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轟20為了兼顧超音速和機動性不採用飛翼結構,你怎麼看?

李憨


(中航工業最新披露畫面,“下一個回事誰?”很明顯是一個飛翼佈局)

首先,根據中航工業西飛最近披露的宣傳片畫面,“轟-20”(軍迷愛稱 目前沒有確切型號)的下一代轟炸機有很大幾率會選擇飛翼佈局。這可能跟題主獲得的消息來源有所不同。先說說戰略轟炸機為什麼不考慮超音速性能和機動性。對於大型戰略轟炸機來說,幾大要素關鍵:載彈量、航程、隱身,這都是現在所需要兼顧的。

而超音速巡航,這個曾經熱門的突防技術,在動輒末端5、6馬赫防空導彈面前,並沒有突出性能。同時,由於現代戰略轟炸機的主要任務並不是直接飛臨敵方上空執行投彈任務,而是在中遠距離和敵方防區外對敵實施精確打擊,所以主要選擇的武器是巡航導彈。自己不需要以身犯險。自然就不需要超音速巡航能力。

(圖-160固然拉風 但是其隱身能力並不佳 所以還是主要執行防區外打擊任務)

至於“機動性”就更沒有辦法兼顧,空空導彈末端機動能力甚至達到60G,現代戰鬥機能夠承受的載荷也就9-10G,依靠機動性來躲避敵方防空導彈,並不現實。所以,從反方向推論,也不可能主要去兼顧“超音速”和“機動性”這兩個參數來建造大型戰略轟炸機。

飛翼的氣動佈局,主要還是在隱身性能上突出,氣動效率倒不是很高,尤其是在起飛和著陸階段,飛控需要對升力進行比較複雜的控制,這也導致了飛翼氣動佈局的研製難度。美軍的B-2就曾經因為傳感器事故而導致在起飛階段墜毀,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這種大型飛翼氣動佈局的設計難度之大。

對於現代戰略轟炸機來說,核心任務其實就是2個,執行“對敵防區外遠程打擊”(儘可能裝大彈藥)還有就是“核威懾巡航能力”(續航能力盡可能長,儘可能降低被敵方探測到)。所以,正因為這兩個任務,飛翼氣動佈局才是相對下最為合適的。當然,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好的氣動佈局出現,但如今對比來看,暫時並沒有特別好的替代方案。

以上為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深入討論。

軍事天地


很明顯,傳說中的轟20就是飛翼造型,答案就在今天航空工業今天發佈的宣傳片裡。

19年前的今天,美國用一種四發、飛翼佈局的隱形轟炸機悍然轟炸了我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我3名同胞犧牲。19後的今天,航空工業在一則宣傳片的末尾用這樣一個畫面揭示了我國下一代轟炸機的樣子:雖然蒙著面紗,仍能分辨出這也是一種沒有尾翼的飛翼佈局隱形轟炸機…與轟炸我使館的美國轟炸機如出一轍。在強敵的壓力下,我們倔強的活成了我們曾經羨慕的樣子。

飛翼佈局仍然是兼顧航程載荷性能氣動性能和隱身性能的最好佈局,也是大型轟炸機最適合的方案。近期某官方雜誌和沈飛的內部刊物上流露出一種中型超音速隱身轟炸機的方案,使很多軍迷和網友以為這就是中國未來轟炸機的樣子。

該雜誌是我國官方舉辦的雜誌,有一定的權威性,所以這個封面給很多軍迷“欽定”的感覺。
而近期網上流傳甚光的沈飛內部刊物(鶻鷹神話)



中的這張照片中那個隱身特徵明顯的機頭模型與上圖《航空知識》封面遙相呼應,我國下一代隱身轟炸機“呼之欲出”。

筆者覺得這個所謂的中型超音速隱身轟炸機不太靠譜,應該是我國軍工企業眾多驗證方案的一種,原因如下:

1、按照我國嚴格的保密制度,如此重要的機型資料不可能如此大肆傳播,列位想想殲20,還有其他重要型號,這樣曝光過嗎?

