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城市是文明的精華,人類是城市的靈魂。說到江油,詩仙李白是這座城市繞不開的話題人物,人與城,和諧共生。

公元701年,李白在江油出生並生活了24年,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留下了大量的不朽詩篇和遺址遺蹟,鄧小平同志為江油親筆題寫“李白故里”,江油歷史文化的厚重可見一斑,厚積薄發,大有可為。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山水相依江油城

時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一帶一路”戰略如火如荼,歷史的積澱與現實的機遇在這裡完美交織,機遇萬千,只爭朝夕。

如何打好李白這張歷史文化名人牌?如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如何讓全域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中共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周濤分享了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周濤書記帶隊開展“下沉摸實情”督導工作

四川發佈記者:江油工業起步於國家“三線建設”,八十年代中後期以絕對的發展優勢推動江油“撤縣設市”,支撐江油創造了經濟總量佔據綿陽“半壁河山”、兩度躋身全省“十強縣”的輝煌歷史。“九五”時期及之後,江油工業發展受國企改制、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發展步伐放緩。下一步,江油如何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當前,江油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向中後期邁進的關鍵階段,傳統工業佔比達2/3,既要靠工業主導增長,又急需推進轉型升級。我們將毫不動搖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發展戰略,強力攻堅“工業大會戰”,力爭今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利潤增長12%,“兩新”產業佔全市工業比重達到35%。

抓大招商突破。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當前工業發展的“頭號工程”,從5月起,集中以市級領導帶隊的五個專項工作組力量和四個月時間實施“百億級工業項目招引攻堅行動”,引進2—3個百億級“兩新”產業項目,力爭年底前落地建設,為江油工業提升經濟能級、優化產業結構,形成現代產業體系的主體支撐打下堅實基礎。

抓大創新驅動。我們將牢固樹立“只有落後的產品,沒有落後的產業”理念,立足特鋼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積極組建工業研究院,運用特鋼聯盟合作優勢,著力重大技術攻關、知名品牌打造、龍頭企業培育,加快形成以新材料產業基地和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為主導產業的新工業體系。

抓大園區建設。按照《江油工業空間佈局和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5)》規劃,將大力實施“集群佈局、集中突破、集約服務”發展舉措,以市委工業強市領導小組為總攬,與“一區多園一走廊”產業佈局下的工業園區和鄉鎮工業集中區“五統籌三協同三優化”模式銜接,形成“2+1”大抓工業機制;突出工業園區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引領作用,發展一批鄉鎮特色產業園,形成“1+N”全面發展格局。同時,完善工業集中區道路交通、物流運輸、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抓好以項目落地審批為重點的行政服務機制改革和作風治理,壯大和用好工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百億基金”,加快建設2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拆遷儲備項目用地2000畝,不斷提升園區平臺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李白故里江油

四川發佈記者:如何處理好工業發展與環保整治之間的關係?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近年來,我們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手抓、兩手硬,集中開展燃煤鍋爐、附子加工、“散亂汙”企業、鈣粉廠礦等專項整治行動,淘汰落後產能170萬噸,整治“散亂汙”企業318家,關停碳酸鈣加工企業近90%,中央和省環保督察轉辦案件、移交問題191個已整改完成170個,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正逐步改善。

加強環保執法,抓好監管落實。堅持專項行動與日常監管相結合,督促企業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節約能源、清潔生產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完善環保基礎設施設備,依法嚴厲查處屢查屢犯、偷排偷放、超標排放和故意不運行環保設施等環境違法行為。實現保護與發展相輔相成、綠色與建設互助共濟、生態與繁榮齊頭並進。

嚴格項目審批,完善政策保障。堅守生態紅線,嚴把工業產業政策關、建設項目規劃佈局關、汙染物總量關、燃煤總量關,對不符合綠色發展標準的項目堅決“零准入”。同時,針對一些工業企業在發展初期因規模較小、產能較低、資金較少,無法建設完善環保設施設備的情況,積極創新補償機制,提供政策傾斜,幫扶企業加大環保投入,推動可持續發展。

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綠色發展。按照“關閉一批、治理一批、規範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對工業發展堅持管理與治理相結合、集中治理與佈局調整相結合、升級改造與結構調整相結合,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一條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融共贏的工業發展新路。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周濤書記走訪慰問離退休老幹部

四川發佈記者:根據公開的計劃,今年,江油全市要實現40個貧困村退出、5797名貧困人口脫貧,脫貧人口比去年大幅增加,貧困村退出數量佔全市總貧困村數的52%,而且大多是區位和基礎條件較差、貧困程度較深的地方。目標已定,如何完成?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2016年,江油位列全省片區外非貧困縣考核第一名,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2017年成功承辦全省“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廣暨扶貧移民宣傳培訓會,縣鄉村三級社會扶貧模式得到國扶辦、省扶貧和移民局的高度評價。

構建區域扶貧“大格局”。堅持“基礎先行”與“產業造血”並舉,更加註重北部山區整體脫貧,每村投入500萬元資金,加快推進以山區和丘區水、電、路、氣、網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破解區域發展瓶頸。大力實施“六次產業”發展、產業扶貧攻堅、生態循環農業促進、品牌建設提升、農村“雙創”示範、文化傳承引領“六大行動”。

