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關於印發《2018年夏玉米生產技術意見》的通知

來源 | 山東省農業12316

關於印發《2018年夏玉米生產技術意見》的通知

各市農業局(農委):

為繼續優化玉米種植結構,推廣先進、實用的玉米關鍵生產技術,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實現綠色、高質、高效生產,保障玉米生產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省農業廳組織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2018年夏玉米生產技術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農業廳 2018年5月28日 

2018年夏玉米生產技術意見

為大力推廣“精量播種”“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關鍵實用的生產技術,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水、肥、藥等生產資料的投入,倡導綠色、高質、高效的生產理念,引導玉米種植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我省玉米生產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現制定本意見。

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種植結構

今年,各地應在穩定優勢產區玉米種植面積的基礎上,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結合各地實際,調整和優化玉米種植結構,適度發展青貯玉米、鮮食玉米、特用玉米、豆科作物等。

具體來看,一是在生產基礎好,產量高而穩定的優勢產區,種植高產、穩產、抗逆、適宜機械化收穫的品種,確保玉米產能;二是在養殖業發達的地區,根據當地的養殖規模,穩妥發展飼用玉米、飼草;三是根據當地市場和加工能力,適度種植甜玉米、糯玉米等鮮食玉米,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四是提倡大豆、花生與玉米的間作或者輪作,改善種植結構,培肥地力;五是在生產條件差、靠天吃飯、產量不穩定的區域,種植雜糧雜豆和薯類等需水少的作物。

玉米優勢區在保持面積穩定的基礎上,還應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對旱澇的抵禦能力;加強農技農藝融合,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水、肥、藥的投入,降低生產成本;積極挖掘產量潛力,保障玉米的總產相對穩定。同時要注重新品種、新肥料、新農藥、新機械和新模式的引進示範,並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改進組裝,搞好技術儲備。

做好播前準備,提高播種質量

在夏玉米播種前應指導農民準備好良種和肥料,並指導機手做好機械選擇和調試,對麥茬處理標準作出要求,確保小麥收穫後及時播種,並保證播種質量。

(一)品種選擇。應根據當地地力、光溫條件、茬口、產量要求、耕作習慣、灌溉條件等選擇適宜當地的高產、穩產、抗逆、抗倒伏品種。小面積高產攻關田可以採用登海605、青農11等高產潛力大的品種,大面積示範田可以採用鄭單958、青農11、登海605 等耐密植、抗倒伏、高產、穩產的品種,普通農田種植耐密植、抗倒伏、適合機械化、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鄭單958、青農11、登海605、登海618、天泰33號、宇玉30、濟玉901、農星207、華良78、華盛801、迪卡517、魯單9088、連勝216、邦玉339等品種,青貯玉米可以種植飼玉2號、登海605、德單5號等生物產量高的品種,鮮食玉米可以種植青農206、 西星五彩鮮糯 、濟寧糯33等口感、色彩、賣相好的品種,籽粒機收的可以種植京農科728、魯單2016、宇玉30、迪卡517 鑫瑞25等

生育期短、籽粒脫水快、穗位適中、抗倒性強的品種。

(二)精選種子。選擇純度高、發芽率高、活力強、適宜單粒精量播種的優質種子。種子要經過精選,確保精播後苗全、苗勻、苗壯。種子純度≥98%,種子發芽率≥95%,淨度≥98%,含水量≤13%。

(三)藥劑處理。正確的藥劑包衣或拌種是預防多種病蟲害如苗枯病、粗縮病,莖基腐病、絲黑穗病、薊馬、灰飛蝨、蚜蟲和地下害蟲的基礎。百公斤種子,可用70%噻蟲嗪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 150 毫升+25 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 150 毫升+60 克/升戊唑醇懸浮種衣劑 150 毫升,或 29% 噻·咯·霜靈懸浮種衣劑(艾科頓)500 毫升包衣處理。採取技術統一、集中連片、整村推進,可提高防病治蟲效果。

(四)機械選擇。選用多功能、高精度、種肥同播的玉米單粒精播機械。在小麥秸稈粉碎質量差的地區,可選擇清茬(或滅茬)玉米精量播種機;在土層板結或帶肥量大的地區,可選擇深松多層施肥玉米精量播種機;選擇具備仿形功能的播種機械,保證播深一致,出苗整齊。

