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連鎖乾貨》: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做好了,才叫做了

魔鬼總在細節中

執行不到位,往往是由於細節出了問題。

魔鬼總選擇在細節中下手,稍不留神,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造成很大的災難。

執行要到位,就必須不放過任何細節,不讓魔鬼有任何可乘的機會。

小處不可隨便

對於一流的執行者來說,即使再小的地方,也絕對不會隨便,這樣才能保證執行的萬無一失。

十幾年前發生在新疆克拉瑪依的那場大火。大火奪去了323條生命,其中288人是孩子。

電工對一盞照明燈隨便了,結果引起了熊熊大火;

工作人員對幾扇安全門隨便了,結果堵死了人們逃生的路;

消防人員對幾把工具隨便了,結果導致了最寶貴時間的延誤。。。。

任何執行,都沒有大小之分,只有將每一個細節、每一件小事都當成大事來看待,“魔鬼”才沒有任何可乘的機會。

“想當然”最容易造成錯誤及悲劇

執行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就是“想當然”的時候。

“想當然”,就會憑自己的感覺和經驗辦事,忽略了實際情況,只想到一種可能,由此造成錯誤和悲劇的發生。

要想避免執行中的“想當然”並不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

(一) 先問:“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二) 再問:“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三) 弄清了真實情況之後再行動。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執行中,小心謹慎、考慮周全是非常必要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萬一”發生的概率雖然小,但只要一出現,後果往往就會很糟糕。

所以,執行要到位,既要考慮“一萬”,更要考慮“萬一”,甚至為了避免“萬一”的出現,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做法。

因此,在執行的時候,我們要做到:

(一) 不要只想一種可能性,而要想多種可能性;不能只想好的結局,也要想到不好的結局。

(二) 當擔心有可能出現“萬一”的跡象時,一定要像周總理這樣及時核實,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 萬一出現不好的結局,要有第二套方案和準備措施,以及時進行補救

細節體現在細節中

要想魔鬼在細節中無機可乘,就需要用細緻作為後盾。

細節和細緻到底是怎麼的關係?以克拉瑪依那場大火為例,如果當時考慮了照明燈的安全因素,那就是注意了細節,但是,只有將每盞燈都進行徹底的檢查,這才叫細緻。

如果說細節是基礎,那麼細緻就是讓細節到位的保證。

越細緻,出現差錯和失誤的概率就會越小,執行就會越到位。

執行力就是競爭力。同樣的執行,比的就是細節,而細節,往往體現在細緻上!

(一) 比別人多想一點、多走一步,甚至達到“心細如髮”的程度。

(二) 對細節中的每個點進行檢查、核對、落實。

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

執行不到位,就會造成成本的增加,導致極大的浪費,甚至帶來加倍的損失。

在做任何執行的時候,抱著“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的心態,才能有效地保證執行真正到位。

執行要做好,並不在於事後的反思,而在於事前的計劃和佈置,以保證將事情做好、做成。

執行不到位,會造成前功盡棄

很多執行在實施之前都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一旦執行不到位,就會前功盡棄,造成很大的損失和浪費。

要避免因執行不到位而引起前功盡棄,就需要做到:

(一) 執行之前,制訂細緻的計劃和進行周密的佈置。

(二) 對執行者進行全面瞭解,以確認他是否就是這次執行最合適的人選。

(三) 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執行不到位,為對手贏得了先機

執行力就是競爭力,在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的今天,執行一旦不到位,就會為對手贏得先機,使自己處於被動地位。

(一) 將對方的缺陷變成自己的優勢。

(二) 抓住機會、迅速行動。

(三) 以強大的團隊合作精神取勝。

執行不到位,會陷於自造陷阱

一邊重複再重複、強調再強調安全的重要性,一邊卻對安全隱患視而不見,最終陷入了自造的陷阱,釀成了重大的安全事故。

要記住:制度制定了,未必是執行了。執行了,未必是執行到位了。如果僅僅是滿足於制度的制定和為不到位的執行而沾沾自喜,最終要掉入自造的陷阱,後悔莫及!

