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題庫|一級消防工程師高校體育館防火案例分析(含答案解析)

題庫|一級消防工程師高校體育館防火案例分析(含答案解析)

某高校新建一棟體育館,由主體建築和附屬建築兩部分組成。主體建築為比賽館,附屬建築為訓練館,建築高度為23m,總建築面積為1.70萬㎡,採用框架及大跨度鋼屋架結構體系,耐火等級二級。比賽館為單層大空間建築,可容納觀眾席4446個;比賽場地共設有8個淨寬均為2.20m的疏散門;觀眾廳共設有12個淨寬均為2.20m的疏散門,比賽場地和觀眾廳內任何一點到達疏散出口的距離均不超過30m。

訓練館地上2層,局部1層,內設有籃球、游泳、乒乓球、健身等訓練用房,設有兩部樓梯淨寬均為1.40m的敞開疏散樓梯間。

該體育館共設有6個防火分區。其中,最大一個防火分區的使用功能為比賽場地及觀眾廳,其建築面積為5000㎡。每個防火分區均至少設有兩個安全出口。

該體育館按有關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配置了室內外消火栓給水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消防設施及器材。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01該體育館的消防車道應符合什麼要求?

【答案】該體育館的消防車道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1)超過300個座位的體育館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消防車道的淨寬度和淨空高度均不應小於4m。消防車道的坡度不宜大於8%。消防車道與體育館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消防車作業的障礙物。環形消防車道至少應有兩處與其他車道連通。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置回車道或回車場,回車場的面積不應小於12m×12m;供大型消防車使用時,不宜小於18m×18m。消防車道路面、撲救作業場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溝等應能承受大型消防車的壓力。消防車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應滿足消防車通行與停靠的要求。

(2)當因各種原因消防車不能按規定靠近建築物時,應採取下列措施之一滿足對火災撲救的需要:

①消防車在平臺下部空間靠近建築主體。

②消防車直接開入建築內部。

③消防車到達平臺上部以接近建築主體。

④平臺上部設消火栓。

【解析】消防車道是供消防車滅火時通行的道路。設置消防車道的目的在於,一旦發生火災,可確保消防車暢通無阻,迅速到達火場,為及時撲滅火災創造條件。消防車道可以利用交通道路,但在通行的淨高度、淨寬度、地面承載力、轉彎半徑等方面應滿足消防車通行與停靠的需求,並保證暢通。對於那些高度高、體量大,功能複雜、撲救困難的建築應設環形消防車道。高層民用建築、超過3000個座位的體育館、超過2000個座位的會堂、佔地面積大於300㎡的商店建築、展覽館等單層或多層公共建築的周圍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確有困難時,可沿建築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設置環形消防車道時至少應有兩處與其他車道連通,必要時還應設置與環形車道相連的中間車道,且道路設置應考慮大型車輛的轉彎半徑。當建築和場所的周邊受地形環境條件限制,難以設置環形消防車道或與其他道路連通的消防車道時,可設置盡頭式消防車道盡頭式車道應根據消防車輛的迴轉需要設置回車道或回車場。回車場的面積不應小於12m×12m;對於高層建築,回車場不宜小於15m×15m;供重型消防車使用時,不宜小於18m×18m。消防車道一般按單行線考慮,為便於消防車順利通過,消防車道的淨寬度和淨空高度均不應小於4m,消防車道的坡度不宜大於8%。消防車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場地及消防車道和救援操作場地下面的管道和暗溝等,應能承受重型消防車的壓力,且應考慮建築物的高度、規模及當地消防車的實際參數。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CJ31-2003)3.0.5的規定,道路應滿足通行消防車的要求,淨寬度不應小於3.5m。上空有障礙物或穿越建築物時淨高不應小於4m。體育建築周圍消防車道應環通;當因各種原因消防車不能按規定靠近建築物時,應採取下列措施之一滿足對火災撲救的需要:(1)消防車在平臺下部空間靠近建築主體。(2)消防車直接開入建築內部。(3)消防車到達平臺上部以接近建築主體。(4)平臺上部設消火栓。

02該體育館如何劃分防火分區?

