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德系車後座有一塊凸起,而日系車卻沒有?

邱雨雨雨雨雨瑜瑜曦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為什麼德系車後座有凸起,而日系沒有,這麼說是不準確的,日系後排同樣也有凸起,像皇冠,凱美瑞,雅閣,天籟這些車哪個後排沒凸起。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後排確實平整,像冠道,漢蘭達,雷克薩斯es,普拉多等。德系車後排就一定有凸起?絕對的誤區,像大眾途昂,探歌,邁特威,尚酷,寶馬x5,x6這些車後排都非常平整。

皇冠後排

寶馬x6後排




一般的後驅或者四驅車型凸起都比較高,像寶馬3系,5系,奔馳c級,e級,這些凸起是為了安置傳動軸和四驅系統,使底盤平整,只能佔據一部分車內空間,稍微犧牲一下後排。



有的車型沒有四驅,也不是後驅為什麼後排也會有凸起,首先底盤的開發成本是非常昂貴的,一般能用一套就用一套,很多前驅車還在使用後驅的底盤架構,並不會做太大改動,依然保留凸起,還能走一些排氣管和剎車管線,極大節省了成本。前驅車的後排基本都是能做平的,只是大部分車企不願這麼幹,還是省錢。

後排凸起缺點顯而易見,就是佔用空間,後排中間坐人腿實在難受,但也不是沒有好處,也能起到一定的底盤加固作用,使底盤剛性更強,避免因撞擊造成底盤散架。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李老貓說車


其實不止德系車有凸起,一些美系日系甚至國產車都有。凸起最開始是因為後驅系統或者四驅系統中傳動軸的安放導致的。

在歐美國家四驅車型佔據絕大多數,汽車生產平臺的開發也是都考慮到四驅的。包括平民車型的捷達也有四驅版本。

在引進國內後,廠家最先考慮的就是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德系車型這方面還是值得稱讚的,因為就算是前置前驅車型,也保留了和國外一致的生產車架(俗稱白板),保留了底部凸起,這個凸起一般都是用熱成型鋼板壓制的,熱成型鋼板一般用於防撞梁等部位,屬於車身鋼板中強度最大的一種鋼材,成本自然最高,強度一般可以在1500到2000MPa左右,對車身強度,特別是縱向強度有明顯提升,對車子的主動安全有比較大的提升,車輛整體性會更好。

後排中央凸起弊端也很明顯,就是影響後排中央乘客乘坐舒適性

優點就是多了看不到的安全

下面這幾張圖很能說明,一看就能懂

第一次打這麼多字,分享一下,希望有所幫助,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討,共同成長



顏色越深代表強度越高。

八九年的汽車行業經驗,也是慢慢摸索考察出來的,希望能有點用,手機打字很累,不過我喜歡車,所以願意分享出來,謝謝


路過看看虎


首先說明一點,並不是所有日系車沒有後排中央凸起,一些美系車甚至國產車也都有。後排中央凸起是為後驅車後驅系統或四驅系統安放傳動軸而準備的。

很多車型在開發時有四驅版本也有兩驅版本的,在歐美國家,四驅車或後驅車佔據大多數,汽車平臺在開發時也是都考慮四驅的,包括平民車型也有四驅版本,比如捷達。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會設計成一套底盤結構,應用到所有車型之上,比如說邁騰有四驅版本,而且歐洲銷量主力就是四驅版本,但是國內主要上市的都是前驅版本,為了節省成本也保留了後排中央凸起。這部分原因可歸結為平臺原因。而日系車主要考慮燃油經濟性,並且以前驅車型為主,因此,日系車,尤其是普通家用車後排是比較平的,但是一些後驅車型或四驅車型,也同樣有後排中央凸起。

另外,德系車的排氣管會佈置到中間的凸起位置,但是一些日系車包括國產車將排氣管佈置的更低來確保後排中間平整,這是設計方面的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中間凸起部分的材質是高強度鋼材,對底盤的剛性以及車輛整體的安全性有一定好處,但這個原因還未證實;另一種說法是將排氣管佈置的偏低會加大磕碰三元催化器的風險,將排氣管佈置到這個凸起位置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離地間隙,這個說法我覺得還是比較靠譜的。這是考慮車輛安全的一個方面。


汽車觀察家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汽車後排座位中央位置,腳下都會有一塊凸起,被很多人稱作是“尷尬位”。因為坐這個位置的人,往往需要岔開腿坐,這要是大老爺們也還好,要是個穿裙子的女人,那就尷尬了。

既然這個凸起這麼礙事,還不美觀,為什麼還會存在呢?

