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文化習俗」送禮藝術

「文化習俗」送禮藝術

中國是禮儀之邦,一直很注重禮尚往來,送禮習俗自古就有。禮品往往具有普遍人都喜歡,而又不捨得自己掏錢買的特點。送禮是表達自我情感、加深人際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本文只談正常的人際交往,不談行賄受賄潛規則)。

一、送禮的意義

一次成功的送禮背後蘊藏著一種文明與文化。

送禮是一種感情投資,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距離;便於人們的溝通、交流、共識。

有時候,送禮只是一種需要,而價值的大小並不重要。

二、送禮的基本原則

一般說來,對家貧者,以實惠為佳;對富裕者,以精巧為佳;對戀人、愛人、情人、以紀念性為佳;對朋友,以趣味性為佳;對老人,以實用為佳;對孩子,以啟智新穎為佳;對外賓,以特色為佳。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曾經做過一次調查,他們發現:送禮物人和收禮物人關注點不一樣;送禮的人多關注禮物送出的那一瞬間,而收禮的人則關注禮物的實用屬性和長期價值。

這個結論也很好地解釋了一個現象:送擺件的人覺得毛絨玩具、水晶球在拆開包裝的那一瞬間好看、得體、中規中矩;而收到擺件的人腦子裡卻一直在糾結,這玩意兒除了積灰還有啥用?

研究人員還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人們有多愛實用派禮物,他說:吸塵器聽起來非常普通老套沒有存在感,但很多人打心眼兒裡覺得吸塵器是一份很不錯的禮物;第一它可以幫助自己做家務,第二它真的可以用很久。

三、受禮者分類

接受禮物者可分為三類:   

一、高枕無憂型:這種人財力雄厚,送給他們的禮物最好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如名家字畫、古董古玩等藝術品。

二、錦上添花型:這種人物質條件比較好,送給他們的禮物最好是具有生活情趣的,如花籃、葡萄酒等既可觀賞擺設又具有實用價值的生活用品。   

三、雪中送炭型:這種人物質條件不是很豐厚,送給他們的禮物就應該是實用的,如服裝、傢俱等生活必需品。

總之,送禮應以價值而不是價格為前提,才能送出既體面又受歡迎的禮物。

四、禮品分類

1、根據保存的期限來劃分,禮品一般分為兩大類:

一次性禮品,經濟實用。指那些保存時間較短、只能使用一次的禮品,如糖果、鮮花、電影票等。

永久性禮品,禮重意深。指那些可長期保存、反覆使用的禮品,如首飾、圖書、擺件之類。

2、一些常見且比較受歡迎的禮物:  

常用類:菸酒茶、保健品、購物卡等。

擺設類:造型特別的水晶、瓷器等。  

情趣類:水果籃、花籃、巧克力、葡萄酒等。   

藝術類:名家字畫、古董古玩等。   

個人用品類:化妝品、香水、 香薰油、衣服、配飾等。   

家庭用品類:造型別致的茶杯、烹飪用具等。   

文化用品類:書籍、唱片、文具等。

說明:送禮人和接受者之間的關係越親密,可選擇禮物的自由度越大;如兩個人不太熟,則所選的禮物在價值上要有所保留且不帶個人因素。

五、選禮要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

應根據不同的送禮對象、不同的送禮目的,而選擇不同的禮品;針對不同性格、不同地位、不同品味的人,所送禮品也應各不相同;挑選時,要考慮對方的性別、年齡、婚否、習俗、教養、愛好和實際需要等;還應儘量選擇新穎、別緻、富有創造性、實用的禮品;不要選擇會讓對方有壓力的禮品,或是事到臨頭才匆匆的隨便買一件敷衍了事。

1、私人拜訪

給對方帶一些鮮花、水果、特產等物美價廉的小禮品就可以了。

2、赴宴賀喜

可以選擇菸酒茶,或一些高檔精美的禮品送給對方。

3、送白領

通常男士比較喜歡領帶、襯衫、袖釦、皮夾、鋼筆、記事簿、公文包等;女士則大都喜歡鮮花、化妝品、服裝和首飾等。

4、送父母

不管送什麼都會使父母感慨萬分,要是在瞭解父母願望、志趣的基礎上行事效果會更好。

5、送長輩

送禮要表示出自己對其尊重、敬佩等誠意。對於男士可以送一些暢銷書、盆花、茶具、收藏品等;對於女士可以送一些衣料、補品等。

6、送晚輩

既要經濟實用,又要寓意深刻。

7、夫妻間

重在醞釀一種溫柔的情調,其中只要飽含著溢於言表的柔情蜜意,就能夠使對方深受感動。

8、送孩子

應以啟發智力、強壯身體、調動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對於幼兒來說,應該送糖果、卡通玩具、小衣服等。

