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三大實錘:一代鍼灸之聖楊繼洲是常山人成定論

柚都石城小磨坊,精雕細琢好文章!

關注柚石坊,回味老時光!

楊繼洲(約1522—1620),字濟時,明代著名針灸學家,編著有《針灸大成》一書,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刊行,堪稱中國古代醫學古籍瑰寶。楊繼洲祖上世代從醫,祖父姓名不詳,留傳有《集驗醫方》等書;父楊誾,曾任太醫院吏目。關於楊繼洲的籍貫出處,僅自注“三衢”,具體哪裡,一直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三大實錘:一代針灸之聖楊繼洲是常山人成定論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雖然沒找到楊繼洲的家譜,卻蒐集到明代的三件重要史料,可以確定楊繼洲籍貫在常山。

一、詹萊《常山縣誌》

據明代萬曆十三年《常山縣誌·卷十一·吏材·太醫院》記載:

“楊誾,前坊人,嘉靖間太醫院吏目;楊濟時,誾之子,隆慶間太醫院吏目。”

縣誌中明確記載了楊濟時(繼洲)及其父親楊誾在明代嘉靖、隆慶年間曾任太醫院吏目的史實。那麼,這個史實的真實性有多少呢?不妨先來看看縣誌編撰者詹萊的生平概述。

三大實錘:一代針灸之聖楊繼洲是常山人成定論

《常山縣誌》記載

詹萊(1522—1586),字時殷,號範川,常山西門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曾先後擔任江西金溪知縣、福建長樂知縣、河南嵩縣知縣、安徽池州同知、湖廣提刑按察使司僉事等職。嘉靖四十三年(1564),詹萊退隱鄉里,以講學授徒為生,著作等身,其中《招搖池館集》(福建書坊詹佛美活字印本,共十卷)現存於武漢大學圖書館,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萬曆十三年(1585),詹萊受常山縣令傅良言之邀,編撰縣誌,歷時5個月完成。期間,他將生活在同一時期的楊誾、楊繼洲父子編入縣誌。

從年齡上來看,詹萊、楊繼洲同齡,都是嘉靖元年(1522)出生;從居住區域來看,詹萊西門,楊繼洲前坊,都是常山縣城,相距至多三公里;從個人經歷來看,詹萊出身書香門第,25歲考中進士,楊繼洲出身醫學世家,先從文,後改學醫。以詹萊的嚴謹和學識,加之同鄉同齡,關於“楊繼洲”記載出現差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可以確定楊繼州為常山人。

二、陸深《任城題楊誾直夫泉香書屋二首》

據明代陸深《儼山續集·卷七》記載,有《任城題楊誾直夫泉香書屋》七絕二首:

水紋花氣鬥精神,疑是成都賣卜人。

傳得一區楊子宅,藥苗閒洗雨中春。

常山人家畫不如,君家宛在畫中居。

草堂新開何所有,半貯參苓半貯書。

三大實錘:一代針灸之聖楊繼洲是常山人成定論

陸深書法

詩作者陸深(1477—1544) 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松江府(今上海)人。陸深撰有《宿常山集真觀》《送沈文忠左判德慶州序》等詩文,從其中涉及常山的細節描述可以確定,他對常山頗為熟悉。

在這兩首詩中,描述了楊誾如詩如畫的常山書屋藥廬,直夫是徐誾的字,泉香是書屋的名,詩裡面提到了常山、楊誾、醫藥等關鍵詞,再對照陸深與常山楊誾的年齡,兩人的生活年代基本重疊,詩中的楊誾應該就是楊繼洲之父無疑,再次直接證明了楊誾、楊繼洲是常山人的事實,這與詹萊的說法不謀而合。

詩裡提到的“半貯參苓半貯書”,也從側面反映了楊家崇學務實的家教家風,既是醫學世家,又是書香門第,這與王國光《衛生針灸玄機秘要敘》中“三衢楊子繼洲,幼業舉子,博學績文,一再厄於有司,遂棄其業,業醫”的說法也是十分吻合的。

三、韓雍《延常山楊醫師炙火詩以酬之》

無獨有偶,明代韓雍《襄毅文集·卷五》也有一首七律,是送給一位楊姓常山醫師的,詩名為《延常山楊醫師炙火詩以酬之》(其家有積慶堂):

浙水西頭積慶堂,堂中人物異尋常。

軒岐妙術傳三世,泰華高名動四方。

丹火暖時薰艾劑,橘泉清處淬針芒。

相逢莫厭頻頻療,海內蒼生多病傷。

三大實錘:一代針灸之聖楊繼洲是常山人成定論

韓雍畫像

韓雍(1422—1478),字永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中期名將、詩人。他在詩中記載到,浙西常山有位楊姓醫生為自己針灸治病,技藝高超,手到病除。楊家醫藥堂號為積慶堂,當時已經祖傳三代,名震四方。

明代時期、浙西地區、祖傳針灸、楊姓世家,這四個要素集中到一起,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楊繼洲家族。詩中雖然沒有提到楊繼洲,卻揭示了一個重要事實:楊氏針灸在常山。從出生年份來看,韓雍早了楊繼洲100年,這個楊醫師不可能是楊繼洲本人,但肯定是他的祖輩,這恰恰說明了楊氏針灸家學淵源深厚。只有經過數代人的長期積累,厚積薄發,才能推出《集驗醫方》《衛生針灸玄機秘要》《秘傳常山敬齋楊先生針灸全書》《針灸大成》等一系列博大精深的醫學鉅著。

三大實錘:一代針灸之聖楊繼洲是常山人成定論

以上三件詩文史料,都是楊繼洲那個年代的,更具真實性和說服力,它們彼此獨立,又相互印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證據鏈。綜上所述,可知:一代針神楊繼洲,籍貫在三衢常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