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害怕太主动反而被敷衍,于是把想念和热情都收敛

妍儿约我喝咖啡,但是很显然她心不在焉,在见面后的30分钟内,我已经很明显地知道,她应该是为了找个人帮她转移注意力,缓解一下她那挥之不去的焦躁不安,才约我的。

我说:“不如你说出来吧,虽然我是个偏于理论在实践经验并不丰富的情感达人,但是你这种状态我一看也知道,肯定是跟某个男士有关吧?”

然后妍儿就告诉了我如下的小故事。

最近有一位很不错的男士走入她的世界,28岁的她已经很久没有跟异性电话超过半小时了,但是她已经3次跟那位林先生长聊超过两小时。

她说跟他聊天时毫无压力,却还能很不错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和口才,没有谁刻意维护话题,但是话题却不会断。两个的互动是自然而然从远到近的,没有谁追逐谁。

害怕太主动反而被敷衍,于是把想念和热情都收敛

“我觉得,28岁遇见这样的人,很不容易了。”她说。但显然,这个人只是特别,但离所谓爱情的心动还是有很远距离的。

最近发生了一件“异常”的事情,妍儿工作上遇到一点糟心的事情,略显忧愁地给林先生发了一条微信,其实这点小事完全在妍儿强大内心的射程范围内,她不过就是跟他“交流”一下。

本来并没有什么,但是由于林先生一直都没有回复这条微信且两个人已经超过20天没有联系了,妍儿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一方面,她明明对于林先生和自己之间的情谊很有信心的,这种信心来源于林先生本人真的特别重情重义暖心靠谱,以及两个人确实格外投缘,这种投缘并不是其他利益或者外部原因可以促成的。

另一方面,她又觉得,无论如何,林先生在她脆弱求安慰的时候选择了不理她,这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普遍规律里,就是不care、不重视的表现。所以,当她跟他弱弱撒娇的时候,他都没理她,那么她如果继续主动联系他,当然会显得“掉价儿”。

害怕太主动反而被敷衍,于是把想念和热情都收敛

在这20天里,妍儿有那么两三次想找林先生说话来着,但是想起上一次聊天是那么结束的,她刻意收起了发信息的冲动。

然而,这显得非常奇怪。在此之前他们的交流是那种偶尔聊天、平均一个月打那么一两次电话的状态,一般都是有话、有心情就聊,平时都是各自忙碌。在他们这样的关系里,20天不说话是很正常的状态。

妍儿为什么要对于一段明明非常安全的关系如此敏感慎微呢?她还并没有爱上和依赖上林先生,两个人还处于知己关系状态。

我问她:“虽然你们是有那么一丢丢可能成为男女关系的,但是你有必要现阶段就这样进入‘博弈’状态吗?”

妍儿说:“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这种情绪就是自发的。”

果然,男女之间没有纯友谊。

害怕太主动反而被敷衍,于是把想念和热情都收敛

后来,在林先生再次主动跟妍儿说话的时候,妍儿把这股情绪和盘爆出,结果事实是这样的:当妍儿发送那条语音之后,在林先生读到这条信息之前,林先生的手机一摔而挂了,于是林先生就换了一部手机登录微信,他从来就不知道那条信息的存在。

这都是成年人的世界啊……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会问:你为什么不理我?!但长大了就不这么问了,也许是没那个勇气了吧。成年人自己心里清楚,不理你就是不理你,问为什么都是幼稚的。然而,就是有那么一些时候,有那么一些人,会因为你不说我不问就那么错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