總之,因人因事因地施禮是社交禮儀的規範之一,禮品的選擇要針對不同的受禮對象區別對待。

六、送禮的時機

送禮不是說送就送、想送就送;送禮要有說詞,要看準時機。

1、喜禮:適合在親友結婚、生子、喬遷、升學、晉級等場合下贈送。

2、賀禮:適合在公司開張、大廈落成、週年慶典、個人做壽、演出成功、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等值得慶賀的日子贈送。

3、見面禮:適合與人初次見面時贈送,或是和久未謀面的親友會面時贈送。

4、慰問性禮品:適合在親朋好友生病、過世的場合下贈送。

5、鼓勵性禮品:適合在表達對對方的表彰、獎勵、理解、支持、勉勵時贈送。

七、送禮的方式

1、送禮的方式

送禮方式大致分為親自贈送、託人轉贈、郵寄贈送等三種。一般來說親自贈送當然是最好的了。

親自贈送禮品,宜在剛剛進入受贈者的客廳時呈遞;不要等到告辭時再送禮,或偷偷留下禮品走人。不貴重的禮物最好進門直接放下,出門也不要提起,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是比較貴重的禮物,沒事求人的話進門就要展示;如果是有事情求人,最好是先說事情,出門時才簡單交代下禮品價值。

展示禮品時應當先向受贈者認真、莊重地講上幾句有關祝賀、問候、送禮緣由之類的話語。必要的話,還應對禮品的含義、特色和用途略作說明。在對所贈送的禮品介紹時,應該強調的是自己對受贈一方所懷有的好感與情義,而不是強調禮物的實際價值;否則,就落入了重禮而輕義的地步,甚至會使對方有一種接受賄賂的感覺。

2、禮品的接受

一般地,對他人精心選贈的禮品是不應拒絕的,可以在接受禮品之前適度地謙讓一下。接過禮品後應當著送禮者的面立即打開禮品的包裝,並且把禮品取出來端詳欣賞一下,並且對送禮者說幾句表示感謝和讚美禮品的話。

如果實在難以接受對方的禮品,可以在對方送禮時當面婉拒解釋並表示感謝;如果因某些原因無法當面拒絕時,也可以在收禮後24小時內親自將禮物退還,或請他人代為轉交,最好再專門寫信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

當我們作為送禮者,送出的禮品遭到拒絕時不要惱羞成怒、或是馬上面露不快;不能使對方為難,而應當從自身找原因。

3、受禮後應當回禮,回禮一般有下述三種形式:

一、用實物作為回贈:可多可少,多的可以是當初受禮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少的則意思到了就好,但不宜與當初接受的禮品等值。

二、用感激作為回贈:收禮後,應抽時間專門寫一封信向對方表達謝意。

三、用“不忘”作為回贈:與送禮人再度見面時,有意識地擺出或使用對方所送的禮物,這是一種檔次最高的回禮。

八、送禮的技巧

送禮之所以稱為藝術,關鍵在於一個“送”字,這是整個禮物饋贈的最後一環。送得好、方法得當,會皆大歡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受禮者不願接受、或嚴詞拒絕、或婉言推與卻、或事後退回,都只會令送禮者十分尷尬。弄個錢已花、情未結,當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只有巧妙的掌握了送禮的技巧後,才能將整個送禮的過程畫上一個漂亮的句號。下面是一些常見的,也是比較有效的送禮技巧:

1、借花獻佛。如果你送的是土特產,就可以說:是老家人捎來的,分給朋友嚐嚐鮮;東西不多、又沒花錢、不是特地給他買的,請他收下。一般來說,受禮者多會收下你的禮物。

2、暗度陳倉。如果你送給朋友的是酒一類的東西,不防免談送字。假借說是別人送你兩瓶酒,來和朋友對飲共酌,請他準備點菜。這樣喝一瓶送一瓶,關係近了、禮也送了,還不露痕跡,豈不妙哉。當然了,這是針對比較要好的朋友,一般人興許會認為你是為了吃他一頓。

3、烘雲托月。有時你想送禮給人,而受禮者又跟你有些過節,不便直接去送。你不妨選受禮者的誕辰婚日,邀上幾位熟人一同去送禮祝賀,那樣受禮者就不會拒絕了。當事後知道這個主意是你出的時,必將改變對你的看法,使關係和好如初。藉助大家的力量達到送禮聯誼的目的,實為上策。

4、移花接木。老張有事要託老劉辦,想送點禮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老劉拒絕。老張的妻子跟老劉的太太很熟,老張就讓妻子帶著禮物去拜訪,一舉成功。事也辦了、禮也收了,兩全齊美。有些事情,直接出擊不如迂迴運動能收奇效。