(五)搶茬直播。適播期為 6 月上中旬,小麥收穫後立即播種玉米。小麥收穫時採用帶秸稈切碎和拋撒功能的聯合收割機,收穫同時秸稈切碎還田,小麥秸稈切碎長度≤ 10 釐米,切斷長度合格率≥ 95%,拋灑不均勻率≤ 20%,漏切率≤ 1.5%。小麥收穫時低留茬,根茬高出地面不超過20釐米。小麥秸稈還田後,立即播種玉米,實現小麥機收秸稈切碎還田、玉米機械精播、化肥深施“一條龍”作業,有條件的可採用破茬深松免耕播種機。粗縮病連年發生的地區夏玉米播期可推遲到6月10日以後,重病地塊在15日後播種。

(六)播種方式及密度。採用玉米精播機械免耕貼茬精量播種,行距平均60釐米,播深3~5釐米。做到播深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鎮壓一致,防止漏播、重播或鎮壓輪打滑。播種密度比預定收穫密度應增加 10% 左右。耐密型玉米一般大田每畝播種 5000 粒左右,示範田每畝 5500 粒左右,攻關田每畝播種 5800-6000 粒。大穗型品種一般大田每畝播種 4600 粒左右,高產田 5300 粒左右。

(七)墒情及肥料。播種時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是70%-75%。若墒情不足,應先播種後灌溉,減少對播種時間和墒情的影響。適當淺播結合澆“矇頭水”有利於培育壯苗。底肥或種肥採用帶有施肥裝置的播種機帶施。優先選用深松多層施肥和定位施肥玉米精播機械帶足底肥。肥料推薦使用緩控釋肥。帶施底肥要側深施,肥深 8-10 釐米,防止燒種和燒苗。高產攻關田和成規模種植的玉米田可以採用水肥一體化。

(八)化學除草。苗前化學除草,玉米播種後出苗前墒情好時,可用 40% 乙·莠懸浮劑適量兌水均勻噴施地面,不要漏噴,更不要重噴,有效防治多種雜草;建議苗期化學除草,玉米 2-4 葉期每畝用 30% 苯唑草酮懸浮劑 7.5 毫升+90 %莠去津水分散粒劑 105 克+90 毫升專用助劑適量兌水均勻噴施,可防除各種雜草。

(九)病蟲害防控。採用玉米“一防雙減”技術,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普遍用藥一次,防治玉米中後期病蟲害,減少後期穗蟲基數,減輕病蟲害流行程度。殺蟲劑可選擇用 40% 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福戈)每畝 8 g或 200 克/升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 5g,殺菌劑可選用 18.7% 丙環·嘧菌酯懸浮劑(揚彩)每畝70毫升或 25% 丙環唑乳油 30 毫升 ,殺蟲劑和殺菌劑混合進行噴霧,有效防控玉米鏽病、玉米穗蟲(玉米螟、棉鈴蟲、稀點雪燈蛾)、蚜蟲、三代粘蟲、頂腐病、彎孢菌葉斑病、大小斑病等。

加強苗期管理,打實豐產基礎

苗期是決定畝穗數的關鍵時期,主要是長根、增葉和莖節分化,生長中心是根系,主攻方向為安全出苗,預防病蟲草害,確保苗全、苗齊、苗勻、苗壯。

(一)澆“矇頭水”。播種時土壤墒情不足的要澆“矇頭水”,以保證種子儘早萌發和一播全苗,確保適宜的種植密度。

(二)化學除草。未進行土壤封閉除草或封閉除草失敗的田塊,可在玉米3-5葉期,雜草 2-5 葉期用 48%丁草胺·莠去津或 4% 煙嘧磺隆等兌水進行苗後除草。不重噴、不漏噴,確保除草質量並注意用藥安全。

(三)防治病蟲害。幼苗 4-5 葉期,用 25% 的三唑酮可溼性粉劑 1500 倍液或 50% 多菌靈 500-800 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預防和防治褐斑病。防治粘蟲可用滅幼脲和殺滅菊酯乳油等噴霧,防治薊馬可用10% 吡蟲啉噴霧。根據灰飛蝨、甜菜夜蛾、棉鈴蟲的發生情況,選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噴霧防治。使用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發生藥害。

