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國內比較優秀的雲計算有哪些?

RonenWen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服務器出貨量為256萬臺,同比增長7.7%,全球佔比25.3%;服務器收入為121億美元,同增19.3%,全球佔比17.1%。中國服務器市場以超越全球水平的速度高增長。

在國內雲計算市場,主要玩家包括阿里巴巴、騰訊、金山、華為等企業。具體來看,IDC 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調研報告顯示,阿里雲營收為5億美元,佔據47.6%的中國市場份額;騰訊雲位居第二,營收約1億美元左右,份額為9.6%;金山雲位居第三,營收6839萬美元,份額為6.5%;中國電信位居第四,營收6254萬美元,份額為6%;Ucloud營收5774萬美元,排名第五,份額為5.5%。

2017年,阿里雲累計收入約112億元,是國內首次出現百億規模的雲計算服務商。

不過,阿里雲的領頭羊地位正面臨競爭對手的挑戰。

阿里雲和騰訊雲的競爭表現在數據中心的建設上。阿里雲已經在全球14個地域部署了超過200個數據中心,騰訊也在加速數據中心建設,目前已在海外16個地區部署了數據中心。

百度、華為雖然尚未進入國內雲計算市場第一梯隊,但也都表明了大力發展雲業務的決心。百度總裁張亞勤去年曾表示,“未來在中國至少有三朵雲,BAT都能做成,而外資很難擠進中國一線。”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郭平也曾指出,華為已經戰略投入了公有云,並承諾長期投入,“華為有決心也有能力和合作夥伴打造世界上的5朵雲之一。”


全天候科技


上面這是IDC公佈的全球雲計算排名,全球來看,AWS肯定是NO.1,其次是微軟以及阿里雲,注意一點,全球只有阿里雲一家是國內的雲計算公司,所以從實力來看,國內的當然首選阿里雲,市場份額可以說明一切。


第二,從技術來看,國內自有阿里雲是採用完全自研技術的,其他基本都是用的國外技術,具體來說就是阿里雲是自研的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而其他家用的但是OpenStack,不用覺得無所謂,美國一旦做技術封鎖,有得你受。


飛天具體有什麼好處?看下面就知道,以下是來自網絡,供瞭解。

自主可控:對雲計算底層技術體系的把控力,自主研發,自己解決核心問題。

調度能力:10K(單集群1萬臺服務器)的任務分佈式部署和監控。

數據能力:EB(10億GB)級的大數據存儲和分析能力。

安全能力:為中國35%的網站提供防禦。

大規模實踐:經受雙11、12306春運購票等極限併發場景挑戰。

開放的生態:兼容大多數生態軟件和硬件,比如CLoudfudry、Docker、 Hadoop。

最後送上一圖,蠻高的,中國雲計算格局。


五朵雲觀察


答主是單純想找國產的,還是說在國內有業務的?

這裡就理解為第二種說法吧。國內知名度比較高的幾家廠商,無非就是AWS、微軟Azure、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了。

雲計算打的是基礎設施的仗,如果想要做好雲計算,就要有大筆的資金投入,來提升自家產品的體驗。所以說在選擇一家雲供應商的時候,創立時間也是一個考量因素。給個參考,各廠商入場時間排序從早到遲是:AWS、Azure、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服務及性能方面,彈性計算能力(雲計算的核心能力)、數據庫能力、存儲能力、人工智能(大數據)、CDN業務、域名服務等能力是重要因素。

各家雲計算廠商都有自己的優勢業務,AWS的數據庫、Azure的彈性計算、騰訊雲的場景化、百度雲的人工智能、阿里雲的安全。相比之下, AWS在雲計算方面資歷最高,全面領跑雲計算行業。阿里雲則更均衡, 在CDN、存儲領域的能力更優秀 。


IT168企業級


阿里、騰訊、金山已經佔據公有云三甲。

阿里雲以737億元的估值獨領風騷;騰訊雲以227.5億元排名第二,基於視頻、遊戲等業務積累的強大實力,發力公有云潛力不可小覷;金山雲估值154億元 ,公有云排名第三,公司一直走公有云路線,在國內視頻雲、遊戲雲、存儲等領域位列前茅。

傳統廠商再也抬不起頭,公有云格局初定,但私有云服務以及細分領域還存在巨大機會。

華為雲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其過去聚焦私有云市場,主要為大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如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政府等客戶,未來也將發力公有云市場。

