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高層變動開始裁員,ofo小黃車的結局會是怎樣?

a398181531


作為ofo的CEO,又是北大的青年碩士,再加上在校期間支教和做學生領導的影響下。戴威是一個被夢想被驅動的人,然而他的控制慾更強烈。這篇報道是虎嗅網率先報道的,其實早在一年多前,虎嗅網便預測了他最終退場的結局。

前段時間,摩拜CEO胡瑋煒曾感概: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後,其實你都得還回去。雖然ofo也接受了資本助推,但在戴威看來,並不想被大公司控制,不想投資方控制。於是乎,這半年來,ofo被資方各種搞的快不行了。ofo不僅為了尋求獨立發展,與滴滴交惡,還擅自上線其小程序,放棄支付寶的流量入口。這對資方來說,ofo很難被其控制,這也是為什麼共享單車第二梯隊的哈羅能夠逆勢而上。

共享出行行業這些明星公司,哪個不是資本燒錢燒出來的,在市場未穩情況下,放棄資本求自生,我敬ofo!

看結局如何。

不看好ofo“不生產車,只連接車“的理念,甚至連接車的成本要遠高於生產車。沒有錢去維持公司的運營,你怎麼傲嬌?我個人認為ofo在公司層面會放下身段,尋求賤賣或者合併,低概率事件是倒閉,這要看戴威的堅持了


阿里風間


控制 ,夢想,經濟收益 ,這幾個問題,對於創業者來說,本來是一致的。你創業了,帶領你的企業成功了,實現了夢想,獲得的高額的回報,但有了投資人後,三個事會被分開來。

當你為了夢想,你需要融資,也許為此,你失去了控制權;比如新浪。

當你為了經濟收益 ,你就要放棄控制 或夢想。比如摩拜。

而如果你想三樣都要,那要求你的商業運作能力非常高。比如京東。

OFO到今天,是戴威的格局,領導能力。但OFO有今天的困局,也是因為戴威沒法應對資本方挑戰。面對滴滴的強勢 ,他選擇了最不理智,最不成熟 的做法。

滴滴不光有強大的資本 實力,更是有強大的人脈關係(多強大,大家可以自己查,說多了,不被推薦),得罪滴滴後,OFO得罪了太多了。阿里現在對於OFO的做法,不排隊就是為了配合滴滴後面收服OFO。

事了了:matt

我們為您提供專業的互聯網服務,幫助您利用互聯網高效獲得客戶。

服務內容包括:軟件開發服務,APP,微信平臺,小程序,網站,管理系統等;互聯網高級人才推介服務;創業,互聯網轉型輔導;短期用工服務。


事了了


  大量裁員,可以說是ofo試圖自救的一個信號。在摩拜與ofo合併破產後,資本已經不再繼續給兩家共享單車平臺投資。在資金的壓力下,摩拜選擇了賣身美團,而ofo依舊選擇獨立發展。

  雖說ofo後來拿到了阿里的一輪8.66億美元融資,摺合人民幣約55億元左右。扣除此前ofo向阿里的借款17.66億元,實際到賬不到40億元。在美團收購摩拜時,披露的財務信息顯示,共享單車平臺每月要燒掉5-6億元。也就是說,阿里的融資僅夠ofo支撐半年的時間。按照時間點來計算,ofo現在的資金恐怕不多了。

  對於ofo而言,資金鍊斷裂,要想生存只能裁員自救。不過,裁員也很難拯救沒有造血能力的ofo小黃車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ofo現在資金鍊已經非常緊張。就在前一段時間,ofo創始人戴威還表示要堅持獨立發展。現在看來,這句很有骨氣的話,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不堪一擊。

