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潛伏》中,站長的職務對應現在是什麼級別?他一共管理多少人?

勇往直前不回頭10


軍統的一些大站,比如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這些是一等,站長的軍銜少將。這也是最高水平的轄屬機構軍銜。

畢竟局長戴笠資歷淺薄,掛中將都是後期才晉升的,1938年成立軍統時還是少將。軍統中將只有副局長鄭介民等少數資歷高者。

黃埔二期的鄭介民為老蔣立了不少功勞,結果屈居於戴笠這個掛名五期實際六期生之下,內心一直是不滿的。就算戴笠本人也對自己五期資歷而受到的壓制很有情緒。但是中央軍是非常講究資歷的,所以說什麼戴笠喊張治中為文白兄是很奇葩的編劇。張治中是二三期教官和學生總隊長,戴笠見面喊老師才是正規的。稱文白兄的就是找臉抽。

至於編制。軍統抗戰期間大肆擴充,法定編制根本只是糊弄軍委會官僚的。大量外勤,潛伏特務,情報員根本不會上編制表。對外公開身份的工作人員是很少一部分。

1945年9月,軍統擁有的公開武裝力量比如軍委別動軍,忠義救國軍等大約10萬出頭,公開編制和身份的軍統工作人員有5萬。其餘派至日佔區、香港南洋,日本朝鮮,CCP解放區,國軍各團以上單位,國內各城市,大學中學及社團組織的秘密特工、情報員不少於15萬,這些人都是秘密身份。也就是說,軍統天津站編制160人左右,但作為一等大站,實際秘密特工還有四五倍才是合理的。


四川達州


在淞滬抗戰之前,戴笠曾說:這次我們一定要打了。國民黨元老吳稚輝問戴笠:武器經濟都差得那麼遠,拿什麼打呢?戴笠說出了堪稱經典的一句話:

“哀兵必勝,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獨立平等的。”

《潛伏》中的站長,是軍統中層領導。軍統的前身是力行社特務處,原來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下面負責情報的第二處。1938年,負責黨務的第一處單獨分出去,另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中統)。第二處就成了我們所說的“軍統”。

最初是資格老的陳立夫任軍統局局長(1938年3月以後,由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兼任局長),戴笠任副局長,實際工作其實一直是由戴笠指揮。軍統局內勤組織八處、六室、一所。外勤單位組織架構師:局-區-站-組-隊,站和組是軍統主要的外勤單位:省設立“站”,重要城市設立“組”。

而軍統的“站”也是有甲、乙、丙三級分類的。不同級別的“站”管轄範圍和人員是有差別,例如:北平、天津這樣的站屬於甲級站,站長少將,管轄在冊人數為160人;安徽、貴州等“站”屬於乙級站,在編110人;丙級站只有60人。

《潛伏》中的吳敬中作為國民黨軍統天津站站長,屬於少將軍銜,管理在冊人員160人。他的原型是吳景中,1943年任蘭州軍統局西北區當區長;1947年,任國防部保密局天津站長。09年《潛伏》熱播的時候,吳景中的子女也曾每晚定時守在電視機旁觀看此片。

軍統是抗戰的功臣。

抗日戰爭中,軍統為抗戰做出了重大貢獻,它的作用不亞於正面作戰的軍人。同時,軍統也付出了很大的犧牲。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沈醉回憶:抗日戰爭中軍統犧牲者達18000之多,而當時全部註冊人員僅4.5萬人。這些犧牲人員,還不包括為軍統做配合的忠義救國軍等,不在軍統註冊範圍內的人員。

忠義救國軍最初叫“蘇浙別動隊”,是戴笠找杜月笙幫忙組建的。1937年9月,在蔣介石的電令下,戴笠和杜月笙在一個月內組建了一支萬人武裝,配合正規軍對日作戰,並在敵後騷擾日軍,從事敵特活動。為了掩護正規軍撤退,別動隊出動一萬人,最後只回來了兩千人。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站長是軍統下屬分管一個省或大城市的分支機構,手下人數數十人到數百人不等。