執行不到位,會加倍造成損失

有時候,執行不到位,不僅僅會導致前功盡棄,甚至會造成加倍損失。

保證完成任務

“保證完成任務”,這是紅軍和解放軍在接受任務與命令時最普遍的回答,表明了他們堅決執行命令的態度。這也是執行到位的第一大要點。

“保證完成任務!”並不是一句簡單、冒失的口號,而是一種說出來就必須做到的承諾。

在軍隊中,言必行,行必果,一句“保證完成任務”,就相當於一紙軍令狀。而在單位和企業中,保證完成任務,則意味著面對一項任務,沒有任何藉口,必須執行到位!

《連鎖乾貨》: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做好了,才叫做了


保證完成任務,這是執行到位的第一大要點。其含義是:對上級佈置的任務,能不折不扣地全部做好。

每做一件事,都要有結果,都要達到預定的目的。

(一) 徹底對工作的結果負責

(二) 全面正確理解領導的意圖

(三) 不是機械執行,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執行。

(四) 懂得及時執行的重要性,絕不錯過機會。

執行任何任務不拖、不等,所以才沒有因為自己的耽誤而錯失機會。

一個最優秀的執行者,必須也是及時保證執行到位的人!

一個崇尚“做好了,才叫做了”的執行者,必然是最優秀的執行者!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

保證完成任務是另一個關鍵,就是必須從“做事”到“做成事”。

做事並不難,人人都在做,天天都在做,難的是將事做成。

做事只是基礎,而只有將事做成,執行才算完成、到位。

“做事”和“做成事”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例: 有一天,劉墉和女兒一起澆花。女兒很快就澆完了,準備出去玩。劉墉叫住了她,說:“你看看爸爸澆的花和你澆的花有什麼不一樣?”

女兒看了看,覺得沒有什麼不一樣。

於是劉墉將女兒澆的花和自己澆的花都連根拔了起來,女兒一看,臉就紅了,原來爸爸澆的花水都浸透到了根上,而自己澆的水僅僅只將表面的土淋溼了。

劉墉語重心長地教育女兒,做事不能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徹底,做到“根”上。

執行其實也和澆花一樣,如果只是簡單地做事,不用心,不細緻,不看結果,只是敷衍了事,那就等於在浪費時間,做了跟沒做一樣

《連鎖乾貨》: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做好了,才叫做了


要想從“做事”到“做成事”,首先要做到的是:任務一旦明確,就必須做成,不允許用任何藉口和理由來拖延;另外,要善於變通,用智慧保證執行的完成。

按時、按質、按量

任務完成,必須達到三個標準:按時、按質、按量。三者缺一不可。

按時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絕不拖延,按質就是要保證質量,不能偷工減料;按量就是必須達到規定的數量,少一個都不行。

敢對“死命令”負責

當執行難度很大但又關係重大的時候,就要敢於對“死命令”負責。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勝利奪取瀘定橋,就是敢於對“死命令”負責的結果。

有人評價說,“飛奪瀘定橋”是毛澤東用兵最狠的一次。為了完成“死命令”,240華里的山路,紅軍是跑著完成的,不僅如果,在跑完240華里的山路後,紅軍立刻就投入了戰鬥。

但就是這種敢於對“死命令”負責的精神,讓奪取瀘定橋的勝利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死命令”有時看起來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往往事關重大甚至決定了生死存亡,這時候,就要敢於對“死命令”負責,用盡一切辦法,保證完成任務!

以合適投入獲得最大成效

《連鎖乾貨》:執行不到位,不如不執行!做好了,才叫做了

執行到位,不僅要看結果,也要看投入產出。

同樣的執行,運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投入的成本就有很大的差異,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

真正到位的執行,是能夠以合適投入獲得最大成效的執行,這是執行到位的第二個標準。

“會道者一縷藕絲牽大象,肓修者千斤鐵棒打蒼蠅”

在執行中,它正好說明了“以最合適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這個觀點。

“會道”可以做多種解釋,如善於修煉、能切中要點、會思考、有方法、善於解決問題等,從而達到以小搏大、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會道的”和“肓修者”就好比丙種完全不同的執行者:

前者用最小的投入,獲得了最大的效果;

後者則用最大的投入,換來了最小甚至是得不償失的效果。

所以,在執行中,要做“會道者”,而不學“肓修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