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嚮往的生活:假如生活不被房價捆綁

嚮往的生活:假如生活不被房價捆綁

各種各樣的長租公寓,現已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之一,甚至有些能買得起房的人,也寧可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再住到公寓裡來。

“城市的演變預示著新事物的誕生也意味著舊事物的消亡,物質時代已經過去,精神時代即將到來。我們談論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房子,而是有溫度的內容,一個可以裝載靈魂的空間。‘場景的幸福感,源於生活的真正美好’,圍繞可以激發共享客幸福感的場景去打造商業IP、去變換空間內容,才會真正吸引他們的聚合及鏈接。”

這段話源自共享際,但也是時下北京一部分空間的寫照。共享際(5Lmeet)是一家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工作、居住、娛樂”的平臺。由毛大慶博士創立。

當熱點城市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到來。這始於新一代青年群體消費主張的變化:他們務實理性、觀念開放、個性張揚,同時重視感情交流;也始於決策層倡導租購併舉,大力推行“租購同權”;同時,也始於資本及企業對空間運營的高度關注。

最新一期的明星美食脫口秀欄目《拜託了冰箱》中,當主持人何炅問嘉賓李誕和張歆藝居住狀態時,他們的回答令人吃驚。張歆藝自曝和袁弘結婚3年,一直都是租房住。與李誕租房原因不同,她稱不是買不起,而是認為買房沒有必要。“租房5年的房租,比如說首付1000萬,只是買房首付的十分之一,就是5年房租100萬。”

這實際不能算是吃驚,如果深入調查會發現,社會正在發生改變。儘管絕大部分主流人士仍更願意買房,但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群坦然接受租房這一生活方式。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龍東平就發現,“現在丈母孃對女婿也更加寬容,我身邊租房結婚的朋友越來越多。”

新一代青年90後買房觀也在發生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藍皮書調查顯示,約三成90後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一年後,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但相對於面積的大小,他們更希望提高生活質量。這些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後大學畢業生,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

調查顯示,擁有自己的住房,仍是90後畢業生的剛性需求,但他們當中只有三分之一接受“為了買房,我願意降低生活質量”;另有超過55%的90後畢業生,選擇“如果要背上沉重的房貸,我寧願不買房”。

也正因如此,真正落地的長租公寓開始變為人們生活的方式之一。

嚮往的生活:假如生活不被房價捆綁

自如客的共享房間

2017年6月底,還未從兵荒馬亂的畢業季和求職季中緩過勁兒來,90後張文登卡著學校規定的畢業生離校最後期限,在凌晨12點拖著大包小包地住進了北京芍藥居附近一家自如公寓。

自如是提供居住產品與服務的互聯網O2O品牌,也是行業內分散式長租公寓的代表品牌。旗下擁有自如友家、自如整租、自如寓、自如驛、自如民宿及業主直租六大產品線,自如友家和自如整租上的所有房屋均經過專業設計、統一北歐風格裝修、原創家居及品牌家電配置。自如還提供保潔、家修、搬家及自如優品多項服務。

張文登選擇的產品是自如整租。這是一套60平方米的兩居室,月租8000元。為了節省開支,月薪6000元的張文登和他的室友小泉選擇了共享房間模式。另外一間則住了一對女閨蜜,楊丹和文文。

因為是四人合住,客廳顯得格外擁擠,狹窄的洗漱臺上堆放著四個人的日常用品,陽臺上擺了幾盆楊丹養的多肉,在陽光下顯得頗有生機。

張文登說,共享房間算是集體宿舍的一種延續。雖然有許多不便,但這應該是現在北京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案。而且,四個人住在一起也可以相互照應。比如,吃不起外賣的他們可以一起買菜做飯吃。另外,有空時四個人也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講講工作中的煩惱,也會集體批鬥誰玩物喪志,誰又沉迷小說。

不過,合租也有諸多煩惱。衛生間,洗澡、上廁所、吹頭髮……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協調。一旦溝通環節上出了問題,一番爭吵就不可避免了。張文登就因為某次沒有聽清小泉要求先使用浴室的訴求,而打亂了他的計劃,氣急敗壞的小泉硬是站在浴室門口和頭上還頂著泡沫的張文登來了一次口水仗。

除了這些讓人心累的小摩擦外,張文登也逐漸開始感受到和女生合租的“麻煩”了。“她們的長頭髮真讓人頭疼,下水道時不時就堵了,修好了不久又會堵。有時我們可以自己弄,但弄不好就得叫物業來了。”由於空間有限,客廳也難以避免地成為了倉庫式的存在。雖然四個人早就約法三章,要求客廳要保持整潔,但現實的景象仍然讓張文登無力吐槽。“也不能說髒,但是真的好亂啊!可這又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就只能多忍讓了。”