軍統屬於蔣介石的三大情報局之一,名義上的局長是陳立夫,戴笠是副局長負責主持工作。軍統全部人員在10萬左右,軍統區下屬有外勤組織和內勤組織。內勤組織是八處六室一所。而外勤組織就是各地機關組織層級是局-區-站-組-隊。

局,就是軍統局,是一個全國機構。

區,是將全國分成幾個大區,比如華北區、西北區、華南區等。每個區負責幾個省範圍內的事務。區長一般是少將。

區下面設站。一個站一般分管一個省或者一個大城市的事務。站長好的是少將,差的是校官。

站下面設組。組是軍統局的基本單位,根據任務不同分普通組、潛伏組、行動組、策反組、隨軍組、防諜組等。每組一般10個人左右,組下面可能再分隊。

根據軍統編制,站分甲乙丙三等。越重要的地區,站的規模編制越大。 比如甲等站下屬編制是160人,丙種站只有幾十人。不過這只是編制數字。實際上軍統有錢,戴笠也支持手下人大力擴編,所以一個站長只要有本領,手下幾百個人是不誇張的。


巴山夜雨涮鍋


怎麼都把保密局和軍統局的概念搞混餚了啊!

潛伏電視劇,前十二集講的是軍統局,後十八集講的是保密局。這其中,以第八集戴笠摔死為分界線。軍統和保密局的編制是不一樣的!

沈醉在他的《國防部保密局內幕》一文中詳細的介紹過保密局的編制,即保密局外勤各省站的編制,按國防部核定的人數分為三種:

如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四川、雲南等大一點的地區稱為甲種站,為160人;

安徽、貴州、新疆等稱為乙種站,110人;

更小一點的地方稱為丙種站,只有60人。

說到這裡,再強調一下。沈醉說的這個編制是改組為保密局之後的編制。軍統時期的編制比保密局要大的多!

比如說抗戰勝利後,軍統天津站長陳仙洲,他就是一人兼三職,除了天津站之外,還兼任天津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長和天津財產清查委員會行動組長兩個職務。請問軍統的天津站長一共管多少人?是160人嗎?

陳仙洲調離天津後,保密局的公開機關和秘密單位分離,新任站長吳景中不再兼任稽查處長職務。軍統的老特工白世維接任警備司令部稽查處處長。所以保密局時期的吳景中站長,他的編制人員是160人左右。

這160人的詳細編制如下:

(1)站長、副站長、書記、情報編審、譯電員,各一人;

(2)人事、總務、會計、交通等科室主管,各一人;

(3)助理書記、助編、司書,一至兩人;

(4)搞學運的學運指導員、搞工運的工運指導員、直屬省站的情報員,若干人;

(5)保密局本部督察室,派往分站的督察員,若干名。(督察員受督察室和站長的雙重領導)

(6)保密局本部電訊處,派往各分站的電訊支臺工作人員若干名。支臺下轄若干組,每組設有組臺,由支臺直接和保密局總檯聯繫。(支臺工作人員不受站長領導,直接向本部負責。)

