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穿越到1億年前,恐龍肉能吃嗎?

艾伯史密斯


當然能吃。因為我們有幸找到了還殘留著暴龍軟組織的化石!

圖示:因發現殘存恐龍組織而名聲大躁的暴龍化石標本,編號MOR1125.

珍貴的恐龍軟組織。

2003年,美國知名恐龍化石獵人霍納(Jack Horner)教授挖掘到一個暴龍化石(MOR1125),這不算稀奇,暴龍化石並不罕見。但當這件化石被送到另一個實驗室進行研究時,奇蹟發生了。

圖示:MOR 1125著名的暴龍腿骨化石


施韋策(Mary H. Schweitzer)教授意外發現,這個暴龍的大腿骨切片,在顯微鏡下好像存在著一些紅色的小球,讓人聯想到紅細胞。暴龍的紅細胞?而且,仔細觀察發現這些紅色小球還有一個暗色的核心,這應該就是細胞核了?要知道爬行動物和鳥類的紅細胞都是有核的,而我們這樣的哺乳動物的紅細胞則無核。

要知道,非鳥恐龍的化石通常都有數千萬年的歷史,因為這些恐龍在六千多萬年前就滅絕了。而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埋藏在地下的恐龍,不僅皮肉盡消(極罕見的情況下皮會成為化石)而且即便骨髓也無法保存,會統統石化,因為這些骨骼並不是真的密封的,外界環境中的無機物、細菌和空氣等會侵入,最終所有軟組織都會徹底消失殆盡,或者說所有有機物都會消失,從組織到細胞乃至核酸和蛋白質都不可能存在。


但這塊腿骨切片,顯示在顯微鏡中的景象卻讓人發矇,好像有很多東西都殘存了下來,這樣的發現,對於熱愛恐龍的人來說,簡直是天賜的重禮,其意義之大簡直無法形容。要知道沒有細胞沒有蛋白質這些東西,恐龍的化石骨架其實無異於高級手辦,沒有活力和靈魂。讓我們對恐龍的瞭解只能停留在表面。


有了初步發現之後,研究人員從MOR1125的大腿骨的骨髓腔中,小心翼翼的取出海綿狀的骨髓軟組織,經過一系列處理,發現了血管、骨細胞、成骨細胞及其他有機結構的痕跡。而最讓人驚喜的地方在於,甚至還有一些半透明的組織依然保留,它們非常柔軟而且還具有伸縮性,在經過17次反覆實驗之後,施韋策的研究團隊,才正式向外界披露了該發現,最終研究結果也發表在Science(《科學》期刊)上,這簡直就是往古生物學界和媒體界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


媒體界最感興趣的是,我們可以因此復活恐龍嗎?

答案是不能。因為DNA的穩定性有限,這些組織和細胞中的DNA已經徹底破碎成微小的碎片,即便我們把這些碎片都測序,也無法將之重新拼成一個整體。就像一本經過碎紙機處理的書,在沒有其它參照的情況下,是絕對無法復原的。


等等,你說了這麼多,這和恐龍肉能不能吃有啥關係呢?

一種肉能不能吃,只需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它是否有毒,另一則是它能不能被消化。有毒這事情不用多加考慮,因為有毒的脊椎動物很罕見,而且往往是用來防護自己(比如河豚,但人類還是找到了安全吃河豚的辦法呢)或者用來捕獵(比如毒蛇的毒液,但毒蛇的肉還是能吃的)。

施韋策團隊將他們發現的部分恐龍軟組織交給了阿撒拉,她掌握了一種痕量檢測蛋白質的質譜測量方法,而阿撒拉從暴龍軟組織中成功檢測出7種不同的蛋白質!


將這些蛋白質與現存動物的已知蛋白質進行了對比,你猜結果是啥?其中三種蛋白質能在雞(鳥類)身上找到,有兩種分別在蠑螈和青蛙能找到。這當然並不意味著暴龍肉和雞肉相似,畢竟才區區幾種蛋白質。當然這是從吃貨的角度思考問題,而從生物學的角度思考問題,則該發現將恐龍和鳥類的關係,在分子水平上聯繫了起來。

圖示:這項研究讓愛好者們畫出了從暴龍到雞的演化途徑。當然這是搞笑,暴龍並不是雞的直系祖先,但是雞(鳥類)的直系祖先和暴龍是親戚,它們共享了許多基因和蛋白質是必然的。


依據當前證據,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暴龍這樣的恐龍,它們的肉不會有毒,因為它們不需要如河豚那樣用毒素進行自我保護,同時它們肉中含有的蛋白質和現存生物大同小異,也就能被我們的消化系統分泌的蛋白酶分解為氨基酸,這就意味著能吃,至於是什麼味道,好不好吃,那是另一回事了。


而暴龍能吃,那麼很難想象其它的恐龍不能吃,因為恐龍大家族彼此都是親戚呢。


裸猿的故事




這個問題問的太有中國特色了!正像一個笑話,說有人新發現了一種動物,德國人會說,這東西屬於什麼科什麼目?日本人會說,帶回去好好研究研究;美國人會說,這東西美國也應該有;中國人會說,這東西能吃嗎?

笑話歸笑話,其實恐龍類和哺乳類動物基本上都是兩億年前出現的。只不過在一億多年的時間裡,恐龍從天上到陸地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而哺乳動物在強大的恐龍類動物面前,只能委屈求全,匍匐在地下夜間出來覓食。



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在煙塵的遮蔽下,黑暗和低溫使地球上的裸子植物大量死亡。恐龍類動物由於食物短缺,再加上卵生需要一定溫度才能孵化的缺陷,恐龍基本上滅絕了,唯獨部分體態較小的鳥類存活了下來。現在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鳥類的祖先是恐龍類動物。



說到這裡,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有了結論。正因為鳥類的肉很合人的胃口,人類才飼養各類家禽。既然鳥類的肉那麼好吃,同屬恐龍類的其他類型,人類也應該能吃,而且味道不錯。如果人類真的能穿越到侏羅紀,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還會是地球的統治者嗎?


仰望星空


應該可以,和恐龍同時期的鱷魚存活了下來,現在被人搬上了餐桌,由鱷魚大致可以推斷恐龍是可以實用的。如果恐龍不能吃,那食用恐龍的動物,就要擁有抗毒消化系統,但是鱷魚沒有,就可以斷定恐龍沒有毒,因為鱷魚沒有進化過。像和恐龍同期的娃娃魚也被國人打造成食物,如果我們把和恐龍同期卻存活下來的物種吃個遍卻沒有毒死我們就可以斷定恐龍是可以吃的。不過不排除,恐龍身上的寄生蟲或是病菌會要了吃他的人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