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綠色鋼廠”變身旅遊景區

“綠色鋼廠”變身旅遊景區

德龍鋼鐵邢臺廠區的“金剛園”內,由廢舊零件和鋼鐵邊角餘料搭建而成的變形金剛栩栩如生。 韓運紅攝

鋼鐵行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鋼鐵行業在人們心目中又經常與“高汙染、高能耗、高排放”畫等號。

近幾年,大氣汙染形勢嚴峻、環保壓力日益增大,一些鋼鐵企業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有的甚至已脫胎換骨。“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位於河北的德龍鋼鐵有限公司,正在為建設一座“世界級的綠色鋼廠”而努力。

廠區環境大變樣,辭職多年的老工人又想回來了

進入德龍鋼鐵邢臺廠區之前,首先要穿過一片寬200米的環廠綠化帶,這是廠方為改善環境自發種植的生態林帶。進門右手邊,一塊“遊客接待中心”的指示牌赫然醒目——德龍鋼鐵已在2017年7月獲批“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並於當年8月被工業和信息化部授牌,名列全國首批“綠色工廠”。

32歲的韓運紅是德龍鋼鐵的團委書記,工廠獲批AAA級景區後,接待參觀團開始成為她的重要工作之一。為此,她準備了2萬多字的材料,為來自全國各地參觀的遊客和同行講解德龍。

跟隨韓運紅,乘坐清潔能源觀光車,記者在面積巨大的工廠內部穿行。青草綠樹司空見慣,而這個工廠內居然有櫻花大道這樣的幾處特色自然生態景觀。韓運紅介紹,2010年前後,德龍鋼鐵的綠化率僅有10%左右,如今,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35%。

整個廠區無論高爐外牆還是車間外部,都沒有明顯灰塵覆蓋,路過的車輛,車身也很潔淨,車輪全部用水噴溼,現場很難看到揚塵。

車間內部的不少牆體上,鋼鐵工人自己繪製了大量的環保壁畫,內容有青山綠水、西湖十景、海底世界等等,與印象中鋼鐵車間的“黑牆”“灰牆”差異明顯。

環遊廠區,其內部的橫幅和電子屏上,幾乎看不到“追求效益”這一類的詞彙,取而代之的,除了安全性提示外,幾乎全部是環保標語,如“低頭彎腰做環保,抬頭挺胸說環保”“盡社會責任,創綠色財富”等等。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審計專委會副主任孫興華在參觀後表示:“由於工作原因,我曾去過很多鋼鐵廠,但像如此乾淨的,還真是頭一次遇到。”

2017年兩會結束後,河北另一鋼鐵大市邯鄲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帶領22家鋼廠、19家焦化企業的負責人到德龍參觀,當場表示“思路大開”,回去後召開大會,要求所有當天到訪企業必須按照德龍標準深化環保改造。

實際上,對於這幾年鋼廠環境的改變,工人感觸最深。高爐車間工人馬明濤回憶說,早些年上班一身黑灰,下班後“只剩倆眼睛”,外套髒得每天都得洗。而現在,一天下來臉上也看不出有灰。

鍊鐵廠高爐一車間主任王瑞強是鋼廠的老員工,自2001年起就在德龍工作。“五六年前,廠裡還有不少荒地和野草,那會兒灰大,晚上睡覺嗓子特別幹,有點上不來氣。而現在,沒人再有這種感覺了。得知我們現在在景區裡工作,好些辭職多年的老工人又想回來了!”

各項排放指標優於最嚴環保標準,所有廢物幾乎被“吃幹榨淨”

楊曉斌是德龍的環保部長,幾分鐘時間,他接打了六七個電話。通話間隙,還用微信、QQ在線轉發監測信息,指尖上快速彙報、督促落實各項環保任務。

“領導要求非常高,不僅看成效,還要細化各項指標要求。”楊曉斌說,自2014年以來,德龍先後實施100多個環保深度治理項目,使各工序汙染物實際排放數值遠低於國家特別排放限值,也造就了近幾年業內公認的“德龍標準”。

以燒結工序為例,在燒結機機頭,顆粒物的國家特別排放限值是40(單位為毫克/立方米,下同),德龍是8至10;二氧化硫限值是180,德龍是30至50;氮氧化物限值是300,德龍則是60至100。

在德龍的原料車間,記者發現了廠區無塵的原因。投資2.5億元建成5座巨大的全封閉料場,鐵精礦、煤、焦粉等各類原料、燃料全部入棚,料場內配備抑塵霧炮,料場出口配備車輪和車身自動沖洗裝置,原料的上料口全部在封閉料場內,並採用地下皮帶密閉輸送,徹底解決了無組織揚塵問題。