  要想繼續活下去,ofo恐怕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像摩拜一樣賣身。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阿里和滴滴一直想收購ofo。就現狀來看,阿里接盤ofo的可能性很大。不可否認,阿里在扶持哈羅,前幾天剛給哈羅追加了投資。可我們不能忽略一點,迅速崛起的哈羅,並沒有拿到一二線城市的投放資本,收購ofo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更重要的是,美團收購了摩拜,摩拜成為了騰訊系的入口。那麼,阿里勢必要收購ofo,這樣才能與騰訊對抗。所以,ofo小黃車不會倒閉,很有可能賣身給阿里,與哈羅單車合併,成為國內最大的共享單車平臺。合併過後,ofo創始人或許會退出。


賈敬華


小黃車沒錢了,這個時候資本才不會當冤大頭,ofo最終的歸宿只能是把自己折價賣掉。



小黃車到底有多缺錢?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去看:

1、財新報道,截止2017年12月,ofo賬面上可供調配的資金僅剩3.5億元。

2、今年5月下旬,ofo開始發動員工售賣車身廣告,App開屏都是些沒聽過的公司,缺錢可見一斑。

3、ofo取消了全國20個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目的就是回籠資金。目前依然可以使用這一服務的僅為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廈門。除上述城市之外,如果用戶不購買95元的“福利包”,就需要繳納199元押金才可使用ofo。

而ofo小黃車除了折價出售股份甚至折價賣身以外,並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別無選擇。



1、共享單車行業初定,ofo 定位尷尬。如果說此前ofo還可以和摩拜競爭,那現在支付寶扶植哈羅單車,滴滴扶植小藍單車後,ofo就變成了可要可不要的尷尬存在。

2、融資乏力。自2017年12月至今,螞蟻金服扶植的哈羅單車完成了4輪融資,共計15.3億美金,摩拜也賣給了美團,ofo的融資力度明顯跟不上,e2-1公佈的金額更像是公關戰,

3、得罪了最主要潛在買家阿里巴巴和滴滴。ofo因為所謂控制權將滴滴高管團隊和50個基層掃地出門,而此前螞蟻金服不允許ofo上線微信小程序也被戴威強行硬上,此前也拒絕了滴滴的收購要約。

所以,對於ofo來說,融不到錢,目前核心玩家不一定願意買,自己口袋裡又沒有錢只能裁員,只能折價出售了,高傲的戴威該低頭了,正如摩拜美女CEO的感慨“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後,其實你都得還回去。”


毛琳Michael


見好就收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做事要掌握分寸,適可而止,不可太貪心,要學會因勢而變。

戴威一直想要對ofo有絕對的控制權,對於滴滴的接管政策是排斥的,從ofo將滴滴派駐三位高管的離職,定性為“因個人原因的集體休假”就可以看出其實三位高管是被創始團隊趕出了公司。戴威並不想把ofo拱手讓人,畢竟是自己一手創業打造出來的,“不被大公司、股東控制,保持獨立發展”是第一要務,其餘的一切業務規劃均要為其讓位。

這與噹噹網的歷程有點像,面對種種收購都只堅持自己經營,然而大浪淘沙,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被賤賣的結局。而共享單車行業的變革更快,從入局到被淘汰,歷時更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大浪拍死。

而虎嗅爆出的ofo已經處於生死邊緣的消息,雖有楊汛出來闢謠,但是空穴來風,大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ofo的資金鍊非常緊張,裁員的情況也肯定是事實。

ofo與滴滴的決裂,讓滴滴很難再想去接管ofo,畢竟自己也有青桔和小藍單車,在這個燒錢的行業,財務支出並不是一般企業能承受的,除非在價格上ofo有所妥協,不然滴滴雖有重金在手,也不會輕易拿下這塊難啃的蛋糕的。

