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江小白“獨霸”青春小酒,洋河藍優、光玻汾成中檔光瓶酒主力

就整體來看,白酒消費出現了分水嶺,一側是基於面子消費的品牌酒,另一側是基於“裡子”消費的品質酒。同時,基於面子消費的品牌酒基本格局已經確定,並且在最近兩年趨於集中度快速提高的壟斷化發展。而基於“裡子”消費的光瓶酒正處於快速變革的發展期。

這種變化的趨勢是基於白酒消費者的理性迴歸,也是一個行業成熟的基本標誌。儘管行業內“次高端”拼搶的聲音很強烈,但是次高端不是每個企業都適合做,如何不加分析的“一窩蜂”擁抱所謂的次高端,一定會有一大部分企業死在“次高端”路上。

江小白“獨霸”青春小酒,洋河藍優、光玻汾成中檔光瓶酒主力

近期的光瓶酒呈現了以下趨勢:

一是光瓶酒升級速度加快。

15元/瓶以下的低檔光瓶趨於快速下滑的趨勢。這其中的核心原因是因為“喝好點,喝少點”的消費觀念。這方面,大家應該感同身受,因為“拼酒,喝大酒”的現象越來越少了,大家在提倡健康飲酒的同時,開始追求“微醺”的喝酒境界。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之前,15元/瓶光瓶酒佔據光瓶酒市場份額的70%以上,以老村長,龍江家園,牛欄山陳釀為代表。而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5元/瓶以下的光瓶酒逐步被20-35元/瓶的中檔光瓶和小酒所取代,而15元/瓶以下的光瓶酒市場份額下滑很快。

二是25-50元/瓶的中檔光瓶酒處於井噴階段。

我們的專項市場研究也表明,消費者喝酒理性,以及消費升級的兩大內在動力的推動下,傳統的低檔光瓶逐漸失去了消費者的寵愛,尤其是健康消費的大背景下,消費者對於15元/瓶以下的光瓶白酒更是望而生畏。

在25-50元/瓶的光瓶酒中,洋河的“洋河藍優”,汾酒的“光玻汾”系列成為領導型產品的趨勢更加明顯,而大多數地產酒也以“超性價比”為突破,佔據了中高檔光瓶酒的主導地位。這裡以河南壽酒集團(百泉春酒業)的光瓶酒為例做以佐證:河南壽酒集團是河南新鄉的一個地產酒,有著50多年的釀酒歷史,該企業有一款零售50元/瓶的光瓶酒,在當地銷售收入突破1個億,而且是連續暢銷了很多年。

我們深入市場瞭解發現,這款酒是當地消費者心目中的“茅臺酒”,是休閒聚會的首選產品。消費者反映說,這款酒性價比高,花50元錢能喝到其他品牌100元的品質。

我們進一步對全國地產酒進行的專項研究中也發現,幾乎每個地產酒都有一款30-50元/瓶的光瓶酒在當地佔據主導地位,而且絕大多數企業的這款光瓶酒單品銷售收入都在5000萬以上。可以說,中檔光瓶酒是不僅是絕大多數地產白酒企業的主導產品,更是這類企業的利潤型產品。

三是小酒作為光瓶酒的一個細分產品,異軍突起。

小酒可以分為兩大類產品,一類是基於年輕主流消費定位的“青春時尚酒”,一類是基於休閒聚會宵夜的“小容量酒”。

青春時尚小酒從2012年以來,市場都比較火熱。以“江小白”為代表的這類產品,從名不見經傳到名聲四起,成為酒業最熱門的話題。這類小酒主要是基於白酒消費年輕化,也就是80,90後消費。這類產品主要是藉助網絡傳播能力,利用互聯網思維和工具,打造“IP化”的品牌及產品,以此實現對年輕消費群體的“捕獲”。

但是,我們的研究也發現,儘管這類產品被議論的很熱,但是隻有江小白成為了“現象級”的企業,其他白酒企業尚無“建樹”。這也讓業界很是費解,為什麼年輕主流消費到來,時尚小酒的風口來了,卻沒有整體市場份額的增長,即使是江小白“很火”,但仍然沒有成為“重量級”的白酒企業。

時尚小酒的背後,也有一線白酒企業跟隨,我們的研究發現,幾乎是80%的白酒企業都有一個時尚小酒系列,但是都沒有形成“氣候”。這其中不乏有瀘州老窖的“瀘小二”,西鳳酒的“鳳凰傳奇”等等。

江小白“獨霸”青春小酒,洋河藍優、光玻汾成中檔光瓶酒主力

我們認為,之所以時尚小酒以江小白“一家獨大”,不是因為沒有消費群體,而是因為絕大多數白酒企業沒有找到時尚小酒的“路徑”,或者在時尚小酒這方面存在很大的誤區。

這些誤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新瓶裝老酒,換湯不換藥”。很多所謂的時尚小酒,大多是包裝的時尚,或者是簡單的用了一些卡通圖片,網絡語言,就認為是時尚小酒。這是極大的誤區。時尚小酒是基於年輕人喝的白酒,這種產品需要的不僅僅是包裝時尚,更需要的是酒體和口感的創新。“新瓶裝老酒”式的時尚小酒是註定要失敗的。二是營銷方式,這其中也包括品牌名稱。時尚小酒需要從品牌到營銷都具備傳播能力,也就是我們說的“自帶IP”。很多企業的時尚小酒仍然是品牌名稱“簡單粗暴”,營銷方式“特別老套”。儘管江小白在產品、品牌和營銷方式取得了突破,並形成了自身的體系,但是這方面突破的空間依然很大。