其實這個凸起不是所有車都有,一般是前置後驅車有,而且凸起還很高,是指發動機在前端,而驅動輪是後輪的汽車,為了能使汽車發動,就需要一個傳動軸,把前端發動機所產生的動能,傳輸到後輪。

又因為需要保持底盤的平整性,還有與地面的間距,所以就會犧牲相應的車內空間,除了要通過傳動軸,還要通過排氣管、剎車管類管線等。

而前置前驅車發動機在前端,也靠前輪驅動,後方一般只有排氣系統,所以凸起會相對低一些,尤其是SUV、MPV這類底盤較高的車型,後排普遍是平整的,不用特意在車內空間為排氣系統留出空間。

但一些前驅車可能有四驅版本,廠商為了節約成本,所以許多前驅車的凸起也很高。

但不管怎樣,你強硬要求廠家把汽車後排設計平了,他們還是做得到的,只是每個廠商的設計理念不一樣。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日系車,大多數日系車都沒有凸起,而且排氣管也不外露,可以說,日系車在底盤線路和管路佈局上,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找靚機科普君


為啥德系車後座中間腳踏有凸起 而日系車就少有?

很多人都發現,德系車的後座下面腳踏凸起很高,當後座坐滿三個人的時候,中間座位當然最難受,為啥要有這個凸起呢?其實這凸起有兩個存在原因

後驅車傳動軸

之所以德系車的凸起最高,是因為德系車很多為前置後驅的設計,發動機在前,驅動輪在後,那麼發動機的動力就需要一跟傳動軸傳導到後輪。而這個傳動軸又不能掛在底盤下面,只能深埋在底盤裡面,導致後排有凸起,實際上前排也有,但被扶手箱和中控臺擋住了而已。

四驅車預留

但是你會發現,不僅僅後驅車有這個凸起,很多前驅車也有這個凸起,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其實這是說明這款車有四驅版本,前置前驅原本不需要傳動軸,完全不需要凸起,但這款車如有四驅版本,那麼廠商就會在開模具的時候,統一給車子留好四驅傳動軸的凹槽,這就是為啥很多前驅車後排也有凸起的原因。

日本車為啥沒有凸起

這就是造車理念的問題,日本車很少有後驅和四驅車,大多都是前驅車。另外日本車製造商為了營造後排乘坐舒適性,把底盤高度提高,把預留凹槽埋在底盤下面。所以大多數日本車的凸起都很小,有的SUV甚至沒有凸起。


但這種設計就帶來了另一種問題,那就是整車的重心偏高,當你在高速公路駕駛日系車的時候,就會覺得日本車發飄,以為日本車輕。其實不適合車輕,而且重心高的緣故。

白希文評論

隨著家庭轎車普及率的上升,現在很少有一臺車坐滿5個人的需求了。另外,廠商也都在考慮給自己的轎車增加四驅版本,所以越來越多的車後排中間凸起都很嚴重。而日系車,未來改變自己高速發飄的問題,也在降低重心,增加後排凸起高度,所以後排純平的日本車已經越來越少了。


白希文


早期的德系車特別是後驅車的確有很大的凸起,現代的日系車逐漸也有了凸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早期的凸起是為了安放傳動軸,很多的系的車,比如寶馬、奔馳等大部分車型都是前置後驅,發動機縱置在前面,動力需要通過長長的傳動軸來傳遞到後橋,這個空間裡面就是一根傳動軸,很多四驅車型也有凸起。


  2. 為了降低汽車的重心,很多德系車即使是前驅車型,也有凸起,這裡面安裝的實際上是排氣管,而排氣管散熱需要一定的空間,將排氣管嵌入到車身內,可以有效說的降低汽車的重心,增加底盤平整度,增加操控感,增加高速穩定性、降低風阻。

  3. 實際上很多日系車後排也是有凸起的,隨著全球大市場的統一,很多汽車設計技術是共享互通可以借鑑的,而日系也逐漸參考許多德系的設計,因此,不只是德系,日系也有凸起。


  4. 為了增加汽車車架的剛性,汽車凸起部位可以多放置縱向鋼樑,增加縱向汽車的剛性。

  5. 對於一些帶有四驅版本的兩驅車來說,由於車架屬於統一設計、統一加工,不可能為了一個傳動軸的存在與否,單獨設計,因此,無論有沒有傳動軸,都會有凸起。

眾口說車


小車後排座位下方的中間有一塊凸起,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本來車內地板是平的,為何中間位置凸出來一塊呢?最關鍵是還影響後排中間座位那個人放腳,可謂非常不舒服,難道廠家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嗎?為何德系車後座凸起多,而日系車卻沒有呢?

