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現在去一次蘇州,竟然可以看25場展覽!

現在去一次蘇州,竟然可以看25場展覽!

“自·滄浪亭”展覽現場

5月19日,第四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在蘇州隆重開幕。來自500位中外藝術家的3000餘部作品集聚在這浪漫的水鄉之城,譜寫著藝術的愛與詩意。其中,“自·滄浪亭”作為本次雙年展的主展之一,更是用一種開闊而深遠的眼光,將中國園林的深邃精神推向了世界。

園林藝術的重塑

蘇州,這個代表著東方美學浪漫主義的江南之城,從古至今都承載著文人雅士的詩和遠方。當張繼聆聽著寒山寺下的鐘聲寫下“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時,當杜荀鶴在蘇州送別友人時寫下“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離愁別緒時,蘇州就與雅緻風韻的藝術文化再也割捨不開了。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丘挺《水泉院(局部)》,紙本設色,260×1190cm,2010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龐茂琨《再古典No.8》,紙上鉛筆,28.5×38.5cm,2017年

伴隨著第四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的開幕,擁有著悠久歷史底蘊的蘇州也迎來了雕塑、繪畫和設計三大主題展覽,22場外圍展覽和15場主題日活動。在為期一個月的展覽期間,中外藝術家們相聚一堂,用他們的作品生動地詮釋本次雙年展的主題:傳承與重塑。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第四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開幕式現場

讓時光倒回至北宋慶曆四年,文人蘇舜欽在汴京遭遇貶謫,便以四萬貫錢買下一座棄園,開始傍水造亭、駕舟遊玩。而這座蘇舜欽的私家園林,正是本次雙年展的主展之一,“自·滄浪亭”的靈感發源地。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周京新《蘇州寫生-13》,紙本水墨,60×90cm,2014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田黎明《高士圖》,宣紙水墨,34.2×33.8cm,2013年

時尚芭莎藝術對話“自·滄浪亭”策展人吳洪亮

安放心靈的休憩之地

芭莎“自·滄浪亭”這個題目由何得來?

吳洪亮:我是在北京頤和園旁邊長大的,從小就在看皇家的園林,但其實它們的造園方式都源於蘇州園林。滄浪亭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園林,有它特定的沉穩與自尊,這正符合我對於園林的認識:園林不是用來安放身的,而是來安放心的。

芭莎:如何理解展覽題目裡的“自”字?

吳洪亮:“自” 在此處有兩層含義:既指從哪裡來,也隱含了到哪裡去的意味。

“自·滄浪亭”是金雞湖美術館主辦的“自”系列之下的第二次展覽。第一次展覽是“自·牡丹亭”,主要以當代藝術的方式對崑曲乃至蘇州文化致敬,得到了很好的反響。而此次我們以園林的思想為入口,為觀眾找尋那個安放心的所在。

再將目光放回當代文明蓬勃發展的今天,“只在此山中”地去逛實際的園子不再是感受園林藝術的唯一方式,我們可以藉由展覽等更多元的藝術形式,對中國園林精神進行傳承與重塑。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自·滄浪亭”展覽現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戴耘《扇意解讀》, 綜合材料,2017年

不言慢行,靜觀遐思

當你踏入金雞湖美術館內展覽現場,外界的喧譁與紛擾似乎就再與你無關。你只需順遂內心慢慢地走、靜靜地體會,彷彿與園林藝術進行了一場無聲的對話,細細體會精神上的共鳴之感。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王冬齡《竹徑》,竹子、亞克力、捏油、丙烯,2017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何巖青《春秋》,綜合材料, 2018年

“出世”與“入世”

芭莎:希望藉由本次展覽向觀眾傳達什麼?

吳洪亮:我希望在這樣的空間裡面,可以對園林精神重新解構。

園林的妙處在那份詩意空間的背後是“出世”與“入世”矛盾中的物化。如果觀眾在這個空間裡安放了繁蕪的心緒,再次以輕鬆的心態走出去面對矛盾中的生活,我們可能就為他們注入了些許的“正能量”吧。

芭莎:在挑選作品時有何衡量標準?