而另一方面,阿里雖有意無意的救濟ofo,但是其打的算盤大家都心知肚明,阿里通過動產抵押和股權+債權的方式對ofo進行了兩輪投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ofo目前的壓力,但是這如同飲鴆止渴,並不是長久之計,而且還會帶來喪命之險,如今這一預言有一種即將成為現實的可能。

ofo最近推出了車身商業化廣告,以及App上的開屏廣告,雖說是一種商業變現模式,但是其收益甚微,這也從側面反映出ofo確實缺錢了,開始啟動自救模式。

而ofo無論如何自救,在整個共享單車行業依然沒有盈利的趨勢下,沒有外來資金注入,ofo依然顯得很無助。

當ofo實在撐不下去的時候,也只能開始賤賣之路,滴滴、阿里也極有可能會接盤,還有風頭正勁的美團,拿下摩拜,也不無可能插上一腳。

所以面對嚴峻的形式,ofo小黃車的結局也只能有兩種,賣掉歸為某一戰隊,或者是小概率事件——倒閉。


王長勝


幾個月前摩拜被美團收購時,還有人感嘆創業不易被資本吞噬。如今我們回過來看,其實摩拜的選擇非常明智,成功賣掉自己也是創業價值的一種體現。

好,我們回到ofo話題上來。ofo的困局並非個例,而是共享單車行業的整體反映。在此之前,大批的企業倒閉,原因非常相似:無法實現基礎業務的盈虧平衡,非理性競爭提前把錢燒完了。上面這句話用在ofo身上同樣成立。

事實上,與小藍、小鳴它們相比,ofo已經足夠運氣,早早地拿到了滴滴的巨資投資,並在規模和品牌上領先一干對手。但ofo也有自己的致命問題,那就是股權紛爭和內部管理。

這年頭創業是否成功幾乎一半要看乾爹的實力,滴滴的實力僅次於BAT,而且雙方業務存在著互補性,滴滴的大手筆投資本來是好事。但由於以戴威為主的ofo管理團隊不願意權力被架空,當然滴滴空降團隊也多少有些強勢,導致雙方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滴滴給出的合理建議如與摩拜合併,ofo管理團隊和戴威直接拒絕;而ofo管理團隊和戴威的次優決策,滴滴也不予配合。內鬥的結果是,ofo無法以更合理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運營,最關鍵的資金問題也遲遲無法解決。

為了擺脫滴滴的控制,實現獨立發展,ofo萌發了重新找乾爹的想法。在BAT中,百度已經策略轉型,退出了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而騰訊則站在摩拜一邊,於是ofo想投入阿里陣容。但是形勢不同了,阿里已經有了性價比更高、近期表現更好的哈羅之後,已經對ofo不感興趣,僅僅是以抵押借款的方式出借了部分資金給ofo。這與當年不看好錘子的做法如出一轍,也意味著阿里實際上已經拒絕了ofo的請求。

可以說,ofo的境地非常尷尬和被動。一方面和大股東鬧僵,滴滴甚至乾脆自建品牌青桔進入共享單車行業;另一方面想投靠阿里卻又吃了閉門羹。如果資金鍊斷裂,在現有市場環境下,幾乎很難有資本願意接手,將面臨破產被肢解的命運(據說以170元/輛向阿里抵押了大批單車)。

不過,我想最終戴威還是會向滴滴服軟,尋求後者的援手。畢竟在目前的形勢下,除了現有股東沒有其他人能出手相救了。

經濟學有個前提性的假設,即人們在日常生活決策中的角色是理性人。戴威在企業和行業形勢好時可以展現自己的個性,而最後關係到企業生死存亡時應該還是會迴歸到理性中來。救活ofo,相當於盤活戴威們的股權價值,儘管這個價值不如當初。退一步來說,還可以挽回自己的個人形象,否則今後創業誰願意投資一個和大股東對著幹的人呢。

同樣,滴滴是ofo的大股東,作為理性的投資者不會坐視自己的資產貶值清零。此外,ofo現有的業務和資產對於滴滴的整體策略仍有較大的價值,利於它迅速在國內和全球的佈局。

