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農村,怎麼樣包粽子好看又好吃?

老張談三農


農村包粽子怎麼樣包出來的好看好吃?

農村端午節包粽子已經是傳統的風俗習慣了,過去我還記得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媽媽就開始用淘好的糯米,山上摘米的新鮮粽葉,開始一個人用竹椅繫著麻繩包粽子了。


那時候我們農村人端午節還有用包來的粽子,走親戚的風俗習慣,所以,那時候看誰家的粽子包得均勻,包得漂亮,那就顯示出了這家女主人做事勤快,精製,講衛生了。

七星老農家鄉包粽子用粽葉,麻繩系,裡面不喜歡加鹽加餡,純粹的白糯米粽子,只有在吃時煮熱一下,扒掉粽葉,在粽子上撒上一點紅糖或者是白糖粘著吃。

我家鄉包粽子一般是用兩片粽葉包,用麻繩系才緊,下水煮時,麻繩泡發了,越煮繩子越緊,才不會散掉。


而粽子的形狀一般是頭大尾小,頭長著3只尖尖的角兒,翹起一個長長的尾巴,煞是漂亮極了。

而我老家包粽子的重量也有著嚴格的要求,一般情況下1斤糯米只包8個,講究均勻,大小不一很難熟透,並且又不好看。

不過到了現代社會,人們物質豐富了,包粽就沒有了限定的時間,只要有了粽葉就包,而且粽子中放的餡也就五花八門了,有喜歡在粽子放豆沙,臘肉,蜜棗,紅早,綠豆,紅豆,花生米等餡的,也還有加蘇打粉,食用鹼去煮的,反正一句話,只要咱們自己喜歡吃就好了。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我家鄉的粽子包得不但好看,而且好吃,不知道大家家鄉的粽子又如何?好吃好看不?歡迎大家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在農村,怎麼樣包粽子好看又好吃?

端午節快到了,在膠東農村民俗文化裡,家裡有新出嫁閨女的,就要給閨女張羅包粽子,好去婆家分粽子了。新媳婦分粽子,講求個早,一般在陰曆四月,不會等端午節那天,甚至不會等進入陰曆五月。

阿兮小時候見過這樣的場面,因為新媳婦分粽子數量多,一般要包幾百個,嬸子大娘的都會幫忙,一早泡好了粽葉、糯米、大黃米、香米、花生米、大棗等,一院子的女人,說說笑笑,手下粽葉如飛,一個個好看漂亮的三角粽、牛角粽、塔型粽(又叫四角粽),就在桶裡摞了上尖。

很慚愧,這三種包法,阿兮只學會了三角粽(見下圖)。但我覺得,其實每種包法都很好看,最重要的是包粽子的幾點要領要掌握好,這才是決定是否好吃的關鍵。

1、糯米、小米以及粽葉等輔料,一定要提前泡好。

北方人的粽子,沒南方人那麼多花樣,不擱肉,更不放蛋黃,一般只有三種餡:糯米、小米、香米,裡面加大棗和花生。

粽子,蒸出來糯軟香濃才好吃。農村人都知道,糯米還好泡,黏小米很耐火,若是不提前泡好,包好蒸的時候火候不好掌握,不容易糯軟。花生和大棗等提前泡一下,蒸的時候也容易爛。而粽子葉,買的時候多是乾的,只有在水中泡透,包的時候才熨帖。

2、包粽子七分滿,給米自然漲開的空間。

大家都知道,即使是提前泡過的糯米和小米,在熬稀飯或悶米飯時,米粒吸收了足夠的水分,也會再漲大。包粽子一個道理。千萬別裝太滿,又系的太緊,不給米吸飽水漲開的空間,很容易讓蒸出來的粽子夾生。

記得我第一次包粽子,就犯了這樣的毛病。當時還覺得自己包的比母親包的周正,很嘚瑟地做了記號,沒想到蒸好拿出來,母親包的粽子個個軟糯香濃,我包的卻原來多大還是多大,米根本沒漲開,夾生的沒法吃。

3、北方農村新媳婦送端午,為什麼粽子裡要放花生和棗?

農村新媳婦的第一個端午節,早早的送端午,寓意當然是“早(棗)生”,早早的給家裡添丁進口,所以,大棗和花生米,自然是少不了的。

但近幾年在超市裡買的南方粽子,肉粽子,蛋黃粽子,還有其它奇奇怪怪餡兒的粽子,吃起來也是味道很不錯。現在的人不愛麻煩,閨女送端午,也是直接找賣粽子的人提前訂製幾百個,或者直接進超市裡買,簡單多了。

過去吃粽子,只能等端午,而如今,任何時間任何季節,都可以吃到各種餡兒的粽子了,心裡卻沒了兒時盼望端午節包粽子的急切,也體會不到粽子鍋裡煮雞蛋的饞涎欲滴味道了。

您家裡端午節還有包粽子的傳統嗎?還有多少農村人堅持端午節自己包粽子,吃粽子?怕是這習俗也早已淡漠了吧?


阿兮隨筆


娟子教你如何包粽子,大家快動起手來試試吧,特別簡單一看就會;

糯米、綠豆、五花肉、粽葉子、線繩

1;糯米洗淨用水泡半小時,綠豆洗淨用熱水泡半小時,五花肉加料醃製,粽葉子洗備用淨

2;將葉子背靠背放好折成錐形

3;加入一勺糯米,放點綠豆,放肉,再放點糯米

4;把伸出的葉子壓過來,用手指捏成三角

5;多餘部分折向左邊用大母指壓住

6;用線繩綁好,打個結粽子一定要包緊才香,綁繩子要用力綁緊

7;把粽子放在鍋裡放水,上面壓上蒸格子,再放一個重點的盤子壓住,大火煮1小時,關火後讓粽子在鍋裡在泡1至2小時

您覺得娟子這樣包的粽子如何?喜歡的也可點贊與關注娟子美食記,娟子也期待您的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