在汙水處理車間外部,深褐色、泛有泡沫的廠區廢水正匯入收集池。車間內部排列著大型的罐體和密集的管道。經處理後的廢水在這裡變得無色透明。在現場,20多條紅金魚在玻璃水缸中歡快地遊動,缸中的水正是處理後的鋼鐵廠廢水。

據水處理中心負責人孔令凱介紹,德龍投資5000萬元實施了循環水池和軟水系統改造。改造後,通過反滲透技術,經處理的廢水達到國家一級水質標準。工業廢水、生活汙水全部實現循環利用。

“目前,我們的水、煙、塵、渣基本上都處理乾淨,‘內部消化’了。”德龍鋼鐵廠總經理劉國旗說。

從綠化鋼廠到“綠化職工”,人人爭當環保衛士

記者來到德龍時正值4月下旬,廠區內部的春季綠化如火如荼。搬運、栽植樹苗的,都是德龍員工。自己動手美好廠區,已經成為德龍的文化。

“如果人人都能行動起來,為環保助力,那我們就會離‘綠色鋼廠’越來越近。”德龍鋼鐵企業文化專員楊勝敏說。

德龍非常重視培育員工的綠色理念,並通過舉辦環保培訓和爭先創優等活動不斷實踐。2017年,公司開展“我為大氣治理獻一策”活動,號召員工為公司大氣汙染治理出謀劃策,共收集環保建議4000餘條。2017年下半年開展的“五小創新為環保”活動,共檢查、解決無組織排放以及跑冒滴漏3600餘處。

“廠區有時候有環保部門的現場會,我們也鼓勵有空閒的職工去聽。大家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就更能對症下藥去改進。”楊勝敏說。

佔地10畝的“金剛園”內,矗立著215座造型各異的變形金剛,“擎天柱”“大黃蜂”“威震天”“御天敵”等,最高的有10.8米,色彩豔麗,造型炫酷。這些變形金剛的創作者之一、鋼鐵車間工人張文軍告訴記者,所有作品均由廢舊零件和鋼鐵邊角餘料搭建而成。

長期的環保培訓和理念薰陶,讓不少工人主動將環保意識融入鋼鐵生產一線。軋鋼廠機修車間高級技師楊振海說,軋鋼生產流水線幾乎每天都需要設備維護。早些年發現設備故障,會考慮整體更換或是更換一些大的部件。近兩年遇到類似情況時,總會多花一些時間,看看具體是哪個小零件壞了,然後精準更換。“大家都厲行節約,少用水電、少用材料,就能最大限度地降耗節能。”楊振海說。

環保成本不設上限,綠色發展帶來現實紅利

楊振海在德龍鋼鐵工作15年了,有一件事讓他至今難忘。“前幾年,公司拆除了廠區的4座小高爐。我們當時就想,應該是要新建一座大高爐,那肯定賺啊。沒想到那地方全改成綠地了。”

廠區所在的邢臺市,空氣質量一直不太理想。每年冬天,霧霾來襲,鋼鐵工業便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屢遭限產、停產。在公共場合,不時有人毫不客氣地指責德龍鋼鐵董事局主席丁立國。

邢臺市領導也經常到重汙染、高能耗的企業蹲點,德龍鋼鐵是他常去的地方。丁立國回憶:“我們原來排放也達標,但是市領導找了我們許多次,希望企業搬遷或整體拆掉。我說,可不可以不搬,你給我一個改造的機會。”

此後,德龍鋼鐵在環保投入上開始不斷加碼。自2014年以來,共計投資了12.8億元。

近年來整個鋼鐵行業遭遇寒冬,鋼材價格持續下跌,尤其是2015年創下了10多年來的新低,產業發展形勢十分嚴峻。即便如此,丁立國依然對工廠提出要求:環保投入不設上限。

2017年初,德龍準備引進處理蒸汽排放的設備,把鋼廠煙囪往外冒的白煙進行冷卻處理,探索實現完全意義上的“零排放”。“一開始選擇了一個相對便宜的公司做設計,消煙效果能達到90%,但是丁總說不行,做不到100%就不用它!”劉國旗說,後來丁立國重新找了合作單位,整個投資從700萬元變成3000萬元。

包括公司高層,很多人無法理解丁立國的“環保潔癖”。總有人勸他,環保已經做得不錯了,就別再弄了。為此,丁立國還撤過兩任總經理。

對於無上限的環保投入,丁立國也有自己的考量。“乍一看,這其實是違反商業規律的,因為環保投入不直接產生效益,還增加了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綠色是發展力,它不僅讓我們贏得了社會尊嚴,也獲取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政府對有責任感的企業更加信任,也更加認可。我們目前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獲得了更多的項目和投資機會,這是綠色發展帶來的現實紅利!”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2日 10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