以上人員,全部是正式編制,都是吃皇糧的公務員。

軍統各站的行動隊正式編制是一百人,但實際人數一般會超編。保密局時期的編制只有幾十人,縮減大概三分之一。

此外還有非正式編制,比如電視劇中廖三民派去跟李涯談話,暗中錄音的人就是保密局臨時工。這樣的人,數量若干。大概在幾百名左右。

另外,保密局天津設有兩個站,天津一站專搞一般情報,由吳景中負責。天津二站專搞外事情報,由黃天邁負責。

關於保密局的資料,可以直接查閱沈醉的《國防部保密局內幕》。描述的非常詳細。

至於站長的職務級別,天津站的站長是少將。

有些人說沈醉是雲南站站長,又是中將。就說保密局站長是中將,這就是沒有搞清楚沈醉的職務。

沈醉出任保密局雲南站站長時,他是少將。

後來國防部任命沈醉為中將遊擊司令,他才晉升為中將。他擔任遊擊司令時,已經不是保密局站長了。


Mer8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軍統的結構其實很簡單,比大家想象的簡單多了。

上面就是戴笠,直接領導軍統的處和股,以及設在省級或者大城市的區。

處是軍統的中央結構,類似於我們的國務院之類。

區類似於我們的華東、華中、華南這種,是地方機構,負責具體執行任務。

區下面是站,站下面是組。

區一般管幾個省或者大城市比如上海、南京、香港,區長的數量不多,只有幾個人而已。

區下面是站,也就是管轄1個省。

站下面則是組,就是具體管轄1個市。

組長就是最基本單位,下面一般有幾個隊,分別負責收集情報、偵查和執行。

其中行動隊負責暗殺、綁架等特殊工作,人數也不多,通常幾十人甚至十幾人而已。

隊和隊之間沒有聯繫,全部只對組長負責。即便是兄弟、夫妻、父子,在不同的組也不許聯絡,這是怕一旦被捕會導致全面洩密。

而組往上也是如此,軍統所有都是單線聯絡,一些特殊機構甚至由戴笠親自指揮,一些特殊的人物,比如汪偽高層的大臥底也只和戴笠聯絡,保證絕對保密。


站長在軍統中已經不低了。

軍統組織和其他組織不同,比軍人還危險,稍有不慎就會出人命。所以,軍統組織內部沒有草包,因為草包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即便普通的隊員一般也是很厲害的聰明人。能夠混到站長級別,就是人精中的人精了。


多說一句,軍統是抗戰勝利的重要功臣,它的作用不亞於正面作戰的軍人。

據原軍統總務處長沈醉回憶:抗日期間,軍統局的正式在冊人員和學員,犧牲者達1.8萬人以上,而抗戰結束時,全部註冊人員也僅為4.5萬人。

而還有如忠義救國軍等,並不在正式註冊的範圍內,戰死也有上萬人。


戴笠曾經說過:我們和軍人的任務是一樣的,卻不能拋頭露面。軍人是有名英雄,我們註定只能做無名英雄。


薩沙


夜深,原打算休息,看見一位答友的回覆,說“軍統天津站指揮中統天津區和三青團,站長為中將”,確實有點崩潰了,問答雖然沒有評判答案,但是我們廣大答友還是應該認真嚴謹一些,否則不僅是鬧笑話的問題,還會誤導喜歡學習歷史的朋友。

軍統還沒有哪個省站的站長能是中將軍銜,《潛伏》裡的吳敬中少將而已 ,陸橋山和李涯是中校,餘則成剛來時是少校。老陸再回來時已經是上校,餘副站長也升了中校。

軍統局的省級站按國民黨國防部的人數核定分為三種,上海、北平、天津、四川、雲南等較大地區為甲種站,在編160人,站長少將;安徽、貴州等為乙種站,在編110人,站長上校;丙站在編60人,站長中校或少校。

但是,國防部核准的只是編制人數,按戴笠的作風,各地軍統站有權有錢,所使用的人員遠不止此數,編外人員、秘密情報員和武裝打手等很難統計,也只有站長心裡有數了。



軍統是不能直接指揮其它憲兵等部隊的,更別提指揮死敵中統了,它在進行大的行動時,一般通過警備司令部協調軍警憲特各部門,但是軍統站長一般有公開的身份以方便任務,比如警備司令部稽查處(二處)處長基本都由當地軍統頭子兼任 。

同時,由於軍統在蔣介石那裡較受信任,並且有監督和監視軍警憲的權力,所以國民黨各部隊和部門哪裡敢惹,通常較為配合。



軍統(保密局)天津站真有個站長叫“吳景中”,是《潛伏》裡吳敬中的原型 ,1947年4月任保密局天津站長,天津解放前南逃,被毛人鳳以擅離職守罪名羈押,後經蔣經國保釋赴臺。