2、網上曝光的這個超音速隱形轟炸機方案,顯然是一種起飛重量40-50噸的戰術轟炸機,為了追求超音速性能,機身扁平,造成內置彈倉尺寸有限、機內燃油有限而且造價肯定不菲。一個作戰半徑不足2000公里、不能內置大型巡航導彈的隱形轟炸機跟殲20相比有什麼優勢呢?空軍有什麼理由採購呢?

所以,筆者愚見,這個玩意應該沒什麼下文了。

如不出意外的話,上圖才是轟20的樣子。一種四發、飛翼佈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航程超過一萬二千公里、載彈量超過25噸的戰略大殺器。希望有一天,我們的轟20“誤炸”了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美國的青年們到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門前抗議,而我們的外交官聳聳肩、擺擺手對“誤炸”表示遺憾。然後我們的遠程巡邏機在夏威夷空域撞掉美國的伴飛戰鬥機,而我們的外交官還是聳聳肩、擺擺手表示遺憾…我覺得最好的報復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我是墨墨觀察,不一樣的視角給你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公元二零一八年五月八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向全國發布了為期5分3秒的三維宣傳片《大國起飛》,宣傳片以獨特的視角向國人展示了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的中國各型重要軍民機型,從轟-6、運-7、運-8、殲轟-7到空警-2000、ARJ-21支線客機、C919大型客機、AG-600水陸兩棲飛機、運-20。

最最重要的是宣傳片結尾有一個靜止8秒的大彩蛋——“THE NEXT......”

為此,立刻引發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很多人評論稱這或許就是中國最新型的戰略隱形轟炸機——轟-20。

目前,中國的戰略空軍的四位成員分別為:殲-20、運-20、直-20和轟-20,其中,轟-20最為“好事多磨”。

據以往的國內外各類消息稱,轟-20很可能為了兼顧超音速突防能力和高機動性而不採用飛翼結構設計,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而在數天前,中國國內某媒體也爆出了中國的另一款隱形轟炸機——轟-17,兩者僅僅相差數日。

據業內專家稱,轟-17很可能是戰術隱轟、轟-20則是戰略隱轟,兩者可形成較完美的高低搭配。但是,兩者都不是採用的平直前緣飛翼佈局,採用的是前緣雙後掠飛翼佈局,這種佈局這完全符合中國空軍的戰略發展方向。

倘若如此,題目所問的飛翼結構指的就是前緣飛翼佈局,轟-20採用的是之完全不同的雙後掠飛翼佈局。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中國的轟-17和轟-20是完全摒棄了美國B-2和B-21隱轟的常規設計理念,而是秉承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理念。該飛翼佈局與美國的X-47B隱身無人機還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那麼,我們可以斷定中國的轟-20戰略隱轟是“極具特色”的。

綜合以往的眾多消息,轟-20將會裝配4臺渦扇-10或渦扇-18型航空發動機,有效載荷不低於30噸,能夠攜帶中國最先進的CJ-20巡航導彈(核常兼備),擁有不低於13000公里的遠程巡航能力和高隱身性能(含物理隱身),擁有了從中國沿海起飛可直接飛抵大洋彼岸並發動戰略打擊的能力。


墨墨觀察


從5月8日中航官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發佈的名為《大國起飛60載征程 今朝圓夢:慶祝中國航空工業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研製生產基地創建60週年》的宣傳片中可以看到,轟-20採用的正是飛翼佈局。

但轟-20的飛翼佈局和B-2/B-21的經典飛翼佈局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從視頻截圖中被蒙布覆蓋的那架飛機的折線前緣可以看到,轟-20採用了雙後掠前緣飛翼佈局。

這種佈局被飛翼大家諾格公司稱為“折邊風箏”(cranked kite)。諾格公司在研究下一代飛翼無人機和有人駕駛轟炸機的佈局時研究了菱形飛翼(被諾格叫做風箏-kite)和傳統飛翼的優缺點,發現菱形飛翼的機身較長,利於佈置武器彈艙,且後緣升降副翼具有較高的俯仰操縱力矩,但由於翼展較小,升阻比不高,影響了航程表現。諾格的X-47A無人機就採用了“風箏”飛翼佈局。