因此,只要戴威低頭服軟,滴滴還是會伸手相救,接管ofo的整體運營。屆時,ofo品牌仍然會存在,但大裁員調整和戴威的出局則不可避免。


螞蟻蟲


共享單車是繼網約車之後又一大共享經濟奇蹟,不過共享單車並沒有發展到滴滴那樣,這兩年來許多共享單車公司都掛掉了,剩下的兩大巨頭中摩拜、ofo小黃車也面臨很大壓力。日前虎嗅網發表了一篇文章宣稱ofo小黃車黃了,整體裁員50%,高管離職,同時整個海外部門都要解散。今天ofo創始人於信否認大裁員,並稱謠言是有人在推動。

虎嗅網今天早上發表了《小黃車快黃了》的文章,稱ofo由於資金緊張,總部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同時管理層變動劇烈,曾任COO的張嚴琪離職,由他帶領的海外事業部業已解散。文章發佈之後很快就傳遍了網絡,畢竟最近一段時間ofo、摩拜時常面臨這樣的傳聞,大家都知道共享單車公司的資金緊張。

隨著消息的傳播,ofo創始人於信在朋友圈否認上述傳聞,表示COO、RPD並沒有離職。至於海外業務,他表示ofo僅新加坡一地的營收就比其他友商全量營收都要高,否認被裁撤。

圖片來自新浪科技

對於這次報道,於信表示背後是有人推動,暗指此事是有幕後黑手在抹黑ofo,當然他也沒提黑手是誰,最後@了以下虎嗅網創始人李珉。


超能網


不管無論如何,作為互聯網共享單車領域的真正開創者,我是希望小黃車能夠撐下去的,因為小黃車可能是實用性最高並且離大眾用戶最近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了。

  • 裁員------是走向衰落還是有了新的開始?

其實早就有傳言說到OfO小黃車遇到了資金鍊危機,在和滴滴鬧翻以來,小黃車其實日子也不好過,很顯然雖然阿里攜螞蟻金服兩大巨頭的投資,本質上更像是針對於騰訊系對於摩拜單車加碼的戰略性投資,而螞蟻金服多次對於哈羅單車的加碼,才更像是戰略性投資和財務投資,這一點毫無懸念。

如今摩拜單車已經成功被美團兼併,CEO王曉峰出局,創始人胡瑋瑋被王興欽點為新任CEO,摩拜迎來了轉機,成為了美團在出行領域補齊美團打車在最後3公里的出行生態。如今美團已經成為線上生活版的小米,從餐飲、出行(包括機票、車票、打車、共享單車)、在線票務、外賣、美妝等等可以說幾乎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所以摩拜未來的發展幾乎可以不用擔憂,因為已經成為美團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而小黃車很顯然失去了這樣的幾乎,戴威跟胡瑋瑋、王曉峰不一樣,胡瑋瑋不被李斌逼著根本不會創業,而王曉峰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商業利益遠遠高於一切。戴威帶領ofo自然是想成就自己的夢想,但是共享單車其實是互聯網領域比較重的商業模式,沒有了巨頭的保駕護航,小黃車的日子不太好過。

  • 哈羅單車來勢洶洶,OfO小黃車發展受挫

就在前幾天,阿里方面已經出面表達,哈羅單車來勢洶洶,後來巨上,在阿里的支持下,哈羅單車的訂單數量已經超越了摩拜和OfO的訂單數量總和。當然不管這個數據是不是真實的,或者說只是在支付寶上的訂單數量統計,不包括其他平臺包括共享單車自己的APP,以及微信平臺,百度地圖等等平臺,但總體來說,這對於OfO來說都是一個警鐘,這是毫無疑問的,基本上宣告正面挑戰。

  • 戴威格局已有但經驗不足,管理層難當大任

毫無疑問,北大出來的戴威毫無疑問已經有了很好的商業格局,率先看破共享單車,並且能夠及時佈局開放平臺,佈局國際市場,可以說每一步基本上都走在了前面,但是戴威畢竟年輕,缺乏沙場征戰的經驗 ,這是最大的問題。