合租的生活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戲碼,但張文登也在這種雞毛蒜皮和嬉笑怒罵中找到了家的感覺。談起買房,這是張文登最煩惱的事情。“真的很煩,我根本就不想早早成為房奴。我還年輕,做什麼不好,為什麼要選擇欠銀行一大筆錢?”張文登對父母經常催促買房的事表達了強烈不滿。

嚮往的生活:假如生活不被房價捆綁

住在冠寓裡的年輕白領

26歲的劉依捷選擇了與張文登不一樣的租房生活。考慮到與陌生人合租可能遇到的麻煩,她決定幾乎花費全部月薪一個人租房。就在她公司旁邊的龍湖酒仙橋冠寓項目,恰好滿足了她的需求。

冠寓是龍湖地產推出的集中式長租公寓品牌。冠寓的模式是打造以長租公寓為核心,融合居住、社交、商業、娛樂、生活服務等功能在內的多元化社區。酒仙橋冠寓項目於2017年9月開業。

一個週日的下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見到劉依捷時,她正窩在冠寓公共休息區裡的懶人鞦韆搖椅裡計算自己的當月開銷。二層的公共區域雖算不上熱鬧,但也有不少租戶在利用各種設施進行週末午後消遣。加班,看書,聊天,打檯球,健身,觀影……幾乎所有需求都能在這片600多平方米的公共區得到滿足。

劉依捷計算的結果是,月租6800元幾乎耗費了她全部的月薪。不過,她只是個案。據公寓管理員李敏介紹,公寓裡的租戶基本都是周邊的企業白領,平均月薪在2萬到2萬5之間。“租戶群體的年齡區間為18-40歲,普遍是追求品質生活,追求有趣,有好奇心的年輕人,而且這個群體有愈發年輕化的趨勢。公寓自由活潑的氛圍以及極強的社交屬性,也吸引了一大波海歸留學生在這裡住下,他們覺得這種環境跟國外非常相似。”

酒仙橋冠寓白天提供管家服務,夜間有保安巡邏。另外,嚴密的智能門禁系統給了劉依捷極強的安全感,儘管租金高昂,劉依捷仍然在看房後的當天晚上就決定在這裡長住下來。“我把這當成一種投資吧,每一天都很寶貴,我想盡可能地讓自己過得舒適,不用因房子哪裡又出問題了而糟心,這樣我有更多時間思考專業上的事情,提升自己。”

喜歡做飯的劉依捷選擇了這個配有抽油煙機的高級戶型,雖然也就20來平米,但空調、電視、冰箱、洗衣機各種家電一應俱全,還有乾溼分離的衛生間和一方採光極好的陽臺,窗臺上的幾盆綠蘿在她的悉心照顧下也長得格外漂亮。

雖然已經在這住了將近半年,內向的劉依捷很少參加冠寓組織的集體活動,健身房和瑜伽室是她常使用的公共區域。“沒有固定的健身時間,覺得身子不舒服了就下樓跑個步或者做套KEEP,挺方便的。”有跳街舞愛好的她在陌生人面前放不開自己,瑜伽室停電的那個晚上她才有機會在那跳了個盡興。有時她也會打開會客區的大電視,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看個電影。“就覺得整個區域都是我的。我有一個400平米的客廳,這種感覺很爽!”

劉依捷說,住到這裡之後,自己在週末很少外出,都是朋友們來公寓見她。“很方便呀,樓下就有吃的,吃完飯就可以上來一起聊天,一起健身。以前我們在外面聚餐,吃完飯就沒地方去了,他們都在感嘆北京原來還有這麼一個好地方,其實也給我自己省了不少出行成本呢。”

李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住在這裡的一部分年輕人在別處也有自己的房產,但是因為公寓提供便利和各種可能性,他們還是選擇住在這裡。“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他自己有一個大房子,但覺得一個人住著太孤單了,就把房子出租出去,再拿收到的租金租公寓住。”劉依捷表示,如果自己有足夠的資金買房,也可能會採取這樣的生活方式。

目前,劉依捷已經有了在冠寓長住的計劃。她說,不出意外,自己會在冠寓住五年以上。“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心態很重要。我現在還沒有能力在北京買房,而且過早買房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更多是一種負擔。房子並不是人生的目的,生活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