傳統飛翼的優缺點正好和“風箏”相反,具有極佳的氣動效率,但由於機身較短導致俯仰操縱不利,不適合被用作艦載無人機。所以諾格就綜合兩種飛翼的特點設計出了“折邊風箏”飛翼,然後使用在了X-47B艦載無人機上。該佈局在我國被稱作雙後掠前緣飛翼佈局。

雙後掠前緣飛翼佈局通過較長的機身和展弦比較大的外翼段實現了較好的俯仰操縱特性和較高的巡航效率,使轟-20在具有良好載荷/航程能力的同時有更好的低空高速地形跟蹤飛行品質。基本上可以說明轟-20比B-2更加重視低空突防能力,為此不惜稍微犧牲隱身性能。此外,從轟-20的飛翼佈局看,該機基本不具備超音速能力。

總之,不管是傳統飛翼還是“折邊風箏”,都屬於飛翼。


新防務觀察


首先必須承認,作為局外人,我們的所有答案都是猜。不釆用飛翼部局,這一切皆有可能,畢竟我國的風洞設施建設世界第一,完全以支撐任何升力部局的實際驗證,但做為當今的戰略轟炸機,首先面對的並非是超音速突防和其機動性能,其性能定位首先必須考慮的是大航程和最佳隱身性能!當然在此基礎上魚與熊掌兼得,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未來的轟20所承擔擔的任務和其所面臨的戰場環境,決定了它必須首先考慮大航程。轟20未來的任務在我國現有裝備基礎上,將是遠離基地的戰略打擊及戰略巡航。在我國空軍已經裝備大量轟6系列轟炸機及東風26導彈的成建制列裝條件下,未來的轟20在距岸六千公里範圍之內沒有它的主要戰場,它的威懾和打擊目標在潛在敵人的本土及其附近地區,所以它的首要設計指標必然是大航程。具體到不空中受油的作戰半徑,應在轟6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外,也就是在6一7千公里之間,總航程應至少1.4萬公里,當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越遠越好了。


轟20未來的戰場環境決定了最佳隱身性能是其必須具備的選擇,當今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對空態勢感知能力越來越強大,除其天基系統外,地基海基大型雷達的探測距離已經超過六千公里。有人可能認為它的這個探測距離的目標在高空,我們的轟20就可以低空突防。但這隻在近距離低空突防可以,遠程奔襲就必須保證耗油的經濟性,只有在8千米以上高空才能做到這一點。低空飛行空氣阻力大增,耗油率則也相應大幅增加,轟20將無法進入戰場,所以隱身性能是轟20的必然選擇。


至於題主所說的兼顧超音速性能,就只能在我們的技術條件足可以支撐情況下,確實是個不錯的選項,這對執行任務的及時有效和撤出戰場都是個很大的助力。但這必須是在技術條件足可支撐的情況下才能實現。而其機動性能,作為轟20戰略轟炸的大型飛機,將永遠都不會考慮。因為這種大型飛機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跟戰鬥機及其空空導彈拚機動性,倒不如考慮一下轟炸機的自衛能力,例如在其機翼等可能部位裝備內置式自衛裝備來應急。


鐵嶺鋒


轟20轟炸機必然會採用飛翼式的結構,因為轟炸機不需要戰術上的機動性,他不需要進行高機動式的設計,試想,一架數十噸上百噸重的轟炸機,如何機動才能躲過一發空空導彈呢?顯然,對於轟炸機而言,防區外打擊,通過隱身壓縮敵人的探測距離,然後實現率先打擊是更加重要的。

