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們學生時代的那些女學霸們都去哪了?

科技微動力


你只要在學校裡面或者是有過學生時代,遇到女學霸們那是在所難免的,畢竟在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學校裡面都有女學霸,女學霸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我曾經聽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就在一個班級裡面永遠有那麼一個特別積極的人,積極到令人印象深刻,令人厭惡。

可是如果我們因為厭惡把這個人趕走呢?

實際上把這個人趕走之後,原來的班級裡面又會冒出來一個特別積極,積極到令人深刻令人厭惡的人。

所以每一個班級裡面也必然存在著一個女學霸,你按照我們平常的觀察,男學霸可能是一個,但是女學霸可能就是女學霸們,因為女同學之間更容易團結。

幾乎在上高中之前,我們學校,我們班級幾乎都是有女學霸來霸凌的,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比男孩子更加早的成熟有關。

我記得我們學校的前幾名總是幾個女生。 我跟我們學校的那些女學霸們都認識,因為我也是一個小學霸吧。

學校平時的考試座次是按考試的排名來的,所以我經常有跟這些女學霸們聊得來,也比較熟悉。

我發現這樣一個特點,初中時代的女學霸們都會考上好高中,但是到了高中,這些女學霸們往往表現得並沒有以前那麼好,他們的風頭被更多的男學霸們給壓制了。

當然,我發現高中的時候也有很多女學霸,這些女學霸考了好大學。同樣的規律是這些女學霸到了大學就不行了。

我總體感覺就是學霸是有一定時期的,比如有的女孩子在初中當學霸,有的女孩子在高中當學霸,有的女孩子在大學當學霸,學霸都有不同的統治時期。

由此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初中認識的女學霸們高中認識的女學霸們大學認識的女學霸們很少投入到科技圈去,那是因為科技圈不再是他們的統治之域了。


白詩詩


學生時代的女學霸確實很多,那些原本讓人以為長大以後肯定是科學家的女同學後來卻讓人“大失所望”。難道是女生真的對科技沒有興趣?或者說女性對於科技行業有著天然的“屏障”?還是說本身就缺乏讓女性對科技的興趣但不能“從一而終”土壤?

誠然,女性在全球科技行業所佔的比例尤為不樂觀。在美國,每10位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中,僅有1名是女性,每10位計算機及信息科學家中,女性不到3名。在中國,2010 年中國兩院院士中女性科學家所佔比例僅為5.6%。

數據帶來最直觀的表達,女性從事科技行業的少之又少,當然,這並不是說女性對於科技行業沒有興趣,或者女性能力不如男性,眾所周知,女性在學生時代讀理科的並不少,而學習成績好的女生更是數不勝數。那麼,在智商、思維、興趣點都是恆定的情況下,為何後來卻沒有在科技行業堅持走下去?


多數女性因為社會問題、家庭原因的條件限制,沒能把自己的興趣點轉化成為事業。比如很多女同學是喜歡科技的,但是畢業以後,認為公務員、教師會是很穩定的職業,就於現實的潰敗,也只能犧牲自己真正喜歡的、感興趣的。也有一部分同學在後來結婚生子,沒有多餘的精力。

但如此種種,蓋一言以蔽之,沒有這一種堅定的信念支撐以及沒能接收到更好的基礎教育。正確觀念的植入尤為重要,一個人堅信的東西是很難改變的,這就需要有使之成長的土壤。

說到土壤,我們不妨看看國外的經驗,美國其實已經推行STEM教育很多年了,至今也只是小有效果而已,可見,對於女性科技素養的培養需要長期投入去做的一件事。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近兩年國內也開始關注並開始推行,教育部出臺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到了STEM教育。


未來是人才的競爭,培養能在未來創新擔當的科技女性可謂勢在必行。汲取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固然很重要,但堅持做下去更重要,這絕對是個長期工程。從這點上來講,三星的“三星探知未來科技女性培養計劃”值得關注。其面向中國初高中的女生,培養其對於科技的興趣,對於未來中國女性在全球科技行業的力量佔比以及個人對於科技行業興趣的堅守還是很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