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投資青島海爾三年賬面浮盈近80億 背後操盤手現身

對大多數人來說,劉海峰的名字或許有些陌生,但青島海爾的名字一提便知。劉海峰是一個曾經操盤投資青島海爾、實現賬面浮盈近80億元的投資高手。

投资青岛海尔三年账面浮盈近80亿 背后操盘手现身

三年賬面浮盈近80億

五年前,PE巨頭KKR通過定向增發約3.05億股成為青島海爾第三大股東,持有後者約10%的股權,投資額近34億。當時劉海峰的身份是KKR全球合夥人、KKR亞洲私募股權投資聯席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目前為止,青島海爾是KKR在中國投資金額最大的項目,最新市值超過1200億元,較KKR投資時提升了4倍左右。

來自青島海爾最近公告顯示,KKR自股份解禁後已累計減持3.01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94%。目前KKR仍持有青島海爾4.99%股份,持有股份價值約為56億元,預計賬面回報達到3.3倍,賬面浮盈近80億元。

2013年,劉海峰在KKR主導了對青島海爾的投資。通過併購和管理運營,2017年青島海爾營業後入同比增長33.68%。

投资青岛海尔三年账面浮盈近80亿 背后操盘手现身

如果說將投資圈每個人的投資風格比作一種武功的話,那麼劉海峰修煉的則是太極拳,信奉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作為中國PE圈投資教父級的人物,劉海峰混跡投資圈25年,經歷了多個市場週期,以價值投資的理念穿越市場週期。

2017年初,劉海峰從KKR離職,創立了德弘資本,這被劉海峰視為其第三次創業。

第三次創業

1993年劉海峰加入摩根士丹利,擔任亞洲直投部聯席主管,2006年他作為KKR亞洲的第一名本土高級僱員,帶領KKR中國業務從零開始逐漸發展壯大,在二十多年間其負責投資了平安保險、蒙牛乳業、青島海爾、現代牧業、南孚電池、遠東租賃、聖農發展、聯合水務、中金公司、中國臍帶血庫等公司,獲得了跨週期的優異回報。

劉海峰希望在之後的20年職業生涯裡,有機會自己建立一家好公司。“人生到了45歲以後,最後的15、20年,如果還有精力再做一番事情,總希望自己能建立一個好的公司,好的團隊。”劉海峰說。

此前積累的企業家、合作伙伴以及LP資源,給了劉海峰創業一個很高的起點。

投资青岛海尔三年账面浮盈近80亿 背后操盘手现身

最近,德弘資本對外宣佈,完成了對啟明醫療的投資,這是德弘資本首個對外披露的項目。啟明醫療是一家專業提供結構性心臟病高值醫療器械產品的公司,公司研發的第一代經皮介入人工心臟瓣膜系統(TAVR)產品VenusA,已於2017年4月獲得CFDA批准上市,是中國第一個獲得CFDA批准上市的TAVR產品。

實際上,從之前的現代牧業、中糧肉食、中國臍帶血庫到最近的啟明醫療,消費升級一直是劉海峰關注的領域,不過伴隨著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消費升級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

“我們一直認為,在很長的時間內,消費升級是很重要的主題。行業模式每五年發生變化,作為投資人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劉海峰表示。

實業家心態

不僅僅是關注的投資領域,PE機構自身所處的競爭環境也在過去20多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海峰總結稱,90年代最難的是公司創始人不理解什麼是PE投資,也不明白PE為什麼需要盡職調查和董事會權利。那個時候想找到好的公司接受PE投資很難,一個投資從頭到尾往往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另一方面,一旦公司找對了,估值較低、增長潛力很大,公司在高速增長的時候會掩蓋很多企業管理不足。但是過去5到10年,中國GDP增長放緩,在這種情況下,PE投資者需要對行業非常瞭解,能真正從一個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理解企業變得越來越重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才能保持長期優異的回報,而不是簡單財務投資者低買高賣。

劉海峰坦陳,在過去做的每一次投資都非常糾結,“如果一項投資的決策過程不糾結,只能說明你對這個行業和企業沒有真的懂,所以沒看到風險所在”。

投资青岛海尔三年账面浮盈近80亿 背后操盘手现身

“投資需要有匠心,PE基金一年可能投資3-5個項目,每投資一個公司就像養孩子一樣,投出去以後怎樣以實業家的心態將企業管理好非常關鍵。”在此前的投中年會論壇上,劉海峰表示。

對於未來PE機構的投資機會,劉海峰認為,目前國內單隻10億美元規模以上的基金仍然在少數,競爭度還遠低於歐美市場。“賺快錢的年代過去了,兼併收購的機會將更多,這是不可逆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