5、醉翁之意。假如你是給家庭困難者送些錢物,有時他自遵心很強,輕易不肯接受。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說:這東西我家放著也是閒著,讓他拿去先用,日後買了再還。受禮者會覺得你不是在施捨,會樂意接受的。

6、異曲同工。有時送禮不一定要自己掏錢去買,某些情況下人情也是一種禮物。比如,你能同過某些關係買到廠價、批發價、優惠價的東西;當你為朋友、同事買了這些東西后,他們已將你的那份情當做禮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過搭上一點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與送禮一般無二。

九、送禮的注意事項

1、購買的禮物,要將貼於其上的標價籤去掉。

2、通常禮物都是特意的經過包裝,以顯示它是禮物。

3、除非是親自送禮,否則應在禮物上書寫贈送人的姓名或附上便條。

4、送禮也要講門當戶對。送禮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實力,也應該考慮對方的感受;禮尚往來也講究半斤八兩,門當戶對。

5、留意保質期。購買營養品、食品、化妝品等作為禮品,一定要注意產品的保質期,以免出現不必要的尷尬。

6、公務送禮切忌貴重。送禮的關鍵是讓客戶覺得舒服,接受起來沒有壓力。

7、送禮的時候不要太單調,最好有說辭。

8、送禮最好不要送太大眾的。

9、不要送一些不搭邊的禮物。比如人家不愛甜品就不送糕點,不抽菸就不送菸灰缸等。送禮就要送到人家心坎裡,禮物可以不是貴重的,但要讓人家感覺到誠意。

10、態度友善,言辭勿失。落落大方的動作並伴有禮節性的語言表達,才是受禮方樂於接受的。習慣上,送禮時可以謙虛地說:薄禮、薄禮、只是一點小意思!

十、禮品禁忌

1、大多人講究喜禮送雙數、喪禮送單數。

2、一般的6與8比較受歡迎,對於4能避則避。

3、選擇禮物要注重場合:白色常是大悲之色、貧窮之色;黑色被視為兇災之色、哀喪之色;紅色則是喜慶、祥和、歡慶的象徵。

4、給老人不能送鐘錶。

5、給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

6、不能給異性朋友送貼身的用品。

7、不要送舊東西。

十一、給領導送禮的技巧

1、明確送禮的目的。給領導送禮,很多人認為有討好之嫌。正如逢年過節給朋友送禮一樣,為什麼就不能給領導送禮呢?除了逢年過節,平日生活中,也可以給領導送送禮。在職場中,給領導送禮可以加深領導對自己的印象,有助於以後工作的開展。但是,送禮之前要先想好送禮的目的,以便於把握整個送禮過程的導向。

2、選擇送禮的時間。中秋節、春節,這時候大家往往會覺得領導家門庭若市,送禮的人肯定絡繹不絕。所以乾脆就不送了,免得撞車了很難看,其實這時候還是應該去領導家坐坐的。哪怕隨便買點水果去看望,也表示了一分人情。讓領導覺得你懂得人情世故,不是個書呆子。當然了,不要經常去領導家坐,那會讓人很煩。

3、確定送禮的分量。這是個關鍵。如果你不求領導,只是平時的交際,就不要送太重的禮物,不然會讓領導覺得收與不收都難以抉擇。如果有事求領導,可以送重一點。要避免急時抱佛腳,事到臨頭了才送重禮,這樣會讓領導覺得很突兀。

4、送禮的方式。給人送禮有很多種方法,親自上門、託人轉送等。但是給領導送禮,一般會選擇親自送到領導家裡,晚上七八點為宜。當然了,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5、送禮時的說辭。一般來講,不重的禮物進門就直接放下,出門也不要提起,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是比較貴重的禮物且沒事求人,進門就要展示。如果是有事情求人,最好是先和領導說事情,出門時才簡單交代禮物價值。

6、送禮之後。很多人覺得,送禮之後就坐等結果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不然,在送禮之後,最好是第二天就應該打電話或者找領導談談;這樣可以從領導的口風中知道自己事情是否可辦,到時就可以揣摩領導話語的意圖從而見機行事。

送領導禮物的禁忌

1、禮物輕重得當 。一般講,禮物太輕又意義不大,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瞧不起他;尤其是對關係不算親密的人,更是如此。並且,如果禮太輕而想求別人辦的事難度較大,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禮物太重又會使受禮者有受賄之嫌;特別是對上級、同事更應該注意。除了某些愛佔便宜又膽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很可能會婉言謝絕;或即使收下也會付錢、要不就日後必定設法還禮,這樣豈不是強迫人家消費嗎?如果對方拒收,你錢已花出留著無用,便會生出許多煩惱。因此,禮物的輕重應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爭取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多花錢、辦好事。

