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面對宣城即將消失的這三個路名,請記住它們的來歷!

近日,看見宣城市一則公告“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擴大“中國文房四寶之城”知名度,提升“多彩宣城、山水詩鄉”城市品牌形象,根據有關地名專家、學者研討形成的意見,市地名辦擬以“文房四寶”為主題命名(更名)部分城市道路。”

面對宣城即將消失的這三個路名,請記住它們的來歷!

宣城,每一條路都有它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每條路都有濃縮了宣城人幾代人的情感和記憶。面對宣城即將消失的這三個路名,請記住它們的來歷:

面對宣城即將消失的這三個路名,請記住它們的來歷!

元至正十四(1354年),工部尚書道童,出任江東廉訪使(主管監察事務),巡察至宣城,下令對破敗的城牆進行加固維修,將原來的八座城門改建為五座城門,

其中南邊的定寇門更名為薰化門,薰本意是一種香草,又泛指花草的香氣,引申為和暖、溫和。“薰化路”取名寓意不言而知。

面對宣城即將消失的這三個路名,請記住它們的來歷!

西邊的太平門更名為寶城門,位於今環城西路與中山路交匯處,意為堅固的城郭。寶城路取名寶城門之意

面對宣城即將消失的這三個路名,請記住它們的來歷!

李白天寶十二載(753)重陽日在宣城作《九日登響山》詩,其中有句為“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響山路取之詩句。(作者:徐厚冰)

面對宣城即將消失的這三個路名,請記住它們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