在OfO不斷高速發展的時候,沒有一個很好的職業經理人能夠出面來輔佐戴威,這是最大的問題,在企業高速發展過程中,必修引進好的監護人幫助創始人一起成長,這是絕大多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必須過程。很顯然小黃車錯過了,沒有很好的度過這段高速期,那自然戴威身邊的輔助者沒有做好這個工作。

所以小黃車發展受阻並不是什麼值得奇怪的事情,但是我希望小黃車能夠繼續發展下去,畢竟這算是中國真正本土孕育出來的商業模式。開個玩笑,也許真的只有鬼才知道這個90後的年輕人,只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到底經歷了什麼,他已經做得夠好了,只是小黃車想要成為一家更加強大的企業,他還需要不斷做得更好。


EmacserVimer


ofo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在沒有外來資本輸血的情況下,如果ofo自身不改變,那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內憂:資本困境

戴威堅持單打獨鬥,雖然ofo的股東有滴滴和阿里,但是ofo拒絕了滴滴的潛在收購邀請,滴滴已經不大可能對ofo進行輸血。而阿里投資的還有哈羅單車,哈羅單車的日活量已經接近ofo和摩拜,ofo團隊的運營能力不如哈羅單車,因此也對其繼續輸血可能性不大,更可能用來繼續牽制摩拜。

ofo自身的盈利能力並不強,仍然需要獲得外來資本的輸血或者增強自身盈利能力;無論ofo做出哪種選擇,滴滴和阿里都不會袖手旁觀。

ofo的另一個問題是,新增車輛的減少使ofo更依賴早期投放的車輛,而這也意味著更高的運維成本。而且,ofo的車輛故障比較高,而ofo目前投放的車輛可能是最多的。這意味著, ofo需要更多的投入與支出。

外患:競爭對手

共享單車市場呈現ofo,哈羅,阿里三足鼎立的態勢,而ofo是這當中唯一一個沒有資本輸血的,更何況ofo的營收能力也並不比其他兩個競爭對手強勢,這一點對ofo是極為不利的。

自救

ofo嘗試租金之外的盈利模式,但就目前整個共享單車行業來看,租金仍是主要營收點,因此更需要提高成本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戴威也正如題中所言開始對管理層進行改革,但這些措施的效果仍然沒有顯現出來。

所以,短期內,ofo實現規模盈利的機會並不大。

結論

ofo現在的處境很不樂觀,它的資金大量消耗,自身盈利能力也不強,還堅持獨立。如果ofo不做出改變,那它能做的就只有苟延殘喘。ofo現在已經在努力改變自身的業務結構以及拓展新的業務平臺,如果這些舉措成功,那ofo或許還能繼續活下去。


全天候科技


不管ofo願不願意承認,共享單車這個行業越來越困難了。投入、維護成本太高,自身又缺乏造血能力,成了所有共享單車的一個難題。而目前摩拜已經被美團收購哈羅後面也站著支付寶,共享單車本身的競爭已然變成了巨頭之戰。而目前ofo還在單打獨鬥,現在再不找靠山,倒閉也僅僅是時間問題。美團收購摩拜後就有高層向媒體透入,摩拜以後的競爭對手是哈羅,而不是ofo。


為什麼ofo不學摩拜、哈羅一樣賣身呢?

其實在阿里收購哈羅之前是考慮收購ofo的,只不過ofo的股東滴滴拒絕簽字,導致ofo不能接受阿里的投資,只能以抵押小黃車的形式像阿里借款。自美團收購摩拜後,阿里也無奈放棄ofo,選擇哈羅。所以,ofo現在已經是無家可歸了。

既然沒有資本願意繼續為ofo投資,ofo就只能靠自己了。先是承接小黃車廣告,後有開通貸款平臺……可是消費者是乎並不買賬。所以,戴維只能大面積裁員,但是在裁員後ofo是否能逆轉這個局面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支持ofo還是摩拜、哈羅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