圖為轟20和殲20戰鬥機編隊飛行,轟20很可能就是圖中的樣子。


從中航科技的宣傳片中,在片尾有一個意味深長的THE NEXT的畫面,裡面有一架翼展非常大的飛機被蒙在蒙布之下,體現出非常典型的飛翼式飛機的佈局,而對於我國而言,能夠引發關注的新型飛機,也就剩下大型轟炸機沒有露面了,轟20轟炸機作為我國未來空天一體的打擊體系一員,他採用飛翼式的隱身設計是理所應當的,至於超音速,對於這樣的轟炸機來說是可以捨棄的。

轟20使用的S型彎道式進氣排氣設備都已經交付給西飛了。


對於一架飛機來說,翼面越多,隱身越差,這也是為什麼飛翼式佈局對於隱身非常有利的原因,從隱身角度來看,任何突出于飛機翼面的設備都是雷達的反射源,比如垂尾,所以飛機最好的隱身是沒有垂尾的,第六代戰鬥機的很多設計也都是無垂尾的設計,這就是為了縮小雷達反射面積,同時,飛翼式的飛機可以把雷達反射信號朝向兩個方向集中反射,進一步降低了被發現的概率。

意味深長的THE NEXT下隱藏的是一架飛翼式佈局的飛機,而且還有揹負式的進氣道。


再者,轟20轟炸機最新的製造消息是,他的發動機近氣排氣設備剛剛交付,那是一種S型彎道式的進氣排氣設備,他可以埋入機體之內,是飛翼式佈局飛機揹負式進氣道設計的必要設備,也是飛翼式飛機的一大特徵,更是隱形轟炸機的特徵。所以,兼顧這麼多的信息,如果我國的轟20不是這樣的飛機,那麼顯然是不可能的。

飛翼式佈局是最好的飛機隱身外形設計,起碼目前是這樣,圖為美國的B2轟炸機。


再有,轟20轟炸機今後的作戰範圍雖然很大,但是也是大都以我國境內為基地的,作戰區域都是在周邊的環境下,在這個環境中,他可以得到完整的航空支援和掩護力量,完全沒有必要加上昂貴的超音速性能,其實,如果我們看一看我們手裡的航空發動機也能明白,要讓一架噸位超過過大的大型轟炸機飛出超音速來,而且還不能啟動加力推力,畢竟要隱身,用4臺發動機的話,這樣大推力的發動機我們是沒有的。

俄羅斯的PAK-DA轟炸機也將會採用飛翼式佈局,圖為其可能的外觀設計。


何況,超音速對於轟炸機的紅外隱身信號有破壞,所以與其追求一個昂貴、高難度、破壞隱身還不切合實際的超音速,還不如好好的做好隱身工作,其實,飛翼式的隱身轟炸機已經成為潮流,就連俄羅斯的PAK-DA轟炸機也是採用的飛翼式佈局,我們又為什麼不用呢?


海事先鋒


題目的說法是錯誤的,轟20肯定會用飛翼結構,不會走超音速和高機動性的路子,那是毛子走的路,是邪路,你要知道,中國最大的美軍粉是軍工屆,我們一直是摸著美帝過河😏

轟20本身的定位和目標就是遠程戰略隱身轟炸機,核心優勢是長航程和極強的隱身能力,超音速和高機動性是完全不必要的,亞音速才是長航程的好夥伴,而飛翼也是目前最好的隱身結構,所以B2的隱身能力比F22好得多。

題目提到的超音速和機動性對於新一代戰略轟炸機來說都是不合適的路子,因為超音速和機動性的論調還是停留在以前的超低空超音速突防的思路上,在如今越來越先進和密集的區域防空體系來說,這無疑是送人頭,只有極好的隱身能力和極大的航程,才能有效打擊美帝西海岸,甚至東海岸(投擲帶核彈頭的遠程隱身型巡航導彈),超音速飛不了那麼遠,不用飛翼結構的話更無法悄無聲息的突破美帝和盟友的強大防空圈,所以對於中國來說,一款跟B2類似的飛翼結構的亞音速遠程隱身轟炸機才能擔負起對美帝戰略打擊的重任,其他路子都是邪路!!!