【答案】一、二級耐火等級體育館地上建築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為2500㎡;建築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該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按上述規定增加1倍;局部設置時,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1倍計算。體育館觀眾廳的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適當放寬。

【解析】不同耐火等級民用建築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見下表:

題庫|一級消防工程師高校體育館防火案例分析(含答案解析)

當建築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按本表的規定增加1.0倍;局部設置時,防火分區的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1.0倍計算。

03該體育館的疏散門應滿足哪些要求?

【答案】該體育館的疏散門應滿足以下要求:

(1)體育館的觀眾廳,其疏散門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於2個,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400~700人。

(2)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40m範圍內不應設置臺階。

(3)疏散門的總寬度,應根據其通過人數和疏散淨寬度指標計算確定。

(4)有等場需要的入場門不應作為觀眾廳的疏散門。

(5)疏散用門應採用平開門,不應採用推拉門、捲簾門、吊門、轉門。

(6)人員密集場所內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疏散門和設置門禁系統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築的外門,應保證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等任何工具即能從內部易於打開,並應在顯著位置設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標識。

【解析】疏散門是人員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其設置應滿足下列要求:

(1)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但人數不超過60人的房間且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超過30人時,其門的開啟方向不限(除甲、乙類生產車間外)。

(2)民用建築及廠房的疏散門應採用平開門,不應採用推拉門、捲簾門、吊門、轉門和摺疊門。但丙、丁、戊類倉庫首層靠牆的外側可採用推拉門或捲簾門。

(3)當開向疏散樓梯或疏散樓梯間的門完全開啟時,不應減小樓梯平臺的有效寬度。

(4)人員密集場所內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疏散門和設置門禁系統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築的外門,應保證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等任何工具即能從內部易於打開,並應在顯著位置設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標識。

(5)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入場門、疏散出口不應設置門檻,且緊靠門口內外1.4m範圍內不應設置臺階,疏散應為推閂式外開門。

(6)高層建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應設置挑出寬度不小於1.0m的防護挑簷。

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31-20034.3.8的規定,看臺安全出口應均勻佈置,獨立看臺至少應有二個安全出口,且體育館每個安全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400-700人,體育場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1000-2000人。

04該體育館疏散走道的設置要求有哪些?

【答案】體育館的疏散走道的總寬度,應根據其通過人數和疏散淨寬度指標計算確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體育館觀眾廳內疏散走道的淨寬度應按每100人不小於0.60m的淨寬度計算,且不應小於1m。

(2)邊走道的淨寬度不宜小於0.80m。

【解析】劇院、電影院、禮堂、體育館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樓梯、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的各自總寬度應根據其通過人數和相關疏散淨寬度指標計算確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觀眾廳內疏散走道的淨寬度,應按每百人不小於0.6m的淨寬度計算,且不應小於1.0m;邊走道的淨寬度不宜小於0.8m。

05對該體育館室內裝修材料有什麼要求?

【答案】體育館比賽、訓練部位的室內牆面和頂棚裝修(包括吸聲、隔熱和保溫處理),應採用不燃燒體材料。當此場所內設有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時,室內牆面和頂棚裝修可採用難燃燒體材料。固定座位應採用煙密度指數50以下的難燃燒體材料製作,地面可採用不低於難燃等級的材料製作。

【解析】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312003)8.1.5的規定,用於比賽、訓練部位的室內牆面裝修和頂棚(包括吸聲、隔熱和保溫處理),應採用不燃燒體材料。當此場所內設有火災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時,室內牆面和頂棚裝修可採用難燃燒體材料。固定座位應採用煙密度指數50以下的難燃材料製作,地面可採用不低於難燃等級的材料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