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公益」香飄端午,“傾囊”相贈

「公益」香飄端午,“傾囊”相贈

「公益」香飘端午,“倾囊”相赠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 多年曆史。在中國古漢語中,端午節就是五月初五節的意思。“端”與“初”意思相同,因此“端五”即為“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故稱“端午”。端午期間,除了大家熟悉的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很多地方還有燻艾葉、掛菖蒲、佩香袋、飲藥酒、洗藥浴等習俗,這些習俗大多與驅除毒蟲、預防疾病有關,傳統中藥在這些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公益」香飘端午,“倾囊”相赠

端午節習俗

「公益」香飘端午,“倾囊”相赠

燻艾葉

艾草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性溫,內服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溼止癢。其莖和葉都含有揮發油,氣味芳香,可驅趕蚊蟲、淨化空氣。艾葉點燃時產生的煙氣,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的傳播。

掛菖蒲

菖蒲分為石菖蒲和水菖蒲。菖蒲是古人們在端午之時必採的植物。古人稱菖蒲“葉如劍刀”,因此“端午佳節,菖蒲作劍,懸以辟邪”將菖蒲葉懸於門廳床頭,利劍的鋒刃之下,邪蟲毒物自然不敢輕易進屋。石菖蒲也是一種觀賞花卉,與蘭花、菊花、水仙被並稱為“花草四雅”,石菖蒲的根莖可以入藥,具有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化溼開胃的作用。

佩香囊

古時候,端午節婦人、孩童要佩戴製作成粽子、葫蘆、老虎等各種不同形狀的香囊,用以驅蚊蟲、避邪、除瘟疫。香囊中常會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闢穢功能的中藥,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蘇、薄荷等,都含較強的揮發性物質,可提神醒腦、振奮精神、舒筋順氣。

飲藥酒

古人有在端午節飲用雄黃酒的習慣,《白蛇傳》的故事裡就有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原形的情節。古人認為雄黃酒可以破解蛇蠍之毒,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雄黃是一種有毒的中藥,我們不建議飲用和使用雄黃酒。端午節可以飲用一些黃酒,同樣能夠烘托節日氣氛。

「公益」香飘端午,“倾囊”相赠

福利:

《健康端午百草飄香》科普宣傳活動

2018年6月15日(週五)上午9時,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在南院區舉辦《健康端午百草飄香》科普宣傳活動,宣傳中醫藥文化,展示以“芳香”為主題的中草藥。佩戴中藥香囊預防疾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芳香性中藥的氣味通過口鼻黏膜、肌膚毛竅、經絡穴位,經氣血經脈的循行而遍佈全身,起到調節氣機、疏通經絡的作用,使氣血流暢、臟腑安和,從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我們精心準備了幾種中草藥配製的香囊,贈送給到場的朋友,數量有限,請現場關注藥學部微信公眾賬號(Tjtcmpharmacy),先到先得哦。

「公益」香飄端午,“傾囊”相贈

中藥香囊簡介

佩戴中藥香囊預防疾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芳香性中藥的氣味通過口鼻黏膜、肌膚毛竅、經絡穴位,經氣血經脈的循行而遍佈全身,起到調節氣機、疏通經絡的作用,使氣血流暢、臟腑安和,從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香囊分為四個種類

驅蚊除蟲香囊

由丁香、薄荷、艾葉 等中藥組成,可以幫助您抵禦蚊蟲的困擾。

醒神清腦香囊

由石菖蒲、川芎、蒼朮、白芷等中藥組成,可以開竅醒神、振奮精神。

安神益智香囊

由薰衣草、山奈、益智仁、辛夷等中藥組成,可以安神助眠。

香艾清瘟香囊

由廣藿香、艾葉、丁香、冰片等藥物組成,可以預防感冒,提高抗病能力。

我院藥師還在現場展示一些與夏季養生相關的藥飲、藥膳,同時還接受中藥使用方面的各種諮詢,歡迎對中藥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參加。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公益」香飘端午,“倾囊”相赠「公益」香飘端午,“倾囊”相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