jexie


現在,低空高速突防面對射程越來越遠、機動性能越來越高的防空導彈,已經很難有較大的把握實現突防。即使超音速飛行性能好、中低空機動性好的戰鬥機,在防空導彈面前也是提心吊膽,例如不久前以色列空軍的F-16I在敘利亞就被並不是多麼先進的防空導彈擊落了。而像B-1B,低空突防也才剛剛超過音速,要想躲避現代化的防空導彈很困難。

這樣一來,最有效的突防手段還是隱身。而對於戰略轟炸機來說,最好的隱身外形就是飛翼式佈局,所以美國現役的B-2A和下一代B-21均採用飛翼佈局。中國航空工業宣傳片裡出現的這架新機採用的是飛翼佈局,因為幕布勾勒出的外形沒有垂直尾翼的痕跡,說明是以隱身為主要突防方式。如果要兼顧超音速性能,那麼在設計上就要犧牲隱身性。如前所述,戰略轟炸機的超音速性無法和戰鬥機相比,意義並不是特別大。此外,兼顧只會導致兩種性能都不好。(S)


聯合防務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航工業宣傳片結尾的the next明顯是我國的下一代戰略轟炸機,並且很明顯的採用了飛翼式佈局。



而所謂的為了超音速與機動性,拋棄飛翼佈局,想啥呢?

轟炸雞要個屁的機動性......你難不成還打算用轟炸機做個眼鏡蛇,做個落葉飄?

第二飛翼佈局與超音速並不矛盾的。而且優點多多

第一點機身和機翼融為一體,這就帶來了非常高的升阻比。同樣的滯空時間,或者同樣的起飛重量飛翼式佈局,需要的推力更少。

第二b2幽靈戰略轟炸機確實是不能超音速最高飛行速度僅有0.95馬赫?

僅有兩個字話著重號,0.95馬赫一馬赫,速度差多少?其次,b2幽靈戰略轟炸機是不能超音速,但是你又不看它的後掠角?


再看看他的設計有多肥?

想要超音速的飛機,就沒一個胖的,很明顯b2也是受到了時代的侷限性。還是那句話,美國的系統從來不怎麼滴,無非就是力大磚飛

所以說我國的h20,大概率的使用雙後掠機翼,(單翼後掠角度的話,阻力忒大,雙後掠角並加上更深厚的氣動設計能力



是可以實現超音速飛行的。

(大概就是上面這張飛機的佈局,但是後掠角度還要再大一點,以儘可能的減少阻力。

畢竟飛行器設計還是要遵循面積律的。

(飛行速度超不了音速怎麼辦?答曰再拉長點兒唄。實在不行也算個變後掠翼佈局

求關注,😞這粉絲有段時間沒動過了😞難受😂


嘯鷹評


轟20使用什麼具體構型在沒有真機面世之前是很難猜測的,不過有一點不能陷入別人的思維模式。美國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是飛翼結構,並不代表著以後所有的隱形戰略轟炸機都要模仿它的結構。



首先美國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的缺點也有一大堆,譬如它的機動力就非常差,起飛降落是的控制力也不好。當然它的隱形性能遮蓋了它的眾多不足,不過它真的不是一款經濟實用的好產品。美國對它的使用也是有著許多無奈的,每次任務的隱形塗層就夠維護人員忙活半天的了。



對比美國的B2中國未來可能的轟20肯定要避免它的這些缺點,儘量保留一些它的優點。當年殲20的鴨翼佈局不就被吐槽的無以復加麼,可是當殲20正式服役以後充分證明了鴨翼也是可以有著良好的隱身性能的。這也充分證明了走自己的路,結合參考各方的研究成果發展有自己特色的裝備,不能老是跟到別人屁股後面跑,而是要集成創新搞出自己的成果。



超越創新就是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彎道超車走到世界的最前沿。中國的高鐵系統不就是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過程中實現超越的麼。相信中國的航空工業必定會拿出一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並且獨樹一幟的轟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