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陰虛體質的人在飲食和生活中要注意什麼?

劍漂亮騎士


陰虛體質如何調理呢?我們從“五維養生法”來簡單論述一下。

第一,心性。陰虛之人脾氣一般比較急躁,經常心煩,易怒,稍微不順心就發火,這就是中醫說的陰虛火旺。有條件者可以經常去安靜的郊外,或者風景優美、遊人不多的地方徜徉。日常生活中,減少不必要的爭執,注意控制情緒,遇到事情的時候要保持冷靜。順境時不張狂,逆境時不頹唐。可以練練書法,找朋友們下下棋,怡情悅性。遵循《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養神大法。

第二,運動。陰虛火旺者,身體內虛火較多,不適合做大量運動。因為汗液多是由津液所化生,出汗過多,會使陰液更加虧虛。可以選擇游泳、太極拳、八段錦、在樹林或河邊散步等比較悠閒的運動方式。陰虛之人,尤其不適合在三伏天太陽下運動,因為出汗多了耗傷陰液,從而會加重陰虛症狀。

第三,飲。陰虛火旺者適合喝菊花茶。菊花味道甘苦,藥性屬於寒性,具有很好的散風清熱、清肝明目、解毒消炎作用。菊花生在春,長在夏,收在秋,藏在冬,所以它得了春夏秋冬四季之氣,可以補我們的肺和腎。口乾如火者,再加幾顆麥冬;眼睛發乾者,可再加一勺枸杞子。

第四,食。在飲食方面,陰虛者注意不要食用熱性食物,比如:辣椒、羊肉、狗肉、孜然、白酒、幹炒堅果等。陰虛者宜常吃下列食物:

1.銀耳。可以滋陰養胃、生津潤燥。

2.梨。有生津、潤燥、清熱作用,對肺陰虛或熱病後陰傷者最適宜。

3.鴨肉。清代名醫王士雄說,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養胃生津”。民間也認為鴨肉是最理想的清補之物,陰虛體質者宜食之。

4.牛奶。具有滋陰養液、生津潤燥之功效。

5.西洋參。西洋參性涼,滋陰補氣、清熱生津,補而不燥。

6.阿膠。它是血肉有情之品,既能補血,又能滋陰,只是近年來價格昂貴,且假貨很多,購買時需注意辨別。

7.懷山藥。民國中醫張錫純說:“山藥之性,能滋陰而能利溼;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且其含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他的多個方子,就是用懷山藥健脾滋陰補虛。此外,綠豆、藕、大白菜、黑木耳、銀耳、豆腐、甘蔗、梨、西瓜、黃瓜、百合等,這些食物多甘寒性涼,都有滋補機體陰氣的功效。

第五,特色中醫調理。

1.穴位調理。具有補陰作用的穴位中,有三個穴位很常用:太溪、三陰交、照海。這三個穴位在小腿或腳上,不用求人,自己操作即可。按摩這三個穴位,可以滋養陰液,改善陰虛體質。照海穴在內踝高點往下,正好是在骨縫當中。為什麼叫照海?有什麼寓意嗎?照,照射的意思;海,就是大水。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點揉照海穴專門清虛熱。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按摩點揉此穴,可以補肝經、脾經、腎經之陰。太溪穴在我們內踝高點往後和跟腱後緣之間的中點(凹陷處)。在這裡,太,就是大的意思;溪,就是溪流。之所以叫太溪穴,是因為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太溪是腎經原穴,太溪補一經之陰,就是補腎陰,它是足少陰腎經的腧穴和原穴。

2.特色中藥調理。用中藥調理,需要仔細辨證每個人的體質。在陰虛者中,最常見的有心陰虛、肺陰虛、腎陰虛。

當出現心悸、胸悶、失眠、多夢、健忘、盜汗、心煩、手足心熱、口乾咽燥、舌尖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時,說明我們的心陰虧虛了,不能濡養心臟,導致心主血脈、神明等的功能減退。有的表現在更年期綜合徵,有的表現在腦部血液供應減少,出現心腦血管疾病。藥物參考:天王補心丹。

有的朋友出現乾咳、痰少、咽乾、聲音嘶啞、口燥、手足心熱、盜汗、便秘、苔少質紅少津、脈細而數或咯血等,這說明是陰虛肺燥。應養陰潤肺,佐以清肺熱調理。藥物參考:養陰清肺丸、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

當出現五心煩熱、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兩顴潮紅、口乾舌燥、盜汗、舌紅少苔等陰虛內熱症狀時,說明是腎陰虛了。如何調理?大家都知道一個補腎名方“六味地黃丸”,很多人把這藥當成補腎壯陽藥,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這是宋朝兒科太醫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中寫到的一個方子,原名地黃丸,他的初衷,原不過是用於治療小兒的“五遲之症”,即小孩子“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等症。乾隆年間太醫吳謙在《醫宗金鑑·幼科心法要訣》中說:“小兒五遲之證,多因父母氣血虛弱,先天有虧,致兒生下筋骨軟弱,行步艱難,齒不速長,坐不能穩,要皆腎氣不足之故。”錢太醫沒想到的是,他研製的六味地黃丸會在後來成為滋陰補腎、養生保健的千年良藥。此外,治療腎陰虛常用藥,還有知柏地黃丸、左歸丸等。也可以服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清瀉肝膽火氣。

