但是在商業和其它利益面前,世界上還是有國家向俄羅斯提供高性能芯片---別激動,不是中國,而是韓國。其實韓國在軍事裝備方面與俄羅斯的合作頗有淵源,韓國竟然裝備卡31直升機和T80坦克。而且韓國的“玄武”彈道導彈技術就是來自俄羅斯。作為交換,韓國向俄羅斯提供了高性能芯片技術,可能是把自己稍微落後的芯片生產線轉讓給了俄羅斯,畢竟韓國三星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產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