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潛艇是防不勝防的對手,航母指揮官應儘量避開它們

反潛比防空重要

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空中威脅比水下威脅更嚴重,其實那是因為二戰期間波瀾壯闊的航母海空對決,以及冷戰時期前蘇聯鋪天蓋地的導彈飽和攻擊理論的影響。來自空中飛機和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威脅,的確以規模大、來襲目標數量多、飛行速度快、打擊猛烈而令人印象深刻,但空中威脅也最容易被發現和挫敗。至少在隱身飛機還不普及的現在,只要預警機順利升空,工作正常,絕大部分來襲飛機和導彈都會被發現,編隊按部就班抗擊即可。

潛艇是防不勝防的對手,航母指揮官應儘量避開它們

而水下威脅看似就是那麼幾艘潛艇,偷偷摸摸放幾條魚雷就跑,但因為其隱蔽性,察覺、定位、識別都極其困難,往往會令人防不勝防。來襲規模不大,但幾條魚雷就能讓航母吃不消。所以有經驗的編隊指揮官都會告誡你——要把編隊對潛防禦的優先級放在防空之上。

儘量不要和潛艇邂逅

如前所述,反潛是如此的困難,且反潛也不是航母編隊的首要職責,因此又回到以前提到過的“航母編隊指揮官首要原則”——對空中或水下威脅能躲就躲,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防禦作戰。老指揮官們會教你幾招:

1、發現症候,提前規避:

潛艇的行動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國防部發射了大批衛星,定期監控對方港口碼頭信息,分析對方潛艇基地附近海域的水溫等特徵變化,乃至動用其他情報手段,都是為了掌握敵方潛艇的進出港信息。雖然大海茫茫,但蛟龍入海之前那幾個有限的海峽、水道,已經被海底的的水下監聽陣列、水中的值班潛艇、水面的盟軍反潛編隊和空中的巡邏機看了個通透,即使是不能摧毀敵方潛艇,至少也能掌握對方潛艇進入大洋的預警信息,使得航母編隊指揮官能預測對方潛艇可能活動的航線和海域,適當調整航線,避免與潛艇的親密接觸。

潛艇是防不勝防的對手,航母指揮官應儘量避開它們

2、要打就連窩端:

如果綜合作戰區附近就有對方潛艇基地,躲也躲不開,那麼作為威脅等級最高的目標之一,應當在第一時間把對方的潛艇消滅在港口裡,要比在海上玩捉迷藏要容易。

3、隱蔽和偽裝自己:

以前提到過,無論是對於空中威脅,還是水下威脅,只要能夠運用各種偽裝和欺騙手段,讓對方無法確定你的身份和位置,這些威脅就自然不存在。這些具體的手段以前有過介紹,這裡就不展開。只是想補充幾個案例:

潛艇是防不勝防的對手,航母指揮官應儘量避開它們

1968年~72年,太平洋艦隊舉行了一系列名為“逆潮”的演習,用真實的“藍方”航母編隊,與扮演前蘇聯海軍巡航導彈核潛艇的“紅方”美軍攻擊型核潛艇進行對抗性演練,檢驗航母編隊通過各種措施化解巡航導彈潛艇威脅的效果。

通過護航艦艇和飛機施放各種聲學誘餌能大幅壓制對方潛艇發現、定位、識別航母編隊的能力,使得潛艇的攻擊效率大幅降低。尤其是結合航母本隊的水聲、電磁管制,加上編隊分散部署,效果極其明顯。

“藍方”航母編隊最初的只能在在場上存活9小時就會被“紅方”潛射巡航導彈獵殺。而多種手段使用之後,可以連續7天都保持不被潛艇標定,“紅方”潛艇群一直處於漫無目的奔波狀態。直到演習最後的第8天,“紅方”潛艇通過戰略信息手段終於獲得了“藍方”航母編隊位置,在200海里距離上發射了8枚導彈,由於誤差戰略情報天生的誤差和時延問題,最終只有2枚導彈被判定捕獲目標,其他全部失的。

“藍方”航母編隊指揮官後來評價: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使用新的通信、編組、戰術、欺騙和輻射管制理論,而成功達成的反潛事件。

此後,美國海軍航母編隊的作戰理論,更加堅定地地從“殺傷潛艇”向“避免接觸”轉變。

潛艇是防不勝防的對手,航母指揮官應儘量避開它們

4、跑長跑:

參加過NORPAC 82演習的“企業號”航母艦長的回憶:

“如何反潛呢?首先潛艇要尋找我們,他心裡應該有大概的位置。如果航母在沒有空中威脅的前提下進行機動,航母編隊平均速度可以保持在20節以上,能夠避免與潛艇接觸。只有在航母固定的作戰區域活動和使用一定規律行動的情況下,航母的行動路線才能夠預測,航母變得脆弱起來。

所以,儘量保持航母能夠自由機動,這就要求潛艇也要高速機動,常規潛艇是肯定追不上的,而攻擊型核潛艇雖然追得上,但這樣潛艇暴露的幾率也就增大了。

當然也有潛艇和航母偶然相遇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航母和潛艇都沒有應急措施去進攻對方,但往往在這種情況下潛艇成為水面護衛艦和攻擊潛艇的靶子”。

簡化問題

前面雖然說到,航母編隊有縱深達200海里以上的4層反潛防禦體系,但隨著前蘇聯“花崗岩”導彈、以及目前國際軍火市場上大行其道的俄製“俱樂部”導彈等射程超過數百海里的潛射反艦導彈武器的出現,理論上對方潛艇根本不用過關斬將,在航母反潛防禦縱深以外就能威脅到航母編隊。航母編隊在潛艇面前又變得不堪一擊了嗎?

作為航母編隊指揮官,要清醒認識到以下幾點:

這些遠程潛射反艦導彈的射程,已經超出了潛艇自身雷達、聲納等傳感器的探測範圍,必須依靠其他兵力提供航母編隊的位置信息才能發射導彈。於是問題就簡化了:

1、挖眼:打掉對方衛星、偵察機、哨艦等偵察兵力,或者隱蔽欺騙對方探測手段;只要不知道航母編隊的位置,後面的威脅無從談起;

潛艇是防不勝防的對手,航母指揮官應儘量避開它們

2、聾耳:即使對方偵察兵力千辛萬苦得到了航母編隊的位置,它必須通過某種通信手段把數據傳給水下的潛艇。這就是一個對對方通信網絡的阻斷和干擾問題;

3、反導:即使對方成功發射了反艦導彈,你會發現,這其實變成了一個編隊防空反導問題,這個對編隊指揮官不是什麼新問題。

全文完,歡迎提出寶貴的意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xdjc-rimnd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