2、送禮間隔適宜 。送禮的時間間隔也很有講究,過度頻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送禮者或手頭寬裕、或求助心切,便因而時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門去;有人以為這樣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細想起來,其實不然。因為你以這樣的頻率送禮目的性太強;另外,禮尚往來,人家還必須還情於你。一般來說,以選擇重要節日、喜慶、壽誕送禮為宜;送禮的不顯得突兀虛套,受禮的收著也心安理得,兩全其美。

3、瞭解風俗禁忌 。送禮前應瞭解受禮人的身份、愛好、民族習慣,免得送禮送出麻煩來。例如,不要送鍾,因為鍾與終諧音,讓人覺得不吉利;對文化素養高的知識分子送去一幅蹩腳的書畫就很沒趣;給伊斯蘭教徒送去有豬的形象作裝飾圖案的禮品,可能會讓人轟出來。

十二、古代送禮習俗

「文化習俗」送禮藝術

古人送禮不單單是送一樣東西,對於如何送禮、送什麼禮都有著深刻的理解,並且良好的運用於生活。

在古代,書籍、武器等物品是很受大家喜愛的禮物。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是古代送禮的至高境界。

古代情人間送禮,禮物越貼身,情人愛越真。一般來講,手巾、玉佩、腰帶、髮簪等都是很常見的了;女子有時也會給男子送一撮自己的頭髮,表達自己的愛慕。

有文化的人就選擇寫詩,詩歌能表達的感情比任何禮物都豐富,實用又萬能。

十三、近代送禮形式的變遷

1、50年代一筐饅頭回孃家。在物資極其匱乏的年代,送禮是以食物為主,能吃上白麵饅頭就已經是不錯的禮物了。

2、60年代紅寶書走遍天下。《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語錄》、《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等都是送人的好禮物。

3、70年代三件寶物才算鐵。最常見的是毛巾、瓷茶缸、紅袖標之類的禮品;這些東西上面都印著紅星,還有抓革命、促生產等字樣。

4、80年代拎包點心走親戚。送禮以食物為主,自家蒸的饅頭、炸的果子、點心等;除此之外白糖、茶葉也是很好的選擇。

5、90年代菸酒從來不分家。食物不再是稀缺品,生活逐漸富裕,最主要的禮品是菸酒。

6、00年代送禮就送保健品。各種保健品、家用電器進入禮品的行列,從腦白金到黃金搭檔的廣告,佔領了一個時代的廣播和電視。

7、10年代數碼不夠再送卡。送禮開始講究品位,電子產品比如手機、相機、DV、筆記本電腦等成為新寵;此外,具有文化內涵和收藏價值的書畫作品、瓷器、玉器等也成為佳選;還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禮品:購物卡,以方便收禮者使用。

8、現在禮品更是五花八門。文玩古兵、電子產品、創意禮品、高檔套裝禮品、茶具禮品等等。其中,電子禮品在智能性上更加優化,其它禮品在包裝上更加吸睛。

十四、中國部分地區送禮習俗

1、北京

北京人送禮注重情義,一般去拜親訪友時都會送一個點心匣子,裡面裝的是精製的果脯、甜點。點心的面上又刻有福、祿、壽、禧、貴、祥、和等八個字,寓意著吉祥;小小的一份禮,透著濃濃的人情味。

2、上海

上海送禮講究時尚和實用,單單好看不行還得實用,否則送過去也沒有任何意義。一般可以選擇送一些新潮的玩意,這樣很容易讓對方覺得有意思。比如,可以送一些好看的陶瓷盤碟、瓷磚相框等,好看又實用。

3、廣東

在廣東去親戚朋友家手上一定不能空著,在粵語中空即代表著兇,空手來就等於兇來,是很不吉利的。廣東人送禮圖的就是一個吉字,像水晶桔樹、如意項鍊之類的送給朋友,就代表著長久祝福。

十五、國外的送禮習俗

1、美國

。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簿。美國人收到禮物時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嚐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禮物講究包裝,外表富麗堂皇,裡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裡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穎巧克力糖而已。

2、德國。德國人喜歡送禮,不僅生日婚禮送,親友聚會也送;不僅對親朋好友送,夫妻父子也互送。但是,德國人送禮講究經濟實用,不在乎錢多錢少,只在乎情深意濃。有時一束鮮花,有時一盒巧克力,再者一盒中國茶葉,送者不覺吃力,受者受寵若驚。德國人接受禮品後都會當面打開並表示感謝,主人還樂意把收到的禮品都擺出來,像是禮品大展覽。富客不以禮厚而自喜,窮客也不以禮薄而自卑,主人更不會因禮重禮輕而把客人分為三六九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