吳洪亮:其實策展人的妙處就是:我就是標準。“合”是中國人的態度,我也是採用“合”的眼光去挑選作品的。整個過程都很順暢,也很享受。

了用眼睛去看,“自·滄浪亭”這個展覽也是關於聲音的。而這個聲音不只是物質聲波的振動與傳遞,更是一種敲擊心靈的無聲之弦。如果捂住自己的耳朵,你同樣可以在山水之間、庭院之內,聆聽自然的聲音,讓心靈盡情徜徉。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盧徵遠《浪》,聲音裝置, 2016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蔡雅玲《悲傷的皮囊》,2016年

整個遊園的過程,就彷彿行走在真實園林的道路上。你駐足在路口,正猶豫著自己該去往何處,結果一不小心進入了一個死角,卻又在回首之際看到一處別緻罕見的景色,收穫一份意外的驚喜。

一次逛兩個“園子”

芭莎:

這次展覽的空間分割是如何考慮的?

吳洪亮:我相信在這個空間裡,大家可能會有一點小迷糊,很多人跟我說看這個展覽不知道該往哪裡出去,這其實就是一個遊園探秘的過程。對觀眾來說,進入這個展覽,是同時進入了兩座並行的園林,不僅指美術館空間中建造的這個實在的“園子”,更隱含了心理空間中經歷的虛擬 “園子”。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董大為《怡樂園春天 v2704》,紙上馬克筆,61×35cm / 視頻,2017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宋冬《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 霓虹燈, 2016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盧甫聖《知一知二之間(局部)》,水墨設色,240×3750cm,2013年

而在逛完這個虛擬園子的最後,你還會收穫到一份來自自身心靈的禮物。展覽為每位觀眾配備一個手環,通過測試心率,採集觀眾遊覽過程的生理數據,進而與藝術家陳琦的作品進行交互創作,讓觀眾收到一份屬於自身內心的“滄浪之水圖”。

用藝術直擊心靈

芭莎:此次的展覽頗具實驗性,用心理學的方式展示園林藝術也是你的想法嗎?

吳洪亮:是的,因為這是一次關乎心靈的展覽,自然要體現它和心靈有什麼關係。我和心理學家劉正奎教授在聊藝術對於人的心理有何作用的時候,非常驚喜。可以說園林正是為處理矛盾心理而生,它可以打穿外界的隔膜,直擊你的內心深處。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陳琦《時間簡譜- 無去來處》,鐵板雕刻,400×400×500cm,2018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將觀眾心率與藝術家陳琦的作品通過交互所得出的圖像

藝術可以改變一座城嗎?

“自·滄浪亭”所傳達的園林精神不只屬於中國,也通往著世界。縱使各國藝術家們的文化背景、藝術表達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在不同維度上與中國的園林精神有著共通的契合,而這種契合也讓蘇州以更為包容的藝術態度走向世界。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美]秋麥《嵩山圖》,攝影墨本,三椏皮紙,27.5×1180cm,2008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日]井上有一《花》,紙本水墨,136.4×146.8cm,1968年

園林藝術屬於世界

芭莎:為什麼會邀請美、捷、日、韓等多國藝術家來參加中國的園林之展?

吳洪亮:如今已經是21世紀,這個世界其實不交流也交流,就在於我們如何看待我們自身的文化,所以我一再提倡周有光先生的觀點:“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就是希望園林精神有一種國際語境下的再思考。我們策劃自己展覽的初衷就是不要做井底之蛙,而要有一種全視野的俯瞰。

芭莎:是否打算做下一個“自”系列?

吳洪亮:沒學習、沒研究就不能做展覽,我對桃花塢也感興趣,從中學就開始讀到,後來也看了很多東西。但是,沒想好就不要做。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韓]許達哉《梅花》,水墨設色,230×357cm,2017年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王赫《四景山水-冬》

除了展覽的舉辦,本次蘇州·金雞湖雙年展也迎來了多場主題論壇的學術討論,共同探求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如今的蘇州在經濟推動下迅猛發展,但其傳統的文化意象卻又似乎停滯不前。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自·傳統,向·未來”學術論壇

而意大利威尼斯憑藉著古根海姆博物館等藝術機構,帶動了整座城的旅遊業;德國卡塞爾通過卡塞爾文獻展,復興了整座城的藝術光芒。藝術不僅可以改變一座城,也可以拯救一

座城。

现在去一次苏州,竟然可以看25场展览!

“城市精神的管窺”學術論壇

傳統不是用來回憶的,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依託於當代文化、當代藝術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我們期待著藝術帶給城市更偉大的革新和前行,也期待著中國城市向世界展示出獨樹一幟的美學形態。

精彩回顧:

這些藝術品,實在是太黑暗了......

如果不講故事,電影還能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