(四)遇澇及時排水。苗期如遇田間積水,應及時進行排水,並保證玉米生長期間排水暢通。

抓好穗期管理,搭好豐產架子

穗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的階段,主要生長特點是長葉、拔節和雌雄穗分化,主要任務是加強管理,促葉壯稈,主攻方向是確保群體合理、個體敦實粗壯、成大穗。

(一)拔除小株。高產攻關田出現的小、弱、病株,要及時拔除,減少養分消耗和病害傳播,改善群體結構,為正常植株創造好的環境。普通地塊出現的有可能傳染的病株要拔除,小、弱株,可不進行專門拔除,減少人工投入。

(二)追施穗肥。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之間,是夏玉米施肥的關鍵時期,應重視追施攻穗肥,促進形成大穗。穗肥以氮肥為主,每畝追施氮肥 10-15 公斤,也可追施磷鉀肥。在距植株 10 釐米左右處開溝深施,深度 10 釐米左右。

(三)防旱防澇。大喇叭口到抽雄期是玉米的需水臨界期,對水分尤其敏感,如遇旱應及時灌溉,尤其要防止“卡脖旱”,造成雌雄穗發育不同步。土壤水分過多也會造成發育受阻,空稈率增加和倒伏,如遇強降雨應及時排水。高產攻關田可採取中耕培土等措施,促進氣生根發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四)“一防雙減”。穗期容易發生大小斑病、紋枯病等病害和玉米螟、黏蟲、蚜蟲等蟲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噴施殺蟲、殺菌復配或混合藥劑,可防治中後期多種病蟲害,減少後期穗蟲基數,減輕病害流行程度,保護植株正常生長,提高葉片的光合效能,實現玉米增產增效。

(五)化控防倒。高肥水、密度較大、生長過旺、倒伏風險較大的地塊,在玉米 7~11 展葉期噴施化控劑預防倒伏,可以適度控制植株高度,促進植株葉片光合能力,增強抗逆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有利於改善群體結構。使用化控劑要注意合理濃度配比,防止因用量過大造成植株過矮,無法制造充足的光合產物,影響產量。密度合理、生長正常的田塊和低肥力的中低產田、缺苗補種地塊不宜化控。

重視粒期管理,防早衰增粒重

粒期的發育主要是開花受精,形成籽粒,是決定穗粒數和千粒重的關鍵時期,主攻方向是保持充足的葉面積,延緩植株衰老,促進營養物質運轉暢通,保粒數,增粒重。

(一)人工輔助授粉。密切關注玉米授粉情況,遇到特殊天氣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高產攻關田和示範田可進行人工去雄和輔助授粉。大田玉米開花授粉期間如遇連續陰雨或極端高溫,也要採取人工輔助授粉等補救措施,切實提高結實率,努力增加穗粒數。有條件的地方可用小型無人機低飛輔助散粉。

(二)補施花粒肥。開花期增施氮肥,以提高葉片光合效率、延長葉片功能期。花粒肥以尿素為主,高產攻關田酌情增加用量。施用時可結合澆水或趁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用作葉面肥,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光合產物轉化。

(三)注意防旱防澇。開花灌漿期大田玉米遇旱及時澆水,高產攻關田地皮見幹就澆水。後期漬水也會降低根系活力,葉片變黃,引起倒伏,要注意排水。

適期機械收穫,確保豐產豐收

主要是適期收穫,發揮品種高產潛力,降低機收損失率,確保豐產豐收。

待夏玉米籽粒乳線消失時用聯合收割機收穫。在不耽誤下茬小麥播種的情況下適當晚收建議在 10 月 1-5 日收穫。

適期收穫應大面積連片推進、整村整鎮推進、農機農藝聯合推進,打消農戶怕偷怕丟的思想顧慮,提高聯合收割機工作效率。籽粒機收的玉米在不影響小麥種植的情況下,儘量在植株上乾燥後收穫,降低籽粒破損率。玉米收穫後應及時進行晾曬或烘乾,防止黴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