後排座位下方的凸起,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車商當然會考慮乘客的乘坐舒適性,不過是沒有辦法規避而已。後排地板凸起的位置,對應的是後驅車的傳動軸。由於發動機都是在前面引擎蓋內,而後驅車就必須通過一個傳動軸連接前面的發動機。那麼傳動軸放在那裡呢?由於轎車底盤本身比較低,不可能再放到底盤下面吧,所以就只能藏在底盤中間,包裹著。這樣就形成了這個凸起。實際上前排的扶手箱和手剎對應位置下方也是凸起的,不過是被掩蓋了而已。

除了後驅車外,很多前驅車也會在後排地板凸起,這是為啥呢?因為這個車型可能同時也有四驅車,但是前驅車和四驅車共用一套模具,所以,實際上是預留了這個傳動軸的位置。


為何德系車多,日系車少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問,同樣的汽車設計原理,為何德系車後排地板凸出的多,而日系車就沒有呢?其實,這個說法不準確。實際上,很多日系車後排也有凸起。但是整體來說要少一些。

為什麼呢?因為日系車整體底盤要高一些,所以,相應的傳動軸可以放在底盤下面。當然,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節約能源的國家,所以,他們後驅車和四驅車其實也很少,這就讓大家覺得日系車很少有後排凸起的情況,實際上,不少車型後排地板也是凸起的。

這裡並不涉及大家想象的日系車偷工減料、用料不紮實等情況!


在成長路上



誰說日系車後排沒有凸起了?後排有沒有凸起與什麼車系關係不大,世界上的五大車系都有凸起的車款,這和德系後座中間的凸起其實是一個道理!只不過是大部分的歐美系車後排中間的凸起比日系車高,而日系車也並非沒有凸起,只是部分日系車的凸起比較低,但這主要與佈局的結構有關!

車子後排有凸起,很多朋友說這是因為後驅車的佈局,當然這也是一方面原因,但這種說法解釋不了部分前驅車後排也有凸起的問題!其實後排凸起並非只是後驅車的專利,而就算是前驅車也得給“排氣管”提供個位置吧?看看車子的底盤,大多數的轎車排氣管都是內嵌式安放的(如下圖所示),通過這幅圖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底盤因為給排氣管提供一定的空間而發生一定的凸起,這是沒辦法避免的,一為了保護排氣筒、三元不被刮碰,其二為了保證一定的美觀!所以無論前、後驅車的後排產生凸起是當今車子必然的現象,只不過後驅車的凸起大一些!


可能有的朋友又會說了,有些歐系前驅車後排凸起也很大,遠大於前驅的日系車?這其實是由於歐盟那一大堆複雜的、令人匪夷所思的規章制度所導致出來的,比方說歐盟法律明確規定,汽車的排氣管不能和地面太近,原因是排氣管溫度過高或可能對汽車底盤下的草坪造成傷害。。。總之鄙人很匪夷所思,不過也正是這些怪異的規定導致了歐系車即便是前驅也把排氣管的位置儘可能的拉高,導致了車內凸起的增加!
其次德系車後排凸起高也是為了在底盤處留下足夠用的備用空間,眾所周知德系諸多品牌大都有後驅、四驅,即便奧迪走量車型是前驅車型,但奧迪的四驅也是很有名氣的,所以即便生產的是前驅車也必須為四驅版本預留下傳動軸的空間,所以廠家不可能為了不同的版本而刻意的開發出不同結構的底盤,那樣成本太高了,也沒有必要。所以,就設計出了一套兼容的底盤,什麼樣的版本都適合,所以即便是德系的前驅車後排凸起也很高,因為需要這個底盤去兼容四驅版本的車型!至於日系品牌的前驅車往往很少有“四驅版本”,而日系的後驅車諸如雷克薩斯、英菲尼迪所生產的大都是後輪驅動的,它們的後排凸起也很高,這方面與德系車差別不大!