百度主要從事雲盤和私有云,而阿里釘釘屬於SaaS領域傑出代表。


品途商業評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幾乎是國內最早起步的雲服務供應商,2017年阿里雲佔國內市場份額擴大至47.6%,領先優勢不斷擴大。同期,市場第2至5位雲服務商市場份額分別為9.6%、6.5%、6%和5.5%,阿里雲國內市場份額今年估計超過一半了,從起步時間、重視程度、研發能力、資金實力、技術能力來看,如果選擇國內雲服務,阿里雲是你的不二選擇,這個一點也不用糾結。

看看阿里雲服務的部分客戶就知道了,中國石油、國稅總局、海關總署、國家天文臺、中國聯通、新浪微博、CCTV5、國家水利廳颱風系統、12306春運購票系統、春晚合作伙伴。阿里雲保持著良好的歷史運行記錄。

另外給你簡單介紹一下目前國內雲服務供應商的發展情況

第一梯隊: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騰訊旗下(騰訊雲)、百度旗下(百度雲)

第二梯隊:金山公司和小米公司聯合控股(金山雲)、成都西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西部數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雲)

雲服務技術涵蓋量子計算、基礎算法、網絡安全、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多個技術,是下一個互聯風口人工智能的主要技術,這些技術相對偏向互聯網技術,選擇雲服務供應商應首選大型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不管是金山雲還是華為雲,其母公司的主導業務是手機通信領域,並不是說它們不好,因為可能有比它們更加適合你的,俗話說:“術業有專攻”,我們都知道海爾的家電賣的很好,但是你可曾記得海爾的手機賣的怎麼樣嗎?


大姑頂


在全球範圍內,AWS是公認的No.1,佔了一半左右的市場份額,其他幾家瓜分剩下的市場。

國內也差不多這個形式,但老大不是AWS,而是阿里雲。或許是不重視,AWS在中國市場份額是個位數。

國內的雲計算首選那肯定是阿里雲了,產品成熟度、技術實力、服務能力都在那擺著,獨一檔的存在,而且差不多超過第二名兩檔以上。

雲計算的產品繁多,光IaaS層就有數十個產品品類,一些小廠都不敢多出產品,怕文檔都寫不全。阿里雲官網上可以看到他們的產品目錄,密密麻麻,基本上只有你用不到的,沒有你想不到的。

計算這塊,阿里雲提供的是企業級彈性計算服務,相對性能和費用都會比較高,當然個人用戶可以去薅點新用戶的羊毛。

存儲和網絡,基本就是正常了,而且阿里雲的存儲價格還非常便宜,還有三副本備份,基本不用擔心數據安全問題。

數據庫這塊,阿里雲的雲數據庫應該是國內最強的了,基本上覆蓋99%數據庫類型,去年推出的自研關係型數據庫POLARDB也很牛逼,性能爆炸。

其他AI、大數據類的產品,要看你的業務情況了,基本上阿里是把他們18年來在互聯網上摸爬滾打積攢下來的經驗都轉化成產品拿出來了,這點是國內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沒法比的,騰訊那點併發量連淘寶都看不上。

當然,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缺點,相對不會太平衡,這給了一些小眾廠商很多機會,比如七牛,Zstack之類的。

總之還是看你的需求和預算,綜合來看,不差錢的話上阿里雲沒錯。


雲計算的那點事


雲計算,大應用,TOP域名,創未來


.top域名


ZStack是下一代開源的雲計算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軟件。它主要面向的是未來的 智能數據中心,通過提供全完善的API來管理包括 計算、存儲和網絡在內的數據中心的各種 資源。跟OpenStack相比,ZStack具有易用、穩定、靈活、超高性能等特點。




香辣泡菜



很高興地回答這個問題,國內比較優秀的啊,規模比較大的,像阿里雲騰訊雲,還不錯。剩下的就是什麼?百度,還有一個就是景安,那規模還在等,他們的質量很差,價格層次不齊,然後代理商太多。i還有一些比較小的是小鳥雲華為雲啊。都是一些比較小眾的。還有一些後面起來的像花生雲。比較經濟的有云豐網的雲計算。你到這裡有人不高興了,有人說還有那個西部數據。這是西部數據,他說我覺得他不應該提出來,因為他價格貴,東西一般,不算優秀。


小半


今年上了gartner魔力四象限的中國公司只有阿里,處於挑戰者象限,所以毫無爭議阿里是國內老大。騰訊雲潛力比較大,但目前似乎體驗不是很好,特別是歐洲基地不斷放鴿子,掉分。華為雲之前方向是政務和運營商的雲,後來才轉型為公共,後起之秀,值得關注。金山雲比較默默無聞。青雲這幾年如火如荼發展迅猛。做私有云的就比較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