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每天生產700萬雙棉襪,大學生也來東北襪業園當起大老闆


提起襪業,業內都知道“南有諸暨,北有遼源”。位於吉林遼源的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是全國最大的棉襪生產基地,每天有700萬雙棉襪從這裡流向世界各地。成立11年來,圍繞扶持自身品牌建設、拓展電商平臺渠道、聚集全產業鏈服務功能和科研創新,如今,企業正運用供給側思維,走出一條品牌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創新之路。

每天生產700萬雙棉襪,大學生也來東北襪業園當起大老闆

作為襪業園的一位“小老闆”,"80後"的孫笑天大學畢業後來到這裡創業,新穎的款式、獨特的眼光,讓他的產品頗受市場歡迎。在孫笑天企業的展示廳裡,擺放著30多種個性化產品,聖誕樹樣、生日蛋糕式,把“襪子做得像花兒一樣漂亮”,無不新奇有趣。

“剛開始創業時,我就是簡單地從廠家進貨後到網上銷售,由於競爭激烈,當時效益並不太好。”親身經歷同質化競爭後,孫笑天決心要“花大力氣”轉型。2014年聖誕節前夕,他和妻子突發奇想:襪子是不是也可以像鮮花一樣包裝銷售?將包裝成玫瑰花形狀的襪子裝入禮盒後,一經上網,立刻訂單不斷、供不應求,每盒襪子售價從100餘元到300餘元不等,每天都有百餘份訂單。

從快消品到工藝品,孫笑天稱這是襪子的供給側改革之路。“我們需要在激烈的剛性需求市場中另闢蹊徑。”孫笑天說。

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裡有許多和孫笑天一樣的創業者,他們企業的設備和資產都已具備一定規模,產值達百萬元以上、淨利潤達幾十萬元,並積累了可觀資本和客戶資源;眼下正積極尋求創造品牌轉型升級。

“在襪業園,從做代工到創品牌的企業並不在少數,當企業積累一定財富和經驗後,就會突破單一模式轉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特別是大學生在這方面反應很迅速。”東北襪業園副總經理朱貴新說。

50多名工人滿負荷生產,一年產能達800萬雙,年產值1200萬元……去年,葆泰襪業的創始人唐本文取得了不菲成績。2009年,唐本文在長春工業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畢業後來到襪業園創業,當時他只有12臺襪機為其他企業做代工、年產值200萬元。2012年下半年,他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如今轉變成其他企業為他代工。

襪業園內的易利襪業正生產一款成本高達115元、納米材料的襪子。“公司從過去的12臺襪機發展到現在的62臺襪機,其中3/5的產品出口歐美市場。下一步,我打算購置一批進口襪機,瞄準高端產品市場。”易利襪業創始人苗利說。

“襪子也有潮流,週期最多一個季度。”工作人員王明娜說,為了讓企業保持競爭力,中心要採購所有可能織成襪子的原料,不斷嘗試推陳出新,還前往美國、日本等國“取經”,保持最敏銳的市場嗅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