我們認為,時尚小酒只有解決了上述兩個誤區之後,才能取得根本突破。否則,時尚小酒的競爭格局不僅是江小白“一家獨大”,而且是整個時尚小酒的品類難以成長。

“小容量”的小酒是基於健康理性消費和休閒聚會飲酒的消費行為,是白酒消費的大趨勢。

傳統飲酒多以“宴會”和“正餐”為主,隨著“社會化休閒時代”的到來,人們工作壓力加大,總要在工作以外找到“放鬆”的方式,因此,“練地攤”和“擼串”成為休閒的主流方式。而且這兩種方式從“難登大雅之堂”到“冠冕堂皇”的“高雅享受”。據統計數據,“擼串”是中國餐飲最大的大單品,消費額在3000億左右。這就說明,小酒的消費基礎非常強大,同時小酒的市場潛力也非常大。

江小白“獨霸”青春小酒,洋河藍優、光玻汾成中檔光瓶酒主力

我們在2014年協助五糧液保健酒公司的一個品牌買斷商運作“歪嘴酒”,被業界稱為“五歪”。當然也有人為“歪嘴酒”的品牌名稱拍案叫絕,主要是因為郎酒的小郎酒,因為小郎酒被消費者戲稱為“歪脖子”,因為有了“歪脖子”,所以業界覺得“歪嘴酒”的品牌名稱非常絕妙。

他們認為,這符合“二元定律”,也就是一個商品會帶動另一個商品,基於品牌聯想和相互“竟合”。既避免了惡性競爭,又在發展中相互促進。

截至2017年,五糧液保健酒公司的“歪嘴酒”以竹蓀,葛根,綠豆為訴求的“健康養生酒”獨領配製小酒的“風騷”。僅在四川,重慶,湖北三個市場,銷量就突破了400萬箱,銷售額在突破了十億。

我們的調研中也發現,絕大多數白酒企業認為,從15元/瓶以下的光瓶酒升級為25-50元/瓶的中檔光瓶酒非常困難,因為很多企業做了很多產品,也做了很多輪推廣。

原因是什麼?我們的研究表明:

一是產品沒有真正的實現升級,或者說升級的“梯度”太小。

一般的企業都是從15元/瓶的產品,寄希望升級為20元/瓶,或者20元/瓶的產品寄希望升級為25元/瓶的產品。事實上,以“5元”為“梯度”的檔次升級,由於處在“非敏感區間”內,所以,品質提升幅度不大,導致消費者沒有覺得品質有“梯度”提升。

結合當前和未來的消費趨勢,我們建議,絕大多數區域白酒企業應該在“30-60元/瓶”的價格區間找到戰略單品做突破。2018年,汾酒對“光玻汾”老產品做升級,主推“50元/瓶”的光玻汾新瓶。目前的市場表現非常強勁。

二是營銷方式“太老套”。

說營銷方式“太老套”是因為很多企業總是用低檔光瓶酒的營銷方式運作中高檔光瓶酒。

江小白“獨霸”青春小酒,洋河藍優、光玻汾成中檔光瓶酒主力

一般情況下,20元/瓶以下的光瓶酒,就是快消品的營銷策略,即以爆發式鋪貨為主,同時做“刮獎”和“瓶蓋促銷”。推廣方式也是簡單的“贈飲”。

而中高檔光瓶酒的營銷方式是系統且持續的推廣。不是簡單的“賣和促”。

我們100多款的中高檔光瓶酒的經驗表明,中高檔光瓶成功運作,併成為戰略大單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價值完全交付”。中高檔光瓶酒的消費特徵是:消費理性且迴歸的前提下,喝好點,喝少點的基本需求。早些年,我們提出“喝酒喝品質,不喝酒盒子”的中高檔光瓶酒戰略,也成就了類似於河南張弓酒業15-35元/瓶的中檔光瓶“星級系列”。這類產品成功必須在品質上取得突破,做到“價值完全交付”。

二是定位要準,“梯度”合適。我們認為,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現有光瓶酒的市場基礎,在現有基礎上做“梯度”把握。

三是要系統推廣。低檔光瓶酒依靠“賣貨式”的鋪貨,而中高檔光瓶酒就要依靠系統推廣。

近幾年,我們通過實踐和研究,總結出了中高檔光瓶酒“運作三段論”營銷體系,從餐飲的推廣,引爆到流通渠道的核心戰略聯盟店體系。從中檔光瓶的路徑體系和運作體系完成了成功運作中高檔光瓶酒的“抓手”。被業界稱為中高檔光瓶的“重構法則”。

江小白“獨霸”青春小酒,洋河藍優、光玻汾成中檔光瓶酒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