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林則徐主持鴉片戰爭防禦能否勝利?

曉妹世界觀


清王朝的失敗並不是換個人來打就能挽救的了的,這是老舊的封建國家對新生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完敗,不管是從武器裝備還是人員素質亦或是戰略戰術和國家體制,清王朝沒有一樣能夠比的上英國或者法國,這是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林則徐作為中華民族的英雄,一生殫精竭慮,為了清朝中興而奔走相告,如果換了他來打這場鴉片戰爭,能贏嗎?遺憾的告訴你,別說是林則徐,就算是諸葛亮來了也拯救不了,我知道可能還有很多人對此抱有疑問,如若大家不信,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了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當時的一些認識和觀點,看下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之下,還有可能打得贏鴉片戰爭嗎?(就事論事,絕不是否決禁菸英雄)

林則徐對洋人認識有偏差

這樣的認識偏差反應在兩到奏摺之中,1839年林則徐曾經與當時的兩廣總督鄧廷楨一起聯名給道光帝上過一道奏摺,內容如下:“夷兵除槍炮外,擊刺俱非所嫻,而其腿足裹纏,結束緊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在鴉片戰爭進行激烈的時候,林則徐再次上奏道光帝重申了自己的觀點:“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僕不能復起,不獨一兵可手刃數夷,即鄉井平民,亦盡足以制其死命”。對付洋人,他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士兵配竹竿,將洋人擊倒就爬不起來了,然後就可以直接捆起來,如果真要按林則徐這種打法,還沒靠近估計已經被洋人的燧發槍給團滅了。

林則徐過於輕敵

這樣的認識偏差也能從林則徐的奏摺中看出來,1839年5月1日,在虎門收繳鴉片的林則徐向道光皇帝報告:洋人表面囂張,實則內心懦弱,正是天朝不願意輕啟衝突才導致了遺患無窮。就算英國人從萬里之外來了,也是疲乏之師,主動權完全在我們這裡,英國人絕不敢輕舉妄動!其二,就算英國人船堅炮利,也最多在外海逞能,到了內河照樣會被吊打。第三,英國人就算不做鴉片生意,老老實實的做生意也能獲利豐厚,絕不會和我們過不去。從上可見,林則徐對英國的國家體制並不瞭解,也對英國當時的實力知曉不多,僅憑直覺就作出了過於輕敵的判斷,而輕敵是兵家大忌,以這樣的心態來領導鴉片戰爭恐怕也是很難打贏的!(虎門銷煙)

林則徐作戰經驗少,並不擅長領兵打仗

林則徐從入仕途以來就一直在清朝做文官,在虎門之前,一直沒有過帶兵打仗的經驗,而要對戰英國這樣強大的現代化軍事國家如果沒有作戰經驗,恐怕也是難以取勝,畢竟像毛主席這樣的軍事天才幾百年才能出現一個,而更多的確實像趙括那樣的紙上談兵之流!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作為一個時代的英雄值得我們銘記,但是英雄也不是萬能的,他始終是那個時代的人,始終要被時代的格局所限制,在清朝整體落後於世界的情勢下,林則徐就算再能幹也是獨木難支,腐朽的清王朝終究還是會轟然倒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