度度狼gg


保密局局長中將級,副局長是少(中)將級。主任秘書少將級,秘書少將級,助理秘書上校級。處長少將級,副處長上校(少將)級。科長上(中)校級。股長少(中)校級。組長少將(上校)級。總檯長是上校級。汽車隊長中校級。 站是保密局這個時期外勤的最高組織。



全國各省市均設有站,站之下設組,站設站長一人,副站長或書記一人,站員若干人,電臺臺長一人。組設組長一人,組員若干人。組則看情況,決定是否設立電臺。站長少將(上校)級。組長少(中)校級。 《潛伏》中,站長是指保密局外勤各省站的站長。根據沈醉的回憶,保密局外勤各省站的編制,按國防部核定的人數分為三種:如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四川、雲南等大一點的地區稱為甲種站,為160人;安徽、貴州、新疆等稱為乙種站,110人;更小一點的地方稱為丙種站,只有60人。” 《潛伏》中的天津站就是編制比較大的甲種站。 保密局成立時,毛人鳳因為擔心對外勤人員控制不了,所以各省站的站長,用的大都是“軍統”臨澧特訓班的畢業生和提升起來的一些中級特務,有意不用資格老的人。



但因為由“軍統”時期起便有一條規定:“秘密領導公開”,而各省公開單位的負責人,又多是“軍統’’的老特務,他們對那些年資淺的省站站長都不買賬,所以各站的工作也就推不動。等到毛人鳳把鄭介民擠了出去之後,一方面已經大權在握,一方面也感到再這樣下去實在不行了,才決定把一些將官級的大特務調出去當站長。並在一九四八年春天,把新調任的站長和準備保留的一些老站長總共三十人左右,在南京辦了一個站長講習班,由他自己親自主持,訓練了一個月。而把原有的一些資歷較淺的站長,降為副站長。


李三萬的三萬裡


《潛伏》中,國民黨軍統局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組織大致是分為三種,類似於當時首要城市比如北平、上海、雲南、四川和我們劇中餘則成副站長潛伏的天津屬於甲種站,而安徽貴州等這種次要點的屬於乙種戰,再次點就是丙種戰。

在潛伏中我們知道,按照軍統分內外勤來看,這些派駐在各地的軍統站屬於外勤。而軍統又屬於蔣校長“槍指揮黨”管理軍隊密特的職能來看,軍統應該是屬於軍方序列,所以軍統在各地各站的主要成員只能是按照軍銜評級。

好,我們迴歸話題,《潛伏》中天津站站長吳敬中的軍銜撐死了是少將,實際上甲種站站長大多是少將軍銜,畢竟他們的老闆戴笠在1946年到死也就是個中將,軍統局長賀耀祖也僅是個中將。他們要是內勤如唐縱等還好說,外勤不可能軍銜比戴老闆還高。我們的孤膽英雄餘則成剛剛到天津站時是少校,後來升為副站長則是中校。

(《潛伏》吳敬中)

類似於天津站這種甲種站直接核心在編人員大概是160人,而乙種站在編是110人,站長大概是上校,丙種站則要少一點60人,站長是中校或者少校。

其實,軍統外勤大多就是些基層跑腿打頭陣的小嘍嘍,而軍統內勤才是大魚逡巡之地,比如其涵蓋軍事情報處、黨政情報處、行動處、司法處、電訊處等10個處,後來又增秘書室、特種政治問題研究室等5個室和特務總隊、特別偵察組等四個單位,其中單單處長與室長職位就多為少將軍銜了。

我們再看後來美國中情局披露“戴笠指揮下軍統最巔峰大概約有32萬特工直接受其指揮、調遣,每天4萬人24小時馬不停蹄為其工作,可以說當時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軍統成員。”


