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國產大片《紅海行動》,顯身手

國產大片《紅海行動》,顯身手

淘票上看了看視頻介紹,就按捺不住買了票,趁著週末去看了一下《紅海行動》。雖然去看的時候,就近三家電影院中只有一家在放映,而且這一家也只有四五個人觀看,但看完後,我總體感覺這部電影是和吳京《戰狼2》一個水準的國產國際化大片。

只不過,吳京的戰狼系列好像是陸軍特種兵,而紅海行動則是海軍陸戰隊,共同之處都是解放軍序列的軍兵種,都是講得中國軍隊走向世界舞臺、保護海外僑民利益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得極富有時代特色。

自亞丁灣護航、遼寧號航母服役及新航母01和02在建、052D等新型艦艇一艘艘像下餃子般被製造出以來,加快建設的海軍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而,撤僑這樣凝聚民心國力的事兒,也就伴隨國際實踐成為海軍的新使命了。海外利益,除了用對等的法律制度、國際通行規則保護外,自己的硬勢力尤為關鍵。

“撤僑”雖然只有兩個字,但其背後的國家綜合勢力、海上軍事力量和救援官兵的九死一生乃至浴血奮戰,缺一不可。無論戰狼2還是紅海行動都用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個簡單的道理。

不過,顯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如同非洲國家一般,在相互戰鬥中還對中國人那麼友好。吳京揮舞著五星紅旗可以安然通過交戰區,而楊銳的海軍陸戰隊就沒那麼好運了,被迫擊炮攻擊、被反政府組織圍攻,迅速在站場中組織力量突圍,還得動用一切手段,實施敵後滲透、狙擊手區域控制等,才能九死一生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比如救法國華裔記者、被殺總統的親人等等臨時任務。

楊銳,這群海軍陸戰隊接觸到的各種情況,可能更會是常態化吧。畢竟,我們國家的影響力還沒有達到任何一個國家都對中國人很友好的地步。即使美帝,號稱世界第一強國,不也做不到嗎?

在非洲揮舞五星紅旗就能安然通過交戰區域,彰顯的是中非友好合作下的中國國際影響力走強;而楊銳在他國遇到襲擊,反映的是恐怖主義環境下常態的突發事件。這二者是互補的,合起來看,更客觀真實。

當然,這裡面作戰的看點有不少值得聊幾句的。

隊長楊銳在面對一切形勢時,對下級小分隊比如狙擊手小分隊、機槍小分隊等等的安排都很及時、清晰、有序。當他們在沙漠中與追敵秀坦克大戰的時候,海上艦艇派遣的無人飛機支援,代表的意義不言而喻。據說現在軍隊一次可以派遣出上百架這樣的無人機配合攻擊。

藉助類似吉布提這樣的諸多海外軍事補給港口,中國未來執行海外任務,很可能會採用楊銳這種“班長帶隊”小團隊一線偵察作戰、海上力量後臺支持的辦法,實現軍事意圖。

從這個角度看,紅海行動,有點部隊演習視頻的味道了。

當然,這部影片要挑“毛病”,還是能找到一些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對不對再說,也可以討論。比如,開坦克衝進沙塵暴中這件事兒。他們不僅衝進去了,還跑出坦克準備幹掉追擊的敵方坦克。這個情節,我覺得有值得商榷之處——沙塵暴有時候會刮好久的,而且勁道很大,能把人颳走,人在這種環境下貿然攻擊,感覺不科學。

不過,法國華裔女記者、“黃餅”和髒彈技術販賣線索及海軍陸戰隊維護地球村秩序的英勇之舉,所充斥的國際大片味道,都把這些掩蓋了。

看過美國片《兄弟連》、《拯救大兵瑞恩》、《兵臨城下》、《血戰鋼鋸嶺》的人,兩相對比,會體味到國產大片《紅海行動》水準及其有些血腥畫面背後思路的——那就是比較真實地反映恐怖主義環境下的生命無常、血腥殘酷。

戰爭是殘酷無比的,即便是局部戰爭、局部武裝衝突。

而那些當兵的人,其實在當兵的那一刻就把生命和青春交給了黨國和軍隊。無論面臨怎樣的惡劣環境,他們心中只有服從、執行和堅決完成任務,不論生死。

這就是軍隊,這就是真正的戰士。

紅海行動,除了設計緊湊的各種激烈場面環節外,也想告訴我們當兵的是怎樣的一群人、我們是被怎樣的一群人守護吧!

紅海行動不錯,是繼戰狼2後國產戰爭動作片的又一部力作。希望,今後可以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影片,走向世界,向世界貢獻新時代的中國文化養料和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國軍隊的雄風!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