非專業車評


德系車後排的中央隆起是為傳動軸預留的通道,並且可以起到增強車身鋼性的輔助作用

德系車的後排中央通常都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凸起,這個凸起一般是用來騰出底盤空間安裝後傳動軸的。

像是寶馬、奔馳大都是後驅車,所以這個地方的凸起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以前驅為主的大眾和奧迪後排也依然是有個凸起,而且還很大,大到足以讓坐在中間的乘客痛不欲生。

(奧迪A6L後排隆起巨大,直接變成四座車了)

既然大多數的車型都是前驅車,那為啥大眾和奧迪的非要保留這個凸起呢?

原因還是在於車企的模塊化生產。

現在的大型車企製造汽車基本上都是使用平臺化生產,像是大眾的MQB平臺,寶馬的CLAR平臺。

同一個平臺上生產的車,其大體架構都是不變的,無非就是加寬一點,拉長一點,底盤升高一點。

這樣就要求車企設計一個平臺時儘量標準高一點,以便能夠駕馭更多的車型。

像是大眾的MQB平臺在設計之初就要求必須兼顧四驅車型,所以MQB平臺上出來的汽車,底盤都必須留有後驅的傳動軸通道,進而在座艙內部形成了一個大大的隆起。

比如說大眾邁騰雖然在國內只有前驅車型,但在國外是有四驅車型的,而大眾不可能為了國內單獨再開發一套品臺,所以國內邁騰即便是沒有四驅,但是也保留了傳動通道。

(邁騰的底盤上是預留四驅通道的)

如此一來不論你的車是不是四驅,只要按照平臺化、模塊化生產都會保留傳動通道。

因為這樣能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省錢。

至於很多日系轎車為什麼後排凸起不大?那是因為這些車型所使用的平臺在設計之初就是個單純的前驅品臺,根本沒有想過兼顧四驅系統。所以不需要中間的轉動通道,於是後排的地臺就能做的比較平坦了。

(卡羅拉後排中間凸起微乎其微)

當然中間凸起也不是一點優勢也沒有,除了平臺的限制外,德系車保留後排的這個隆起還可起到一個近似車身龍骨大梁的作用,增強車輛的縱向鋼性。

(現在的轎車都是承載式結構,沒有大梁,而這道凸起可以起到一個近似大量的作用,增強車身鋼性)

總體而言,德系車後排的隆起是廠家綜合利弊作出的選擇。在平常生活中確實有些不方便,但是對於車身鋼性和有改裝需求的朋友來說,這個凸起還是很有用的。


千佛山車神


有沒有感覺汽車後排地臺上凸起的部位,既不美觀也不舒適?那它都是是個什麼鬼?同時德系車比較常見,而日系車就要好的多,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來來來彆著急,棟哥今天就帶你探究一下,徹底解開你心中的小久久。

後驅傳動軸在“搞鬼”

眾所周知,汽車的驅動方式主要有前驅與後驅兩種,而汽車發動機99%屬於前置,如此一來德系喜歡的後輪驅動,就需要在徹底加上一截傳動軸,確保動力從發動機快速有效的傳遞給後輪。由於轎車底盤較低,故只能犧牲車身的中間位置放置它,所以德系車的後排座地臺中央會有一塊凸起的形狀。這其中以奔馳S600最為極端。

SUV和越野車極少

SUV離地間隙較高,所以傳動軸一般直接安置在車底即可,不用再佔據車廂的高度,降低舒適性。而越野車原本就是四輪驅動,所以中置傳動軸是必須的。不過越野車以其越野脫困的特徵,以及比SUV還要優越的離地間隙,傳動軸被很好的安裝在梯形鋼樑上,所以越野車後排地臺看起來會更加的平整。

一個型號兩個版本

有個有趣的現象,我想大家都發現了,那就是我的車明明是前驅車,為什麼後排地臺還是和後驅車一樣隆起交高!其實這主要是車廠最初定型時的“傑作”,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一個型號分兩驅與四驅兩個版本,出於成本與效率的考慮,乾脆統一車身以此避免兩次開模,增加成本。

而日系車多為前輪驅動,所以後排地臺只有微微凸起(那是排氣管),而並非像德系車那樣“喪心病狂”。不可否認,德系車後排地臺的凸起,的確影響內飾整體美觀與乘坐舒適性,但是這一風格傳承已久,一種事物的存在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追求時尚舒適的朋友可以購買日系車(非理性愛國者可以無視),而追求品質和性能的,一般可以忍受這一缺點(歡迎關注“棟哥曰”,曰車、曰人、曰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