我們參照32萬人這個龐大的基數,顯然國民黨總部軍統內勤是放不下這麼多人的,撐死了10萬,剩下的22萬必定分散各地,雖不敢說都歸外勤各站管轄,但是大家按照這個22萬的數字劃分便大致可以得出,像是天津、北平這種軍統外勤甲種站它的潛伏軍統成員基數肯定是大的嚇人的,最少不下於2000人,那160人只是在站內總部核心運作人員,2000人應該才是站外為站內打基層在各地發揮作用的主要成員,這個數字或許有偏差,但是絕不會太大,甚至會偏少。

當然,類似於吳敬中這種執牛耳的首腦人物,他完全沒有必要去一一管轄,只要管理好160個核心成員,然後各級逐次管理便能各司其職,發揮作用。


不書


《潛伏》中,站長的職務對應現在是什麼級別?他一共管理多少人?

《潛伏》這部電視劇,反映的是國民黨軍統特務的事。國民黨軍統局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戴笠生前為軍統局,戴笠摔死改為保密局。軍統和保密局的編制是不一樣的!而國民黨特務組織既是軍隊編制;又區別于軍隊管理,自主性較大。因此,它建制比較混亂,極差過大、權力過於集中。

抗戰期間,國民黨軍統局大肆擴充,法定編制根本只是糊弄軍委會官僚的。大量外勤,潛伏特務,情報員根本不會上編制表。對外公開身份的工作人員是很少一部分。1945年9月,軍統擁有的公開武裝力量比如軍委別動軍,忠義救國軍等大約10萬出頭,公開編制和身份的軍統工作人員有5萬。其餘派至日佔區、香港南洋、日本朝鮮、解放區,以及國軍各團以上單位、國內各城市、大學中學及社團組織的秘密特工、情報員等不少於15萬,這些人都是秘密身份。也就是說,實際秘密特工一般都是軍統站編制人數的四五倍左右。因此,軍統時期的編制實際人數一般會超編,所以比保密局實際編制人數要大得的多。

至於國民黨保密局的編制,沈醉在他的《國防部保密局內幕》一文中詳細的介紹過保密局的編制,即保密局外勤各省站的編制,按國防部核定的人數分為三種:如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四川、雲南等大一點的地區稱為甲種站,為160人;安徽、貴州、新疆等稱為乙種站,110人;更小一點的地方稱為丙種站,只有60人。因此,保密局時期的編制比軍統局是縮編的,縮減大概三分之一。

以保密局時期160人的甲種站為例,其詳細編制如下:①站長、副站長、書記、情報編審、譯電員,各一人;②人事、總務、會計、交通等科室主管,各一人;③助理書記、助編、司書,一至兩人;④搞學運的學運指導員、搞工運的工運指導員、直屬省站的情報員,若干人;⑤保密局本部督察室,派往分站的督察員,若干名。(督察員受督察室和站長的雙重領導);⑥保密局本部電訊處,派往各分站的電訊支臺工作人員若干名。支臺下轄若干組,每組設有組臺,由支臺直接和保密局總檯聯繫。(支臺工作人員不受站長領導,直接向本部負責)。以上人員,全部是正式編制,都是吃皇糧的公務員。


懷疑探索者


第一:吳敬中是天津站的站長。軍統改革之後,原本的軍統天津站改成了天津市保密局。因此吳敬中算是軍統系統的二級部門的直接領導。

第二:天津站很重要。天津站即使比不上上海、重慶、南京等站,但起碼來說和當時的北平、西安等地也是同等重要的,說明天津站就是軍統系統內部的一二線站。

第三:我們現在知道,吳敬中是軍統元老,其本身就是少將軍銜。少將軍銜意味著什麼?戴笠生前也只是個少將,飛機失事之後才被追授為陸軍中將的。所以吳敬中的軍統的系統內部,地位也是較高的。所以吳敬中管理天津站,對天津站來講應該來講是高配。

如此分析,如果放到今天,在軍內,吳敬中今時今日算將軍是明白無誤的,是個省軍區司令級別的人物。

如果在政府體系,考慮到軍統的特殊性,吳敬中更類似與今天政府系統中海關總署下屬的各直屬海關的關長,比如深圳海關的關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