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孟子》這本書是孟子一生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觀點和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

孟子是儒家的弟子,在他的門下,也有很多弟子,後來他的這些弟子根據他曾經說過的言論,廣為流傳,對我們為人處世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話。比如,眸子不能掩其惡,意思是說,透過一個人的眼睛,能觀察到他的內心,也就是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比如,盡信書,不如無書,雖然這裡的書指的是尚書,但也可以當做是學習和做人的格言來看,告誡人們要活學活用。比如,觀滄海者難為水,是說一個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具有很廣闊的胸襟,對道仍有不懈的追求,那些小的事物,不足以遮蔽雙眼。比如,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表達的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國君可以變置,社稷可以改立,這些都不重要,人民群眾才是最重要的。再比如,賢者以其昭昭,養心莫善於寡慾,認為人要保持天生的善性,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減少物質的慾望。

物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過分的物慾,也會戕害人的精神和社會的正常發展。所以說,孟子的思想,對現代社會仍有很大的智慧指引作用。今天我們就通過孟子的幾則言論,學習孟子的人生智慧。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1、【眸子不掩其惡】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解析】這篇短文出自《孟子·離婁上》。眸子不掩其惡,意思是說,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醜惡。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觀察一個人,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心中正直的人,他的眼睛就清澈明亮。心中不正的人,他的眼睛就昏花不明。要觀察一個人,就要聽他說話,觀察他的眼鏡,這樣去判斷一個人內心的好壞,是很靠譜的。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2、【觀滄海者難為水】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解析】這篇短文出自《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意思是,對於看過大海的人來說,別的水就難以吸引他了。

孔子登上了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就覺得天下變小了。沒有見過汪洋的人所以說,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別的水吸引了。

在聖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別的言論吸引了。觀賞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賞它的波瀾。日月都有光,細小的縫隙必定都照到。流水這東西,不流滿窪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於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3、【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解析】這篇短文出自《孟子·盡心下》。意思是說,讀書的時候,要善於獨立思考問題,不能人云亦云。

完全相信書上的教條,那還不如不讀書。我對於《武成》這一篇書,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頁罷了。仁人在天下沒有敵人,以周武王這樣極為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這樣極不仁道的人,怎麼會血流漂杵呢?所以,人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具備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成就不一樣的自己。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4、【民為貴】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解析】這片短文出自《孟子·盡心下》。意思是說,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

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應允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應允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穀神——國家,就改立國君。祭品豐盛,祭品潔淨,祭掃按時舉行,但仍然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神穀神。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5、【養心莫善於寡慾】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解析】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慾望更好的了。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少,那麼內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多,那麼即使有保存的部分,也是很少的。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6、【賢者以其昭昭】

孟子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解析】這篇短文出自《孟子·盡心下》。意思是說,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後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

這句話的教育意義好比老師,我們常說,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7、【人有恆言】

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解析】這篇短文出自《孟子離婁上》,意思是說,

人們都常說,天下國家。可見天下的根本在於國,國的根本在於家,家的根本在於個人。平常生活中,有的人覺得天下大事與之無關,其實這是不對的。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了,哪還有我生存的地方?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8、【道在爾而求諸遠】

孟子曰:“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解析】這篇出自《孟子·離婁上》。意思是說,道路在近旁而偏要向遠處去尋求,這是不可取的,這無異於緣木求魚。

道路在近旁而偏要向遠處去尋求,事情本來很容易而偏要向難處下手。每個人只要親近自己的親人,敬重自己的長輩,天下就能夠太平了。

亞聖孟子言論8則,這些經典的人生智慧在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