狠抓脫貧質量“大提升”。堅持“脫貧摘帽”與“提質增效”並舉,更加註重已脫貧群體的持續幫扶,開展全方位、常態化“回頭看”“回頭幫”,分類落實個性幫扶方案,堅決防止返貧。做大做強、管好用活“四項基金”,堅決防止因病、因學、因災返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幸福美麗鄉村建設。

凝聚社會扶貧“大合力”。堅持“黨政主抓”與“社會共促”並舉,更加註重用好社會資源,激發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對幫扶力量進行再充實。進一步完善和用好“1335”社會扶貧模式,強化“網上對接、網下幫扶”,引導更多工商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投身扶貧攻堅,形成強大合力。

力促工作作風“大轉變”。堅持“正風肅紀”與“建章立制”並舉,全面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在解決扶貧領域作風問題的同時,更加註重建立完善制度機制,完善並逗硬執行綿陽脫貧攻堅46條硬措施及江油10條措施,使包扶幹部紮在村子、撲下身子、挑起擔子,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周濤書記檢查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四川發佈記者:旅遊是惠民互動的消費型行業,江油提出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如何打好李白這張牌?如何讓全域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旅遊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顯著特徵,江油是偉大詩人李白的故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川秀美,是大九寨旅遊國際環線和三國蜀道文化國際旅遊線路的重要節點,李白文化、紅色文化、哪吒文化、火藥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

近年來,江油堅持“生態統籌、景區支撐、產業融合”發展理念,以全方位拓景擴容推動全時域觀光體驗,全市旅遊業實現快速發展。2017年,全市接待遊客736.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4%、22.3%,帶動就業4.5萬人。當前,我們更加註重全景式規劃、全產業融合、全區域管理、全方位服務,推動旅遊業從分散式景區旅遊向全域一體化方向發展,為全面決勝脫貧攻堅、率先建成小康社會、滿足群眾美好生活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著力多業融合,推進產品供給優質化。大力實施“旅遊+”和“+旅遊”,促進文農林旅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綿陽華夏曆史文化科技產業園、李白文化產業園二期、靛池公園,中華洞天、青龍峽漂流二期等旅遊項目建設,有效提供文化旅遊、度假旅遊、體驗旅遊、城市旅遊等系列高質量旅遊產品和服務,穩步帶動餐飲住宿、交通運輸、工藝品等產業,有效促進就業崗位增加、創業創意集聚、群眾收入提高。

著力基礎建設,推進資源配置均衡化。北部山區是我市貧困村較為集中的區域,為改變山區貧窮落後現狀,加快“北部山區生態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以東雁路改造升級為契機,著力改善山區旅遊通達條件,為北部山區開發旅遊產業,促進山區群眾脫貧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著力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我們將圍繞“一核四片兩環”全域旅遊佈局,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試點,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將自然資源、村民資產、市場資本、政府資金整合起來,投入鄉村旅遊發展,全力打造以百年好合愛情谷、中國海棠產業園、新安農業公園等為核心的“農旅融合示範園區”和青蓮—西屏—香水、武都—大康—含增、新安—貫山及塔九路沿線的“鄉村旅遊示範帶”,吸引遊客體驗消費,吸納群眾就業創業,推動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致富。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特色小鎮(農村面貌)

四川發佈記者:江油興起在漢代文明,不斷改革發展,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江油在深化改革方面將有哪些新的突破?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自啟動全面深化改革以來,經過近5年的努力,江油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在政務服務、投融資體制、農村產權制度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了全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等20餘項國、省改革試點任務,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制度創新成果。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最好的紀念就是把改革進行到底。我們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抓牢重點強突破。堅持“四個有利於”導向,進一步抓好“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和“多證合一”改革,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縮短服務時間,打造便民、高效、廉潔、規範的行政服務環境。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及閒置土地清理處置,推進工業用地彈性管理,健全農村土地綜合利用機制,為江油轉型升級提供要素保障。統籌推進全域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深化基層醫療衛生保障制度改革,鞏固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切實增強群眾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抓牢責任強擔當。嚴格落實“市級領導直接抓改革方案落實”制度,對推進難度大、涉及方面多、利益關係雜的改革任務由牽頭市級領導親自調研、親自協調,切實做到“五個帶頭”(帶頭扛起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改革任務的政治責任、帶頭謀劃部署改革工作、帶頭開展改革調研、帶頭對責任單位督促指導、帶頭抓專項改革方案落實),推動改革任務早落地、見實效。

抓牢督察強落實。按照“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的要求,著力構建以黨委巡察、黨委政府重點工作督察、人大常委會視察、改革辦常態化督察為主的“四察並舉”督察格局,不斷拓展督察工作廣度和深度,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效。同時,建立“清單制+責任制+督考制”信息化平臺,增強改革任務督察的時效性、倒逼性,確保全市改革事項有力推進、全面落實。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周濤書記檢查山區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今日江油 邀您巡禮】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李白出生地》 趙世才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明月島公園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夜色涪江三橋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江油火車站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高鐵從我家鄉過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羅漢堰蛻變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工業園區

中共江油市委書記周濤:揚李白之才,走轉型之路,添百姓之福|《21城·21人》

▲中原愛心小區

四川發佈客戶端記者 何文宗 盧成(圖片由江油市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