無憂在此提醒大家,辨對體質養對生,是首要的問題。首先要搞明白自己的體質,再採取不同的養生保健之道。現在,廣告裡、商店裡,宣傳的滋補品保健品很多,忽悠人的也不少,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

(燕趙都市報 無憂/文)


燕趙都市報


陰虛體質是指臟腑陰血虧虛,陰不制陽,而出現體內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的證候,常表現為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或顴紅,心煩易怒,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口乾,皮膚、頭髮乾枯,舌幹而紅、少苔,甚至光滑無苔,脈細數。腎陰虛還會出現腰膝痠軟,目乾澀,視物模糊,耳鳴,健忘目眩。陰虛多見於熱性病後期或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糖尿病、甲亢、癌症等。有原發性疾病應到醫院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這裡提出的問題是陰虛體質的人在飲食和生活中要注意什麼?治療方面就不談了。

下面就談一下陰虛體質的人在飲食和生活方面的問題。

陰虛體質的人應多食滋補腎陰的食物,如百合、芝麻、糯米、蓮子、黑豆、綠豆、甲魚、鮑魚、鴨肉、雞蛋、蜂蜜、燕窩、白木耳、甘蔗、梨、豬蹄、鵝肉等。不宜食狗肉、羊肉、桂圓、核桃、韭菜、乾薑、肉桂、花椒、辣椒、蔥、蒜、茴香、丁香、等溫熱辛燥的食物和佐料。

在生活方面避免工作過度勞累、少熬夜,儘量要節制房事,不要再耗陰血,要順應晝夜變化,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陰虛火旺的人性情較急躁,容易發怒,應儘量不要與別人發生爭執,以減少激怒。保持良好的心態,有益於健康。適當做些運動,如練大雁氣功或八段錦。

朋友們如覺得我寫的比較實用,請關注和點贊,若有不妥之處請留言指正,謝謝!


神農架下養生


陰虛體質是指體內的陰津不足。主要表現為體形瘦弱,腰膝痠軟,容易出虛汗,津液不足,手足心熱,胘暈耳鳴,失眠多夢,容易健忘等。其實對陰虛體質的人來說也是一種痛苦,為什麼這麼說,請繼續往下看。

陰虛體質的人飲食上的調理和注意

1,陰虛則易生內熱,飲食上不可以食用煎炸等燥熱性食品,以及過份滋補食物。食用這些會加重內熱,更傷及陰津。

2,陰虛者體形瘦弱,脾胃易虛,容易怕冷,受寒,因而是不適宜食冷凍食物,如雪糕,冰淇淋。

3,陰虛者體質虛弱,抵抗力弱,易受寒,因而也不適宜食用過分性寒涼的食物如苦丁茶,金銀花茶,葛根,苦菜等

4,陰虛者則津液不足,需補充津液緩解和改善陰虛體質。可以多食滋陰養津的食物,如銀耳,雪梨,桃膠,山竹,核桃,黑芝麻,黑豆等。

生活上的注意

1,不管什麼時候都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受寒,傷體。

2,出汗及時擦乾,不要用風扇或空調吹乾,這些行為會加重體虛,傷及津液。

3,不要熬夜,以免傷神損體,放鬆心情,心態樂觀一些,更有利於身體的恢復。

講解就到此,喜歡的朋友們,歡迎點贊,點擊關注。我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健康知識和健康美食做法,謝謝閱讀!


小小巧媽


陰虛證,主要是指由於先天不足,久病耗損,斫喪太過等原因,使人陰分虧虛,致出現盜汗,消瘦,便密,夜間咽乾,舌上少津,少苔,龜裂,脈細等症狀的一種常見病。

此證多因秉賦薄弱,元陰不充,邪熱久羈,或五志化火,煎熬劫爍,中陽不足,生化無權,致水谷精微難以化生人體之陰;以及房室勞倦,大汗,亡血等原因而引起。其次如過服溫燥之品(藥),或由汗.吐、下諸法用之不當等醫源性因素亦可釀成。總之,凡陽盛傷陰或陽損及陰,或人體精、血、津、液等直接受到劫奪,均可導致陰虛之證。

對於陰虛病人,宜用補陰法治療或調理,一般多從滋補腎陰入手,具體或分滋陰,育陰,養陰,斂陰等,滋陰法適用於以腎虛為主之證,選藥如熟地、棗皮、女貞子、龜膠、枸杞等,方如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熟地、龜板、知母、黃柏、豬脊髓)等加減。養陰法,多用於熱灼津傷,虛火妄動(動血)以及氣陰兩虛等證。藥物常選沙參、麥冬、地骨皮、玄參、旱蓮草等,若陰分續有耗損,也可予以白芍等斂陰等。生活中儘量少食辛辣之品,可將養陰中藥用於食療,煮湯之類。僅供參考。


博晝


1,規律作息

2,葷素得當,三餐均勻準時

3,適當補充富含vB的食物,如全麥等

4,艾灸督脈、膀胱經,灸量宜小但必須堅持,灸後晚上泡腳(以微汗為準)

5,愛護脾胃(晚上最好蓋好腹部)

6,凡事有度量,多做事,適當加量散步→快走至微汗!

這條叫動能生陽,陽能補虛!

7,陰虛容易上火,忌一段辛辣苦寒飲食。

情緒易怒,可適當在不太影響別人的情況下發洩一番

8,節制房事,陰虛耗腎,會出現假的亢奮,須自我節制,養精蓄銳,來日方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